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习武,练习到一定程度,再好的师傅也没法让徒弟快速的更进一步。唯有对手,才是最好的老师。陆山民和王晓楠的进步完美的诠释了这句话。

陆山民来之前,王晓楠每天训练六个小时,在见识到陆山民的力量后,才知道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硬生生逼迫自己把训练时间延长到十个小时,虽然才短短一个多星期时间,力量已经进步了很多。

陆山民的每一记拳头都堪比重拳,在这样的重拳压迫下,王晓楠的抗打击能力和反应能力也是一日千里的在进步着。彭曦毫不怀疑,即便陆山民不愿意参加职业赛,再这样对抗几个月下去,王晓楠也可以在职业联赛中一炮而红。

彭曦感慨万千,一巴掌排在牟东云肩头上,“老牟啊,你可真是给我送来了一个宝啊”。

“嘿嘿,想好没有”。牟东云一脸得意。

彭曦咬了咬牙,一脸的不甘,“好,只要你能说服他,第一教练的位置让给”。

牟东云哈哈大笑,“想不到老子也有今天,真爽”。

彭曦撇了撇嘴,“你别先吹牛皮,先劝服了他再说”。

牟东云皱了皱眉头,“能不能劝动我也没把握,我先试试吧”。

陆山民和王晓楠走下雷抬,两人大汗淋淋,坐在凳子上相视而笑,这段时间两人相互砥砺,都发自内心的敬佩对方。

“山民,你这身体是怎么打熬出来的,怎么这么耐打,也太变态了”。

“呵呵,我从小被打了将近十六年,打皮实了。你呢?你的技术怎么这好,老是打不到你”。

“哈哈,我从儿童赛一直打到少年赛,青年赛,打了十几年,很多技术动作都成了本能反应,等你再练习一段时间,技术熟悉之后我恐怕就不是你对手了”。

陆山民摇了摇头,“我可没打算把十几年时间都花在练习散打上”。

“山民,你为什么要学习散打呢”?

“哦,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我想可能以后我会遇到一些很棘手的敌人,现在先学点防身本领以防未然。”“你呢?你为什么从小就学习散打”?

“我小时候无意间看到电视里的一场散打直播比赛,那场比赛刚好是冠军争夺战,我看第一眼就被他那种热血和不屈的精神给深深折服了,那个时候我就知道他是我的偶像,你知道吗,他是有华夏散打职业联赛以来第一个大满贯,而且不仅仅在他的体重级别拿到冠军,还成功挑战了所有比他体重级别更高的冠军”。

“哦,你是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王晓楠摇了摇头,“他是一座不可翻越的高山,我可不敢跟他比,我只想一步步,一场场的打,能不能拿到冠军不重要,但我一定要把他那股热血和不屈继承下去”。

陆山民笑着点了点头,“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拿到冠军”。

王晓楠和陆山民碰了碰拳头,“你也要加油,东海大学生散打联赛我也会参加,到时候我们争取在决赛汇合”。

“啊”?“你也要参加”。

王晓楠点了点头,“当然啊,我可是大学生啊”。

“你是哪个大学的”?

“东海大学”。

“啊?”陆山民不可思议的看着王晓楠,“你真是个天才,从小花那么多时间练习散打,还能抽出时间学习考上东海大学,我可是听说东海大学很难考的”。

王晓楠哈哈大笑,“你想多了,我可不是什么天才,我是以体育生的身份考入东海大学的,文化成绩并不高”。

“哦”,陆山民松了口气,这还差不多,否则王晓楠也太逆天了,不过这还是第一次听说体育好也可以上名牌大学,不禁想到,以自己的身体素质,当初说不定也能上个大学。

“你们大学没有教散打的吗?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学”。

王晓楠指了指彭曦,“你可别小看彭教练,当年可是散打界的风云人物,我们学校的老师跟他是大学同学,就是我的老师把我推荐过来的”。

原本以为大学生散打联赛的水平就和陈大成以及周忠洋那几个学生差不多,现在看来还是想得太简单了,王晓楠只是东海大学的一个学生就这么厉害,东海有这么多大学,说不定还有更厉害的人物,陆山民不禁叹了口气,“真不知道牟老师的散打协会能不能保得住”。

王晓楠拍了拍陆山民的肩膀,笑着说道:“没关系,你上次不说只要拿到前三甲就能保住牟老师的散打协会吗”?

陆山民点了点头,“你都已经占了一个,东海这么多大学,特别是那所东海体育大学,不知道还有多少高手”。

王晓楠笑着说道:“放心吧,东海体育大学是不参加这个比赛的,其他大学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我已经连续两届东海大学生散打联赛冠军了,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没有能在我手上走过三个回合”。

陆山民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

陆山民看向不远处的牟东云,正惬意的吞云吐雾,一点没有着急担心的样子,终于松了口气,看来王晓楠说的是实话。

这段时间陆山民的时间安排特别有规律,上午去彭曦的拳馆和王晓楠实战对抗,下午回到住处学习数学和老教授给的《国富论》,晚上去三个酒吧逛一圈,在办公室看一会儿王阳明的《传习录》。

王阳明确实是个很奇特的人,他很聪敏,十一岁就能做出“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的精辟诗句。同时有时候又显得很木讷,他可以对着一盘象棋残局三天三夜不合眼,直到他母亲生气的把象棋扔进了池塘,他还神神叨叨的念诗,“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三川逐浪游”。

当时比较流行“格物致知”,奉行朱熹“万物皆有理”的理论,为了格物,他邀约几个朋友一起格竹子,结果看了一天竹子、两天竹子朋友们都渐渐的离去,只有王阳明傻乎乎面露笑容继续盯着竹子看,虽然头昏脑涨两眼发晕但是总觉得离成功越来越近,直到第六天,竹子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他却病倒了。

更荒唐的是在大婚当日喝多了酒晃晃悠悠出了门,看见一个道观,就进去看一看,这一进去就和老道士聊上了,竟然忘记了当日是大婚之日,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反应过来,赶紧回去,家人都着急的找了一整天。

王阳明的学说不是一蹴而成,也经过了几十年的磕磕碰碰反复失败,就像那次格竹子一样,让他第一次开始怀疑朱熹的学说。后来两次落榜,以及大宦官刘瑾的强震,最后才在贵州龙场悟道。得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

陆山民这段时间看《传习录》,有着很深刻的体会,以前老是把圣人当做高高在上的非人类,其实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

以前还认为圣人就是以德报怨,以崇高的品格去包容感化世人,其实也不然,王阳明在赣西剿匪的时候,可以说是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对于那些无法教化的匪徒,甚至不惜背叛自己的承诺诱骗,屠杀,杀起人来比刽子手还心狠手辣。

陆山民逐渐领会到左丘所说的那句话。‘读书人也是人’。

一入红尘》小说在线阅读_第20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乃木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入红尘第20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