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青神竹艺城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念奴娇》,苏东坡是眉州人,也就是这里的眉山。青神是苏东坡初恋的地方,今天我到这里来也感到很荣幸,说不定还能找到苏文豪当年的影子。不能小看这小小的青神了,这里是出人才的地方。竹编艺术大师陈云华也能算上了。从电视上得知他是世界级艺术大师,也是个大人物,不知道这次来能不能见到他。
第二天8点,我叫了一辆三轮车,到了竹艺城。
这里离我住的地方还真有点距离,而且和我来之前想象得完全不同。竹艺城是在县城的郊区,这里不像发达地区有开发区,一切似我们江南90年代水平,农民住的房子也很落后。看到这一切,很有些后悔起来。但是当我到达竹艺城后,眼前的一切让我为之震惊。尽管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但没有使我失望。竹艺城高大的门头上写着‘中国竹艺城’五个很漂亮的大字。我原先以为是一条街,然后是家家户户编竹画,结果不是,是一个很大的院落,有点像古时候富人家的大花园。
我花5元钱,买了门票,进了大门。迎面是一堵高大的影壁,上面是一幅浮雕图案——九龙戏珠。四周全是竹海一片,从竹子的缝隙中可以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有特色的建筑。里面的道路全是漆过红色油漆的水泥路,干净整洁。
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漂亮的女子,她很客气地问我:
“先生,参观吗?我是导游,请这边走。”
我到竹艺城时间很早,还没有其他的客人,我是唯一的一名,这位导游是带我一人去参观,让我感到很惊喜。
我于是就跟在她身后走着,她问我来自哪里,怎么知道到这里来的,我一一做了回答。她先带我来到一座圆形的四层楼建筑——世界中国竹艺城陈云华竹编艺术博物馆。
先参观第一层:历年的农村竹制家具,而且都有些年代了,各式各样都有,环绕整个展厅一周。女导游对我讲解着每一件竹制品的用处和年代。其实有些也和我们那里差不多的用处,只是样式不同。展厅的上方挂着朱镕基、国际教科文组织波拿教授和四川省委书记的视察照片。还有很多中央电视台采访的照片。
展厅里仍然只有我一名游客,导游一一细心地向我讲解着。她告诉我这叫立体竹编,下面带我去参观平面竹编。
上了楼,到了第二层。
“这是平面竹编,陈列的是陈大师历年来的产品和作品。”女导游对我说。
“不错,真好。”看到这么多精美的竹编作品,我连声称赞。
展品是从80年代初的作品到现代作品,一步一步从开始的粗糙到后来的精细竹编。展品种类繁多,一幅一幅的有大有小,在展柜里面隔着玻璃挂着,导游很耐心地为我介绍:
“有古代名人书画,也有现代书法家字体。”
年代久的有些发黄,也很粗糙,但每一件产品都栩栩如生地用竹编反映了出来。导游又向我介绍其中的一床竹垫子,是八十年代的产品,上面编制了一个毛泽东像和一首诗,被台湾一个家以20万人民币买去收藏,如今只剩下了一张照片放大后放在展柜里。
来到第三层展厅,我的眼睛突然又明亮起来,导游向我介绍:
“这层全是精品,把竹子刮成薄如蝉翼,再分成细如头发的蔑丝,由高级技师编织而成的。”
我啧啧称奇。她说有些画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真是一点不假。这里成列的都是参展品,出再高价也是不卖的。
四层也是立体竹编,是现代产品,式样多种。有床、桌子、椅子、板凳等,样样齐全.......
第30章 竹编大师陈云华
题外话:看了我发的照片,大家一定注意到其中多次出现的陈云华大师。他生于1947年11月19日,是世界竹编大师。现任川南农村社区学院董事长,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眉山市政协委员(青神县政协常委),县人大代表,眉山市拔尖人才,四川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委,成都旅游局局长,国际竹藤组织青神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川省工艺美术培训基地、川师大、川交职院、四川爱华学院、清华大学、厄瓜多尔基多大学、埃塞中小企业局等大专院校客座教授,荣获世界知名人士金盾,获国际国内金、银奖18个。全国妇联、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颁发“最佳才艺奖”。编著有竹和竹编艺术的教材8集,工艺美术作品集4集,撰写了“青神竹编史”记。出访了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84年到2008年的二十几年中,他以平面竹编“名人书画”为主要题材,把苏东坡、郑板桥、徐悲鸿等名人的书画用竹丝编成惟妙惟肖的艺术品,深受各国人民喜爱,产品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加快了对特精档竹编的研究与培训。当一批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编精品“中国百帝图”、“清明上河图”、“观音”、“八仙图”、“蒙娜丽莎”等推向市场后,他的竹编艺术精品被世人争相购买。一幅“中国百帝图”在国外被美国商人以4.8万美金购走,另一幅不足300克重的“清明上河图”被台商以118万元人民币收藏,又一幅“清明上河图”由长宁竹海博物馆重金购去作为镇馆之宝。至此,他创下了当代竹编史上的奇迹。国内外各种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争相报道。
世界“竹编大师”陈云华应邀以民间艺术家的身份出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他的竹编艺术品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走向国际市场。以下正文:
艺城城内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亭榭楼台,竹影婆娑,鸟语花香,游人如梭,置身其间真叫人心旷神怡。
参观完博物馆的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导游又带我去参观瓷胎竹编。瓷胎的竹编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精细,惟妙惟肖地将花瓶、茶壶、酒瓶、茶杯等和竹编结合起来。只要是平面竹编上有的图案,都可以把它编在瓷胎上,陈列的样品有上千种。
“这些都是陈大师的作品吗?”我问导游。
“是的,陈大师多年来,培养了很多学生,很多人跟他几十年了,这些产品都是他多年来自己研究发明的。”
这次来没有使我失望,真是开了眼界,我默默地在心里打算着自己的另外一个计划。
站在高高的博物馆四楼上,从窗户中可以看到整个竹艺城的全貌,此时另外一个导游带着一个团队向博物馆走来,大约有三十多人。
“陈大师对工作认真负责,任何一件不合格的产品都不流向市场,哪怕成本再大,都处理掉。这里陈列的只是极少部分样品。” 导游还在认真地讲解。
我已经不想再往下看了,脑海中一时还吸收不了这么多新奇的东西。陈大师把竹编做到这一步,真的是一个奇迹。以前我单知道竹子只能编编家用竹器或用来造纸,连早先用来当做建筑的脚手架现在也淘汰不用了。
竹艺城内,每一个建筑都是独立的,样式也各有千秋。每一个建筑物之间都隔有一定的距离。原竹艺城的面积是50亩,近年又在东边挨着又扩大了50亩,总面积达到100亩之多。博物馆就建在新征的面积之内。
导游又带我来到下一展厅,陈大师多年来的获奖证书和奖牌,还有国内外知名人士对陈大师的评价,光在全国获过的证书和奖章就有几百种之多,一一陈列在玻璃展柜里。我想,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名人的光环,但他背后的艰辛却是常人看不见的。看到这里,我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只是心想一定要见到这位大师。
两个多小时候,导游又带我来了销售大厅,我发现,这里每一个展厅的门口都有两个穿着统一服饰的女子,他们不是站着迎宾,而是在一张长凳上编制着竹编画,我留心注意了一下,编织的过程倒不是十分复杂,而是想拿蔑是怎么破出来的。尽管我是来想学习的,但看到这一切后,已经心中没有底了,因为我不再年轻啊。但我没有退缩,至少我要弄清它的一整套过程。
销售大厅里面的产品琳琅满目,品种多样,图案各有不同。整个几百平方米的墙上,展柜都是挂有标签。价格的作品。其中有很多名人画像,耶稣、还有蒙娜丽莎、泰国皇后。邓小平......有山水,花鸟、竹子........有观音,大熊猫,竹林七贤.......价格少只千元,多的上万到几十万不等。这些作品看得我犹如到了仙境之地。要知道我是怎样去见到陈大师的,又怎样说服他收我作为关门弟子,请朋友们继续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