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官溪河 家乡的母亲河
硕大的三大湖泊所环绕,纵横交错的河流通过,高淳是典型的鱼米之乡。解放后,圩堤的合拢,很多河流已经成了内河。现存的官溪河是唯一的一条以交通、泄洪和养殖的河流。全长约十公里,南起固城湖北端,北与石臼湖相连。每年的洪水季节,皖南山区的水经大南湖流入水阳江,部分洪水分流从新河庄分流固城湖,再经官溪河流入沙河又回到水阳江。
我小的时候,70年代前杨家湾水闸还没有兴建。每年的河水到冬季就干涸了,只剩一条宽约30多米,深约3~4的河底水道。每到那时,有鸭船的农户就到官溪河捕鱼,方法有很多种:有旋网、虾拖、钯子、麻罩、触网、耥、鱼叉、削刀、挂钩、兜兜网........很多种,各种工具捕的鱼也不一样。
旋网,必须要两个人,一人耥(划)船,一人在前面撒网。捕的鱼多种多样,鲤鱼、鳜鱼、白鱼、黑鱼、鲫鱼......除了小鱼小虾不要,什么鱼都能捕到,只是看运气了,这里的古语是:十网九网空,一网就成功。后来这话也比喻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虾拖:只需一人就行。虾拖的样子很特别,它是一个3米宽半圆形口袋网,网有半边装上铁锤子,另一边是木浮子。放在水中后形成一个自然的网袋,用绳子固定后带在船尾。船在河里来回拖着走。虾拖,就是以捕虾为主,中间也夹杂着很多叫‘温国郎’ 的小鱼。我记得父亲就过拖虾,我家没有小船,但有虾拖,父亲就租一条小船来。最多一次一夜拖了三百多斤大河虾,那时的虾不值钱的,小鱼几分一斤,虾子几角一斤。有时也租不到船,人家只愿意借给你。我们这里的古语说:借船担心,租船拆钉。
钯子:有点像钯草的耙子。用很多的鱼钩绑在一个个的钯枝上,装上一根炳,炳较长,但不宜太粗,炳要有柔软性,否则钯不到鱼。钯的鱼有大有小,鳜鱼、鲤鱼、鳜鱼,也有昂刺鱼等,船一人掌握就行了,在船头一面钯,船一面走,人多反而不好。
麻罩:很奇特的一种捕鱼工具,看似简单,但须有手艺,不会的人,即使你罩到鱼也拿不上来的。它的样式是一个用竹子做成的直径为2米的圆圈,圆周用网连起来,网高约一米,上面的网周围有十几个绳子连着。下面用三个竹子在下面扎在圆圈上,上面三个竹头扎在一起,形成‘三叉马’。罩鱼的时候,将绳子抓住手里。当鱼被罩住时,鱼跑到一边就通过绳子将信息传到手上,那时必须在鱼动的信息处松掉手上的绳子,使鱼的位置形成一个网兜,再迅速将麻罩往上一提,鱼就没处跑了。一般麻罩罩到的都是大鱼多。
触网:是一个三面用网围着有底,一面开口的捕鱼工具,有用船的,也有下水的,在左手靠岸边一拦,右手用三角形的棍子,将鱼往网里赶,再迅速一提,一般是小鱼多,偶然也有鲫鱼。
耥:最小型的一种,一根长篙,前面装个捞斗,在岸边耥出去,收回来,都是小鱼小虾。
鱼叉:很简单,在水里乱捅,名曰:触黑叉。也就是毫无目标地捅,当触到鱼后,就知道了,再轻轻地挑着拿上来。大鱼较多。
削刀:用一根像船浆一样的木料,最前端有几根刀刺,在水中削来削去,刀刺上有倒刺,鱼削到后就跑不掉了。多数大鱼。
挂钩,也叫測钩:一根绳子上挂着很多的钩子,在河道两边两人来回牵引着走动,手一提一提的,当挂到鱼后自然知道的,挂钩是很灵敏的一种捕鱼工具,往往捕到的也是大鱼。他还有另一个用处,当落水者的尸体后沉入塘底,用这种挂钩,来回一拉就能打捞上来。
兜兜网:一人在岸边使用,两根竹篙的顶端,装上一个网兜,分开竹篙后,将网兜往岸上慢慢收回。多数是小鱼。
以上的捕鱼工具除旋网外,都是在河水干涸的情况下才能应用。收获颇丰。
这河里的鱼和长江中的一样,鱼的味道鲜美,就是那‘温国郎’烧的腌菜,目前也是我们高淳的一道名菜,味道特别鲜美、好吃。赵本山参加螃蟹节来后,都夸这道菜特好吃,是从来没有吃过对美味。
除搞鱼外,我们这里还特产一种河蚌,土名;鸡丫眺,每年的秋冬季最多,比海里的蛤蜊鲜贝还要好吃,但它价廉物美,不像海鲜那么贵。南京也有从高淳运过来卖掉,我看到过几次,也买了。只是有很多人不识货,哈哈。
官溪河,养活着高淳一代又一代人。现在也是通往京杭运河的运输纽带。河水清澈,鱼儿活跃,螃蟹肥大。是家乡的母亲河。高淳的母亲河。
135)
我心里安排着,先去买蛋糕、蜡烛,再找个地方去为小朱补办生日。把我的想法告诉她后,她不同意到娱乐场所去,她要求安静。
我们先打了车,来到市区的一家生日蛋糕店,小朱选择了一个中型的蛋糕,我要为她买三十六支蜡烛,她说不必那么多。在我们老家是着兴一岁一根蜡烛的,店里的老板也说不用那么多,这样,我后来选了十根生日蜡烛。再选择了几样礼物给爱怡。
“还是到你昨天住的吴宫酒店去吧,那里我知道,比较安静,且有情调。”小朱说。
“好吧,听你的。”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