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二天中午的电话里我道歉,忍不住好奇问他一直以来的感受,对于我频繁加给他的那顶“Chinese”帽子。

他说,从没否认是Chinese(华裔),按照他爸爸从小就教给他的,他身上永远流着Chinese的血,黑头发和黑眼珠,这是与生俱来的特征。

父母希望虽然身处外国的环境里,下一代仍不该忘记是华人血统,所以致力他的中文教育,甚至反对他交往非华人女友,为的是保持血统纯正。

然而是华裔,但已不是中国人,他希望我能理解这点,他是有华裔血统的美国人,但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中国人”(与我们一样熟悉中华文化,认同中华风俗习惯的中国人)

我又问他作为一个ABC,有没有身份认同方面的困惑?他诚恳的回复有,说了一大堆一直以来无比困扰他的身份认同的迷惑。

他说无论在社区小学,还是后来的私立教会学校,天资聪颖的他在班上永远都是最好的。他家境很好,父亲是名扬一方的医生。母亲也未忘记对他的管教,给他灌输了东方人的勤奋、认真、律己的美德。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又是所有人的掌上明珠。

他的童年及少年时代一直都很忙,忙着学中文,弹钢琴,忙着用功,去成为全A生,成为“院长名单”里的学生。主观上,他并不觉得这样生活有什么不好,直到上了中学,突然有天他很痛苦。

他说,“我中学上的是私立教会学校,学校里大部分是富有白人家的孩子。开始我并不觉得和他们有什么不同,都是美国孩子嘛。可渐渐的,我发觉我的眼睛,头发,皮肤和他们都不同,也因为我是华裔,所以大家对我的看法和要求也不同。”

他又说,“甜心,我当时觉得很困惑,你说为什么美国人不用功,成绩不好,大家都觉得正常,没人会指责他们;而一个东方人不用功,成绩不好,别人就认为你是不应该这样。”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东方人,特别是华裔,就该是数学天才,就该学习好,就该每次考试都拿A。我不得不牺牲很多时间用功,学中文,我真的很厌倦这种用功,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许多不相关的人,为了维系华裔‘模范少数民族’的形象,我做不成自己。”

“他们这样要求我,就因为我是华裔,说到底他们并不认同我是美国人, 因为我是华裔,所以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要求都不一样,我真的好累。”

他说有次学校举行了一场演讲比赛,他参赛的题目就是“不仅仅是华裔,我更是美国人”,在演讲中他尽情倾诉内心的困惑和想法,为此拿了那次比赛的冠军。

赛后老师及不少同学都找他谈心,说这样才知道他内心里有那样的压抑感和痛苦,也才知道他们有意无意中伤害过他,表示今后大家要更多地沟通。可即使这样是,Daniel还是困惑。

说起这段已过去很久的往事,他还是很激动的用英文对我说:“即使他们知道了又怎么样?我还是挣扎在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一辈子都如此。我永远都不知道我是谁,因为找不到归属感。”对他少年时代的困惑和维系“华裔”形象的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我除了同情,嘘唏和感慨,也说不出来什么。

他说他曾带着这样的困惑问爸爸,爸爸回答他的那番话很有意思,也道出了Daniel这样的ABC处在中国的矛盾和尴尬,“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中国人。你在美国出生长大,你喜欢薯条可乐和披萨,你认同美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在一群中国人中你也许隐约觉得有归属感,那只是表面,那只是假象。你只知道中国是父母的故国,你只是偶尔停留度假,而他们许多中国人,祖祖辈辈都住在那里很多年。”

这正说明了仅有东方的血缘和脸庞是远不够的, 甚至会说中文也不够,文化才是深层次的原因。

于是Daniel不得不接受这样无奈的事实,当他回到美国,在那里,西方人将他看成他者;而回到了中国,同样也是一个他者。他的尴尬是其他许多的ABC所共有的,他们找不到一个空间实现自己的身份认同。

我认真地倾听他的诉说,开始他用中文,后到激动处改成英文,也用心去体会他内心深深的困惑和迷惘,在心里酝酿了一下最后说到,

“Daniel,我一直都认为,对一个人的定位,是可以多样的。比如按照国籍的定位,是官方的;按照种族的定位,是最狭隘的,按照文化的定位,才是真正的定位及最有内涵的。而文化的定位又是多元的,一个人在欣赏并接受美国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并接纳一些中国文化,这并不矛盾。”

我顿了一下,又缓缓地说,“Daniel,你身上有传统的中国人美德,比如勤劳善良,聪明努力;你也具备了典型的东方人长相,当其他美国人以此评断你是个异族人时,完全没有必要自卑和困惑。我理解,你所困惑的,是别人把你定位在一个你不了解的文化上,不是吗?你被归纳为中国人,可你发觉永远成不了中国人,也不了解中国文化,这才是你困惑的根源。”

说到这里,我轻轻叹了口气,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可我知道他在用心听,在思索。

“Daniel,如果有时间,你可以多了解一些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是很宽广又具有内涵的,如果你愿意,你会发现许多许多需要去了解。”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还在思索我们在电话上的谈话,想起我最后说的那些话,有点深奥,不知Daniel是否完全理解。突然感觉,生在美国,长在美国,接受最好的教育和享受最棒的物质生活,是这些ABC们的幸运;可物质的丰富远远替代不了精神的满足,身份得不到认同,文化上找不到归属,是永恒的寂寞和空虚。接受了全盘美式文化,依然被主流美国人当成异族人,往往第一眼就被纳成“少数族裔”;而对于真正的中国人来说,他们也只是徒有东方外表,内白外黄的“香蕉人”,一样不是同类,从这点来说,又是他们的不幸。幸与不幸只是一线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ABC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痛苦,艰难,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无法避免。

刚开始认识时,他都是规规矩矩的说中文,不夹杂英文。但是时间长了,熟了之后他也不免俗,喜欢中文里夹英文的“混搭”说法,让我很抓狂。

比如有次我们一起吃饭,南方菜馆,冷菜中有个菜叫“鱼饼”,解释给他听,他困惑了,“what?你是说fish cake?用fish做的cake?”

有次我提议看电影,他说,“great!你是说movie? 在cinema放映的那种?”

还有一次说好六月份来上海,结果没来得及。我在电话里生气责备他怎么说话不算说,他说,“快了快了,sooner or later, 我早就想过来看你,但是公司里我负责的project,到处都有problems,everything is mess up, 我都不知道可以survive多久?在美国工作就是这样的,从来没有job security,who knows??”

我当场崩溃。

后来我找他严肃的谈话,告诉他以后跟我说话,要嘛全英文,要嘛全中文,请不要中英文混杂,别说我听起来不习惯,特别在公众场合也这样说话,会让别人觉得很装B。

作为华裔,daniel也免不了遭遇对东方文化崇敬的洋人误会,比如见识粗浅的洋人认为只要长了张东方面孔的人,都会Chinese Kungfu.

比如每次出差或参加国际性的会议,与会的老外见到他总会问,中国人?日本人?当他回答中国人后,大多数老外肃然起敬,哦,中国功夫的厉害,Bruce Lee and Jackie Chan! 然后带着无比崇拜的眼光问他,你会中国功夫吗?

当爱已成往事---记那段难以忘怀的异国恋》小说在线阅读_第2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我是当爱已成往事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当爱已成往事---记那段难以忘怀的异国恋第2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