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日期:2009-10-251:41:00

正文开始前的闲篇:

侃苏东坡这哥们可不是什么好活路,原因明摆着:

一、这哥们的名头太大,“粉丝”如麻,千年不断,多少MM以近乎舍身的壮举喊出“愿意千年等一回,下世能嫁苏东坡!”。所以,任何人选中了苏东坡为话题,舌头都要小心点:嘴下积德捧场还好说,若是损几句这位千年前的帅哥?估计众人骂你的吐沫星子也能把你淹个半死!

二、这位大宋苏学士人气高的令人咋舌,自宋之后,包括宋朝当代,为东坡作传追记的名家多多,想在苏东坡身上扯出点另类的新话题几乎没有可能!就光说近代,就有大师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在那儿摆着,书中对东坡先生已经做了近乎全面的定论,其后扯苏东坡的各位大家、名师基本上就是在捡出林大师碗里的剩饭再细嚼若干遍而已,虽然有些香味,但终究淡了许多,现在子金山就是再加些佐料烹炒一番,估计也不易打发难调的众人口味。

三、就现存的史料而言,有关苏东坡的记载,正史极为简略,但野史、笔记又可谓丰富,尤其是轶事传说,简直可称海量。所以,就算在百家讲坛上开侃东坡的教授们,也难免陷入是正说还是戏说的两难,不时掺和点民间传说凑数逗乐也是可以理解的。

四、对苏东坡履历、名篇能数若家珍的人们不计其数,而且绝对不是仅限于专家、大师,侃些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当然难得引起大家的兴趣,就算万幸得到大家的关注,估计也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居多。

无奈“东坡肉”好吃是举国闻名的,老孙还是决定品尝一次,或者称为尝试更为确切。

原因出自内心:老孙的童年是伴随着东坡先生的大作渡过的。曾经多少次因为背诵苏子美词嘴头嗑绊而遭家父训斥,有时甚至是几个耳光;又有多少次因为故意顺口带出几句东坡的名句而引得小伙伴们啧啧连声,尤其是女娃们的羡慕目光,实在令人至今难忘;年龄稍长之后,又是一本《苏东坡诗词选集》将我的无数个无聊的夜晚变成滋味无限;宭困的时刻我想起了苏子落难的日子而心情坦然;翘尾巴的一瞬间是东坡大作使我羞愧脸红!

苏东坡曾令我激动,苏东坡曾让我向往,苏东坡曾使我从心灰中解脱,苏东坡曾诱导我走向文学的快乐旅途。

标题中称呼苏东坡为“哥们儿”决不是有什么大不敬之意,而是打心里觉得东坡并未逝去千年,其实就活在脑海的深处,他似乎就在身边、前面,在亲切的与我打招呼:“喂,哥们儿,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没有为苏东坡另外作传的妄念,只不过是想让这哥们儿鲜活的出现在大家面前一回,苏东坡不需要老孙为其树碑立传,那座闪光的丰碑其实已经在人们心中竖起了近千年!

中国正史中的人物,大多是经后人篡编过的名人档案,读之味同嚼蜡,自《史记》之后难得一见趣史美文,有时竟是些野史笔记读着尚觉过瘾,只可惜猜测臆断居多,有关东坡先生的更是如此。

所幸东坡这哥们生前勤快,留下了数千篇诗词文章,中国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我们不妨从东坡文中寻找鲜活的东坡身影,大概这个苏东坡更接近真实,更为妙趣横生。

其实不管是谁炒苏东坡的话题,都离不开东坡的那些千古绝唱、旷世文章,那是东坡先生留给地球人的共同遗产,已经使我们无数人受益终生,肯定还必将惠及我们的后代。

不过老孙侃苏东坡这哥们儿却没打算惠及任何人,目的就一点:让大家品尝一下老孙加工过的“东坡肉”,让诸位能与古人碰杯,多灌上几盅老酒黄汤,于愿足矣!

再啰唆一句:文中自称老孙,其实出于无奈,本人在侃《曹操》中曾自我介绍:笔名为“子金山”的这个家伙,论说应该自称“老子”才是,可总觉得有点那个,为避免大家误会,还是再自贬一辈,称呼自己真姓氏“老孙”算了。

(请看首篇:一、大器晚成苏老泉)

日期:2009-10-2501:54:16

一、大器晚成苏老泉

国人向来有“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生儿打地洞”之宏论,不乏有人以苏氏父子做为此论的依据,但实际上,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典故形容苏东坡与其老爸苏洵更为确切。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幅对联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清代人张鹏翮所题,上下联简洁概括了老苏家所创造的宋代文坛一门辉煌!

上联所述的一门父子即苏家的老爸苏洵、儿子苏轼、苏辙,意思是说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指韩、柳、欧、苏四家,四家文章领袖天下,苏门又占其一!至于文冠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直到明代的朱右弄了个《八先生文集》,老先生才算排上了座次,后来的唐顺之也搞了个《文编》,也只选用这唐宋八人的文章,一个叫茅坤的古文家整理后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成为定论,没人再能挤进去。

了不得!唐宋两代排出散文名家八人,老苏家竟然囊括三席,估计除了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大概能称得上“前无古家,后无来家”!附带说明:另外五位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但此联上联的内容却是在胡侃:要说给宋代的词人排座次,大概排上三百名也未必轮到苏家的老词客苏洵,从史载到传说都没见这老头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名词。当然,也可能是撰联人因老苏传下了不少散文、政论精品,也算作了词客。

就算如此,撰联人还是有点偏心眼,那苏洵虽留下了不少能上眼的散论,但真正能称冠古今的却只有一篇骂架绝唱:《辨奸论》!

此文几乎把老头骂人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文风犀利,精彩绝伦,而之所以能以骂功标青史的关键,却是因被骂的人非同小可:一代文豪、政治大家、后来的当朝宰相王安石是也!

至于老苏与当朝重臣王安石有何过节?老孙后文自然会另篇详述,眼下先给大伙尽量简单的介绍这“三词客”居首的苏洵,此老的确给中国文坛的辉煌立下了盖世功勋!

先说名气,民国之前中国私塾、官学,教科书的入门之文便是《三字经》,而这苏洵却是被选入中国数朝小学教材的人物,《三字经》中这样介绍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就像苏轼的别号苏东坡一样,苏洵字明允,这苏老泉就是苏洵晚年的别号。

后人们把苏洵称为大器晚成的样板,列入了教科书来告诫后代,这充分证明了苏东坡的老爸苏洵苏老泉少年时代绝对是个问题儿童,如放在今天兴许是位成天泡网吧的主儿,而且看来屡教不改,差点被动员进了少管所,并且可以肯定:从少年到青年的黄金岁月大都是在与街头的混混撕打中成长起来的,那绝世骂功看来就是在该时期打下的扎实童子功。

有句真言是这样说的: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以此推论:只有问题家长,决无问题子女。

问题少年的制造者其实都是他们的爸妈或者更上一辈的施宠者,别看所有的少年法庭都是由成年人审判少年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受审的更应该是成年人!

苏洵这从少年到大龄青年的不争气,责任在谁?莫非苏洵的老爸――也就是苏轼、苏辙的爷爷常年外出打工,以至于孩子沦落为“留守子女”无人管教?实际情况正相反,苏东坡的爷爷苏序字仲先,粗通文墨,性情豪爽,家境小康,轻财好施,且老实本分,从未有过在国家公务员铁饭碗里捞饭吃的妄想。

据史载:苏序“晚好为诗,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有所欲言,一发于言,比没,得数千首”。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小说在线阅读_第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子金山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第1章

书籍
上一章
1/95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