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后记——不想说再见】

春节,新世纪生态绿洲酒店福曦厅。

一群陌生人的集聚在一起,这其中有@抚顺瓦斯@一班的人@响往幸福@瓦斯东东@锁阳女侠@安宁……当然,这里面还有老瓦。

这些人都是《区委书记》的读者,其中绝大部分工作生活在外地,过节探亲的时候有意邀请老瓦见面。老瓦一点都不神秘,想想大家回来一次不容易,爽快的答应了,前提是老瓦做东。

大家彼此不认识,老瓦冒名顶替@豆瓣鲫鱼赴约,当然要带上一位漂亮妹妹,负责应酬、接待,此时,意外出现了,老瓦与网友抚顺瓦斯居然认识,如果不是演技上佳,险些穿帮。

漂亮妹妹也挺会演的,先是煞有介事地宣传有关规定:一、二……N,其中有一条,是在纸条上写出在座的谁是老瓦,猜中一次,老瓦自己要连干一杯,一大桌人,如果都猜对了,老瓦立即要钻到桌子底下。

好在,老瓦事先安排了一个托,此人在江南某杂志当总编,书卷气很浓,且略带儒雅之风,并有意与漂亮妹妹互动,局儿基本成了,谜底揭开,只有两人猜中,一是“瓦斯东东”,这是老瓦的小弟,他猜中明显是坑害大哥;另一人是“抚顺瓦斯”,他早在一年前就怀疑作者是老瓦,老瓦否认。

当老瓦自罚两杯,最为失望的是辽西北大学生志愿者响往幸福,她不认识老瓦,且与想象的差距很大,年轻人行动迅速,手指动弹便开始用微博现场直播。

小说连载结束,在100页上,老瓦亲切地看到许多熟悉的ID,如@孔老八@马拉的犁@鲁西男@一唱天下白@yong519 @寒塘渡鹤影_IL@红小薯等最早出现的老ID,还有后来出现的@剑指南天心无措@穿棉拖洗澡等后来出现的ID……这让老瓦甚为欢欣。

关于这部长达10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写作其实非常偶然,它正式的连载日期是2009年11月19 日夜20时17分,那时,我刚喝完酒,百无聊赖,想写点东西,便随心所欲地乱写了一通,第二天再看,居然很多人顶帖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到2011年5月26日。

《区委书记》写作的背景是东北工业重镇抚顺,我从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因此,对社会各阶层十分熟悉,以前想给它写点什么,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没有下笔。如果不是那日喝酒昏了头,提笔写下《区委书记》的开头,并得到大家的鼓励,我不会坚持下下去的。原先计划写20万字,一部长篇小说的字节,主要是围绕着棚户区改造。后来一个叫“豆瓣鲫鱼”的网友,把我一忽悠,又上当了,开笔便收不回来了。

有人曾经问我写的是真的假的,现在我可以开诚布公地告诉大家,绝大部分是真实的,一些故事来自公开报道的新闻事件,即使稍有文学艺术虚构,但也是来自现实生活的描摹,如果让我进行比例分配,真实性在60%,虚构在40%,算得上一部超长篇的纪实小说,尤其与棚户区改造相关的政策、方针与做法,基本是实事求是,我个人的感觉,实际要比写得好。改革开放30年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共和国长子”的“煤都”抚顺,因为资源的枯竭和国企改制,经历了长达30多年沉沦与疼痛,让她实现再次崛起并振兴的契机,是史无前例的棚户区改造。《区委书记》正是从这个历史的横截面切入,围绕着抚顺棚户区改造来叙述历史的。

抚顺作为全国棚户区改造的策源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党政干部同全市群众一起创造性地完成了30万户棚户区改造任务,而辽宁全省受此政策的眷顾,是100多万个家庭,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群体式的民生追求,让人们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改变个体和群体命运的力量,抚顺依然很穷,但精神会因此而富有。

抚顺是一个敢于迎接任何挑战的城市,我爱在这里生活的人,我爱这个命运多舛的城市……

《区委书记》连载虽然结束了,我此后要全力推进这部作品,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给读者和观众。

不说再见……

等我的好消息!

区委书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21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瓦尔登湖一滴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区委书记第211章

书籍
上一章
211/211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