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以弹找枪,以枪找人,这在各国都是警方侦查处理涉枪案件的通例。因为一支枪从制造到报废,它的阳膛线虽然会不断磨损,但缠距、棱边还是保持大体不变的,这些痕迹也会留在它所发射的每一发子丨弹丨头上,就像是人的指纹,只要把两枚弹头的弹道擦痕放在一起比对,就能知道它们是否来自于同一支枪。而弹壳的底部都冲压有生产厂家代号、制造年份和批号,虽说不能肯定两颗具有同样编号的弹壳就一定来自于同一个案子,但考虑到我国素来对枪支弹药严格管制,犯罪分子搞到子丨弹丨的渠道非常狭窄,两颗编号相同的子丨弹丨来自于同一个源头的概率还是很大的。一旦枪、弹的同源性被确定,警方就可以串并案侦查了。

“其他同志,”师父略微顿了一下,“目前还没有任务,在家休息,养精蓄锐,随时待命。”

“是!”会议室里一阵齐声回答。

走出会议室,师父领着我们这个小“专案组”,坐上了王所长开的警车。

“去现场再看看?”王所长问到。

“嗯,”师父点点头,“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如果前面我们的假定没错,这个嫌疑人,或者说这两个嫌疑人,应该是开着一辆车来到现场,遇到恰好路过的被害人,停车,56冲开枪,被害人倒地,然后是两个人走到被害人旁边,手枪补射了一发。”

“呃,为什么是两个人?”我听得云里雾里,“而且也不一定是开车啊,步行、骑摩托车不可能么?”

“可能,但概率很小。”师父摇摇头,“第一,如果只有一个人,拿两支枪作案,似乎没什么必要性。难不成,要跟丨警丨察武装对抗?不会,最好的答案就是两个人,各自拿了一支枪,这样威慑力大增,也有战斗力。”

“那开车呢?”王所长对师父的分析似乎也很感兴趣。

“这个,纯粹就是猜测了。”师父回答道,“如果是我,要搞这种开枪杀人的事情,我会想去搞一辆车开着。很简单,枪声一响,警方可能设卡堵截,必须快速离开现场,交通工具是必须的。再说,手里拿着一支长枪,招摇过市,那风险太大了。摩托车也藏不下冲锋枪,丨警丨察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么,最合理的方案,就是汽车。人坐在车里逃走,枪藏在座位下面、后备箱里,快进快出,警方想要追查也没那么容易。”

“呃,那我们现在还能做啥,无头案了?”我很沮丧,这么大的一个案子,居然会让师父都找不到一个入手的地方。

“一个,是等物证鉴定的结果出来,”师父想了想,“刚才在会上,有个假想我没说,我是觉得,那支手枪,像是隆华厂造的,这个弹道擦痕出来基本就能判断。第二,如果那支冲锋枪,确实是4.26案哨兵丢的,那我们就能从这四年的空白时间里去缩小范围。第三,定海电厂,离案发地点大概只有80多公里,那两点之间的某个地方,和嫌疑人就一定有某种联系,要么是住处,要么是工作地点,也可能是藏枪的地方,我们就要去把这个联系给摸出来。”

“那,师父,”我这么一听,觉得顿时有底气多了,“您觉得,这个案子,半个月,能不能破案?”

“半个月?”师父轻蔑的嗤了一声,“那是外行说的话。运气好,这个嫌疑人真的是准备搞一票大的,可能几天后就能和我们碰到一起。运气不好,这小子再次潜伏下来,一两年不开枪,我们又从哪里去抓他?”

师父的预言很准确。第二天晚上,王师兄从省厅赶回来,带回了弹道比对和弹壳鉴定的结果。简单的说,就是两条:第一,本案现场发现的步枪弹,果然是由一支五六式冲锋枪发射的,而且,就是4.26案件中执勤哨兵被抢走的那支枪。第二,那支手枪果然不是一支制式手枪,而是地下工厂非法仿制的。

这个结论,其实来得并不容易。当时的部队里,对于所列装的枪械,只要不丢不坏就好,不像公丨安丨局的警用枪支每支都有枪械档案,都做过水池射击实验。所以当枪丢了之后,再想知道它的弹道特征真就没辙了。结果,当时部队的军械、保卫两个部门十几位同志,花了好几天时间,把靶场里头旧轮胎上的弹头全部找了起来,然后再把执勤用的十几支56冲一支支挨个射击,记录下弹道擦痕,一发一发的比对,最后找到了两颗弹头,和库里所有的枪支的弹道特征都对不上,这才找到了那支失枪的弹道数据。而这次我们在现场发现的弹头,恰好就跟那两颗弹头的弹道擦痕完全一致。

另外,省厅的专家认为,从上次发射到现在,弹上的擦痕变化非常轻微,说明这支枪在四年时间里基本没有再发射过。同时,从弹头本身的锈蚀来看,这支枪和这几发子丨弹丨,保存条件很好,应该一直处于一个干燥、阴凉的地方。

3枚步枪弹的弹壳,经过部队军械部门同志确认,和哨兵被抢枪支中的子丨弹丨属于同一批,这更加证明本案使用的,就是4.26案中被抢的枪支、弹药。

至于那发64式手枪弹,省厅专家经过仔细比对,判定是由一只制造工艺很差的仿64式手枪发射。具体而言,弹头上的擦痕经过测量,发现膛线倾斜角与64式手枪5°42``的差距较大,达到了6°31``,这说明要么那支枪基本快要达到设计寿命、磨损很大,要么就有一支完全不合格的枪管,而后者显然不可能检验出厂并配发给军队、司法机关。同时,从弹壳底部的击针凹痕来看,似乎它也没有击发过很多次,所以专家判定,那就是一支非法制造的手枪,枪管加工得很粗糙。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上面这一段看起来可能觉得很乏味吧。但对于刑警而言,这些枯燥的数据却是侦查工作很常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侦破案情的重要助力。比如,得到这些信息后,省厅领导就指示总队,全力帮我们查找近一段时间流入江海省的仿64式手枪的线索。而对于我们四个人而言,所做的就是在地图上反复琢磨,找出师父所说的那个“某种联系”。

我们调出了4.26案件的全部卷宗,没日没夜的反复看了起来,还做了好几次侦查实验,分别模拟了嫌疑人徒步和驾车逃离定海电厂后,可能走的路线。这些工作都很琐碎,缺乏激情,但又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做的事情。那几天,师父反复告诫我,和犯罪嫌疑人,不但要斗智斗勇,更要比耐性。嫌疑人再狡猾,总会在他想不到的地方遗留下痕迹,而只要我们能想到、找到这些痕迹,就总有一天能把他给揪出来。

然而,其实师父当时比我们更加着急。一方面,我们很想嫌疑人拿着枪再去作案,只要枪声一响,我们就有了更多的线索,以及跟踪追击的机会;另一方面,身为丨警丨察,我们又决不能容忍他们再去作案,毕竟枪声一响,就意味着又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们必须抢在嫌疑人前面找到他。而师父身为专案组长,还得顶着上面领导的压力,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几天下来,我们参战民警都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

对于刑释人员的筛查工作,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电脑系统很轻松的就调出了符合“95年4月以后被拘留并在99年1月后被释放的金宁市、附近郊县户籍/暂住人员”,但电脑却没法告诉我们,这个长长的名单中究竟哪个才是我们想要找的人。一个一个的见面、排查,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非常麻烦,更关键的是,很容易打草惊蛇。我们当时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嫌疑人再次把枪藏起来,继续蛰伏一两年,破案工作就会困难得多。

刑警小叶》小说在线阅读_第2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馒头老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刑警小叶第2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