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三年级了,张老师说我认识的字都可以写信了,但我没有可寄信的地方,张老师说等他去了天堂,就让我写信邮去天堂,老师,天堂在哪里啊?”腾蛋蛋带着自豪的表情说道。
方小民一愣,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正在这时,一个孩子喊道:“张老师回来了,张老师回来了...”
孩子们赶紧跑了过去,方小民扭头一看,一个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老头,身上背了一个破布袋,胸前还抱着一个氧气袋。
“这就是我们的张老师。”腾蛋蛋把方小民拉了过去。
方小民赶紧做了自我介绍,张老师似乎很劳累的样子,没有说话,而是手忙脚乱地将破布袋卸到地上,又动作艰难地对着氧气罩猛吸了几口,这才气喘吁吁地回道:“原来、原来是大学老师啊,失敬、失敬...真、真不、不好意思了,身体不中用,现在就像个废人一样...”
“我听孩子们说,张老师您去县里看病了,怎么不医好就回来了?”方小民问道。
张老师脸色苍白地笑道:“你是看到我抱着个氧气袋吧,我得的是心脏.病,老.毛病了,运动量稍微大些就受不了,今天到县医院去看,还是老样子,我就输了点氧气又顺便给孩子找了点书回来...”
张老师说的轻松,但方小民也看的出对方身体的虚弱,毕竟两人都是老师,很快就找到了话题,二人交谈的很是投机。
通过交流,方小民很快得知了对方的情况。
原来,张老师原先是县城的一位小学退休教师,教书育人了一辈子,猛地闲下来,让他有点无所适从。正好县教育局下了个通知,号召广大教师到山区里去支教。当时,张老师患心脏.病已好几年了,心肌长期供血不足,严重的时候,氧气袋不能离身。但听到支教的消息后,他却背着家人报了名。
果然,在张老师与家人说起报名支教的事时,遭到了妻子、子女的激烈反对。
“你不要命了?山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万一发生意外,抢救都来不及。不行!”爱人如是说。
但张老师是个倔犟的人,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他一再坚持,家人不得不让步。
过了家人关,但教育局却卡住了,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批准。
最后,张老师亲笔给教育局写下了一份“生死状”:“我自愿到边远山区支教,如发生意外,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
为能顺利过关,张老师还让妻子也签了名。教育局领导看了他的生死状,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只好批准了。
从支教那天起,张老师已经在白头山工作了八年。
听了张老师的经历,方小民不禁唏嘘不已,他既感动又疑惑地问道:”张老师,您都在这里工作了八年,怎么不找个年轻人来换换,再说,您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舒服,你就是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家里人想想啊。”
“唉,年轻人倒是来过几个,但都吃不消,中途打了退堂鼓。”张老师苦笑道。
“就凭您一个人,又能改变些什么呢?”方小民心直口快地说道。
“我知道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但我还是要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也不是求名或是别的什么,我只是想让这些孩子能够接受最基本的教育,让他们知道大山外面还有不一样的世界...”张老师淡然地说道。
“哎哟...”
“孩子王”正在讲述着,申帅突然惊叫了一声。
第五百一十六章:从大学到小学
“哎哟...”
申帅冷不丁地叫了一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异常刺耳,小树林里随即扑棱棱地飞出几只鸟儿。
山路毕竟是山路,而且还是在夜间,申帅没留神脚下,刚才一脚踏空,差点滚落山下,幸亏他身手敏捷,抓.住了一棵小树,才没有出什么意外。
一阵山风掠过,申帅不禁出了身冷汗。
“小心点,没走惯山路,还是多看着点脚下。”“孩子王”关切地说道。
“没事,您继续讲吧方老师。”
申帅定了定神,继续朝山里走去。
“孩子王”又开始讲了起来。
张老师带病支教一心扎根在山区从事儿童教育的精神,很是让方小民感动,但他当时想的是回去后怎么来帮助山区里失学的孩子,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支教。
白头山地处偏僻,虽然离公路并不远,但正好在两个省的交界处,属地没有厘清,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属于三不管的地方。其实,这地方在古代是军事上的重要要塞,也是抵御西域入侵的最后一道防御,只是发展到现在,地理位置已显得无足轻重,似乎被人给遗忘了。
这大山里的居民是古代驻军的后代?还是后来才迁移来的?已无从考证,但没来过这个地方的人,绝对想不到这里的恶劣环境,降雨量少,昼夜温差大,常年风沙呼啸,夏天干旱,冬天干冷...这些,大概就是这些人躲到山里的缘故吧。
有人会说,树挪死,人挪活,环境恶劣,不会搬家换个好点的环境?
说得轻巧,户口、粮本、身份证、暂住证、无业证、流动人口证...光是办证就能让你走投无路。
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孩子几乎与世隔绝,这里几乎没有游客,方小民大概是除了张老师之后的第二个山外人。
方小民脖子上挂的照相机显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许多孩子从没拍过照,也没见过照相机,他们好奇地围着方小民,既不敢靠近,也不肯离得太远。
看着孩子们充满好奇清澈的眼睛,方小民突然有了个想法,他决定在这里拍一些照片,然后把照片放在大学里展览,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大山孩子的求学情况,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上还真实生活着一些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儿童,让更多有爱心的朋友来关注和帮助这些贫困山区的儿童。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方小民很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激动。
张老师听了方小民的想法也很高兴,他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照相机在当时还是奢侈品,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如今,有人帮他们宣传,当然是件好事。
拍了一些照片,也该到下山的时间,万一汽车修好了,让司机等着自己也不太好。所以,方小民把张老师和孩子们集中在一起,准备给大家拍张集体照。
这大概是孩子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照相,大部分的孩子面对镜头不知所措,有的用茫然的眼神看着镜头,有的连鼻涕也没有擦,还有的一个劲地对着镜头傻笑…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新奇、羞赧、开心和激动,直到方小民说“好了”,孩子们还在摆着姿势。
“好了,回去后我把照片给你们寄过来,一人一张,保证每个人都有份。”方小民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