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自然是让人感到异常惊讶。在过去半年多的时候,保尔森勉强地从市场上零零散散地收集到5亿美元的cds,但在abx推出后不久,他在两天之内就买入了20亿美元的cds。这让他欣喜若狂。
在如此强大的市场流动‘性’面前。保尔森坚定自己的信念。在卖出cdo的同时疯狂买入cds,但是他的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因此很快地又发行了第二支基金。而这一次他再次找到钟石。钟石自然是十分爽快地给对方再次投了20亿美元,两次下来钟石总共投入了30亿美元,这几乎占到了保尔森新成立基金总金额的一半,而这些钱将毫无例外地用在cdo和cds的市场上。
到了06年,保尔森基金已经建立了一个规模高达72亿美元的头寸,这个投资组合里包括了卖空的cdo和cds。虽然看上去数目极为惊人,但在整个市场面前,这个数字还只是小儿科。
而在2月8日这一天,由于受到新世纪金融公司推迟财务报表公布和汇丰次级贷款崩溃的消息影响,abx指数下跌了5个百分点。在保尔森基金庞大的头寸面前,一个百分点的下跌就意味着他收入达到2.5亿美元,而在那一天,他整整收入了12.5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震惊整个市场。
到了3月份,保尔森发给投资者的邮件当中提到,在过去的2月中,他们的业绩提高到了66%的水平。甚至有些人不敢相信这一切,还以为对方是打错了标点。
一代“赚钱之王”现在已经初‘露’峥嵘。
钟石坐在奔驰车后面,望着一排排向后倒去的别墅,没有说话,心中却在想着刚才保尔森打来的电话。
在钟石的旁边,坐着陆虎,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钟石的脸‘色’,半晌确定没有出现重大的事情之后,这才放胆问道:“钟生,发生了什么事?”
陆虎敏锐地观察到,接完电话之后的钟石情绪有些‘激’动,不过很快就陷入到沉思当中,足足过了十几分钟,钟石一句话都没有说。这种情况相当罕见,依照陆虎对钟石的理解,他必然是遇到了什么重大的问题,不过看他的脸‘色’却又不像,因为钟石虽然表情淡定,但眼神当中的一抹‘激’动却逃不过陆虎的观察。
缓慢地敲着烤漆扶手,钟石斟酌了片刻,这才看似轻描淡写地回答道:“刚刚接到的那个电话,我投资在保尔森基金的资金已经翻了两倍。”
“那你投入了多少?”陆虎嘴角微微‘抽’搐,虽然知道钟石很能赚钱,但翻了两倍的数字还是小小地震撼了他一次,不过他又想到,如果投入的资金量不多,那也没什么太可怕的,所以他还是多嘴地问了一句。
“不算多,三十亿美元而已!”钟石微微地摇了摇头,语气更是轻淡。说完之后,他摆了摆手,闭上眼睛,似乎不想再多说什么。
只是轻轻地一句话,却不啻于晴天霹雳一般地爆发在陆虎心中,他一时间脑袋有些‘混’‘乱’,在用力地甩了几下头之后,他掰着手指开始算道:“三十亿美元,翻一倍就是六十亿美元,翻两倍就是……九十亿美元。天……”
他刚想惊呼,不过想到在车里可能会惊到别人,虽然只有四个人,但他想到有可能打搅到钟石的沉思,当下又生生地将到嘴边的惊呼给压了回去。
虽然没有听清楚对方都说了什么,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艾伦.安东尼却从驾驶员明显震动的双手上感受到了什么,他心思复杂地回头看了“豪客”一眼,见对方丝毫没有说英文的意思,又默默地将头转了回去,同时目光开始闪烁不定,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此时的钟石,将资金‘交’给“赚钱之王”去打理,自己并没有过多深入涉足到cds和cdo市场当中,对于这样一场资本盛宴,他断然不会错过,所以他一定在谋求着更大格局的利润。而这到底是什么,陆虎一时间想不出来。
“雷‘门’兄弟、贝尔斯通、斯坦利和古德曼,你们这些做市商到底是持有了多少次级房屋抵押债券?”闭上眼睛的钟石,却正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他这一次的对手,不止是为了赚钱,而且还为了入股甚至是打垮这些华尔街的超级巨头。
在两个月前,香港斯坦利发布了一篇引起市场极大关注的宏观经济研究报告。-在这篇报告当中,香港斯坦利公司先是回顾了从98年来香港资本市场的变化,尤其着重讨论了数十支权重股股东的变化情况,随后讲诉最近几年港府的经济政策和香港外部环境之后,紧接着笔锋一转,字里行间暗示到香港经济已经被大财团绑架。
在几大权重股当中,斯坦利的报告着重提到了数家离岸金融公司,这些金融公司虽然是连环控股,根本难以查到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但是斯坦利公司着实是神通广大,虽然在文章中没有明确表示实际控制人是谁,但句里行间暗示这些都是一个超级财阀集团的附属公司。
除了点破这些敏感的内容之外,这篇文章里还提到了目前的地产霸权。文章并没有直接点出八大地产公司,同样将矛头对准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虽然这些大地产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创始人或者创始人家族,但在前十大股东名单当中,又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上述提到的那些离岸金融公司,虽然持有的股份相对于全局来说并不算多,但在文章当中,特意提到了在高科技泡沫破灭之后,无论是供股还是拆分,这些离岸金融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比例都没有改变。
很显然文章想表明的是,无论做什么小动作,这些上市公司想要摊薄或者减少对方持股比例的努力全部失败,这也从另外一面说明这些离岸金融公司背后财力的雄厚。
由于这几年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融资市场,很多来自内地的国企和超级大型集团都倾向于选择在香港上市融资。因此在文章当中也介绍了这些年来香港上市的重量级企业融资情况,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原本这部分关于投资银行业务总结的部分,却也是很奇怪地提到了某些别人极有可能忽略的情况,即很多大型企业,尤其是融资规模达到上百亿美元的ipo当中,也同样出现了某些“身份不明”的基础投资者。这些同样是注册在离岸的金融公司名不见经传,但却是同样地财大气粗,几十亿港币甚至上百亿港币的资金几乎是眼都不眨一下就掏了出来,成为这些超级企业的股东之一。而上市之后这些财富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虽然说这些都是在法律监管范围下的合法活动。但是斯坦利香港得出的结论是,不管这些离岸金融公司是受到谁的控制,但从金融股、地产股、红筹股等情况上来看,很有可能香港的经济是掌握在一个未知的超级财团的手中。
更为骇人听闻的是。在通过历史和近期持有情况的对比。斯坦利香港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即这个超级财团正在悄无声息地撤退出香港。在过去的三月内,这些离岸金融公司平均减持了19.7%,其中以金融业的股票减持最多。达到了35.2%,其次是地产行业,达到了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