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从10月中旬开始再次兴起的亚洲货币危机,其出发点就是从香港开始,经过大半个月的烽火之后,很快蔓延到北面的韩国。韩国这个号称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的国家在货币危机面前也毫无抵抗之力,轻而易举地就放弃了抵抗(事实是根本抵抗不住)。在韩国遭受重创之后,货币危机又重新蔓延回了东南亚地区,而且这一次已经不再是货币危机那么简单,很多国家已经陷入到金融危机,甚至是经济危机当中了。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倒闭、雇员失业、银行关门、被挤兑、楼市降价等等。都一一出现在各个国家或地区当中。这些现象也都出现在香港,11月中旬,香港首富李家诚宣布将旗下的长河物业降价三成出售,一时间引发轩然大波。在这种价格的影响下,香港其他的地产企业也纷纷宣布将旗下的物业降价出售。整个香港楼市也步入了萎靡。

在这种情况下,廖承德自然异常繁忙,整天在外面收楼收房。由于房屋市价下跌,很多人都停止了供楼,甚至出现了免费送楼的现象,即只要对方愿意继续供下去,业主就一分钱不要地将这个单位送给愿意接手的人。

比如说一套100平米的房子。原本市价是300万港币,业主以60万港币的首付拿下后,供楼三十年,每年大约是8万港币左右,总共要支付240万(利息省略)。但是现在楼价突然下跌到该单位只值200万港币,那么业主要继续供楼的话。还不如重新买一套新的房子,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零首付房源大量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房价的下跌。

看到老廖如此辛苦,廖小化自然是义无反顾地一路陪同,父子两人这段时间走遍了港岛、新界和九龙。接连不断地出手买入。由于有着几十亿港币作为后盾,他们几乎都不怎么讨价还价,很多时候都是当场就拍板定了下来。这也导致了钟石名下的物业越来越多,甚至有一栋楼都划拨在他名下。

钟石对此一无所知,他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给了廖氏父子,自己倒是落得个清闲。这一天收盘后,他的账下又多出几千张恒指期货的合约。结束交易之后,他和马家瑞正在咖啡间里边喝茶边聊天。

“今天的市场比较奇怪,难道投资者真的杯弓蛇影了?”马家瑞往杯子里投了一颗方糖,使劲地搅了搅,这才皱着眉头反问道。

由于这段时间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做空港股期指,顺带着卖点印尼盾,因此马家瑞主要的工作重点又放到了港股上面,在研究了这段时间的港股表现之后,他就察觉出有些不对劲来。

钟石端起茶杯轻啜了一口,漫不经心地说道:“有什么不对劲?我倒是觉得这是正常的反应,恒生指数一向都是这么反常,就像坐摩天轮或者是过山车,大起大落久了也就成了常态。”

虽然钟石这么说,但是马家瑞心中仍然有疑惑,摸着下巴想了半天,坐到钟石的对面,面色凝重地说道:“钟生,我有这直觉,好像这一次的下跌是有预谋,要知道上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时,斯坦利公司可是从背后捅了一刀。”

在10月中旬的时候,原本一直高调唱多港股的斯坦利公司突然摇身一变,成为做空港股的急先锋。在他们首席分析师唱空港股之后的第二天,恒生指数就出现了暴跌,也导致选择在那一天上市的华夏电信破发。

所谓破发,是指首次新股募集(ipo)发行的时候,承销的投行在通过路演咨询之后,制定的一个可以被市场大部分投资者接受的发行价格,这个价格直接决定上市的企业能够募集到多少资金,因此至关重要。

华夏电信在香港上市,承销商是华金。这是一家和斯坦利公司有着血缘关系的内地投行,但由于在前一天斯坦利首席分析师突然唱空港股,加上市场出现巨额的抛单,使得第一天上市的华夏电信就突破了发行价。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据说这件事引得华金内地大股东,华夏商业银行董事长汪琦番的强烈不满。

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斯坦利香港和华金的一次正面交锋,但是现在细细想来,马家瑞却是体会到一丝不同的味道。加上最近外资投行频繁地唱多港股,这让他心中的疑惑更盛了几分。

对于外资投行的这副尿性,钟石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他一直都不曾点破。事实上策略这种事,原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如果想要一直依靠投行的分析的话,和赌博基本上也没什么差别了。

外资投行之所以研究能力“强”。关键是在于他们有着能够撬动大盘的资金,这一点是香港本地又或者是内地投行所不能比拟的。而且在某些研究方面,他们的逻辑和研究方法的确能够让人信服,而这又产生了马太效应,使得强者恒强。

比如说斯坦利公司给某支股票评定为“强烈建议买入”的意见。使用他们研究报告的基金会在这份报告出来之前提前得到相关的消息,等他们潜入之后再公布出来,这些基金自然就大赚上一笔,长此以往,他们的研究报告就成为左右一支股票市场走向的风向标。

久而久之,甚至连他们的宏观策略报告都成为基金资金操作参考的主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影响力自然是与日俱增。

但如果说公然和市场唱反调。难道这些比鬼还要机灵的基金经理们会察觉不出来吗?问题恰恰出在这个赌性上,事实上在很多时候,在资本市场上操作和赌博几乎无二,尤其是在某些灰色角落里。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这些投行可能会发布数份到数十份结论迥然不同的报告,比如说七份唱多。两份唱空,最后一份维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分辨出对方到底是什么意图的人就不多见了。

等到市场走向出来之后,这些外资投行又会大肆宣传,我们又看对了。然后推出那些曾经看空的研究员出来,成为市场耀眼的明星。如此周而复始,最终倒霉的自然是这些使用他们研究报告的基金经理。

当然,这只是基金和投行博弈的一小部分,事实上每个基金也不可能只用一家投行的研究报告,通常他们会总结三到五家投行的研究报告,从中选择出最有可能的一种。而且有实力的基金通常自己会设置内部的研究部门,在自己调研的同时再结合投行、券商的研究报告,争取能够在市场上盈利。

这些都是从业人员心知肚明的事情,让马家瑞疑惑的是,不止是斯坦利公司在唱多,古德曼公司也同样在唱多。如此一致的步调,要不是他们在策划阴谋,要不就是他们真的觉得港股市场前景一片大好。

“捅一刀?”钟石轻笑了起来,“你这个比喻非常恰当,不过我们可以利用其他人的投资报告。比如说麦格理、美林,又或者是本地的百富勤。”

一提到百富勤,钟石突然想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这家亚洲第一的投行现在很有可能陷入到破产的边缘。一想到这个可能,他浑身顿时打了一个激灵,顾不上继续喝茶,赶紧站起身来往办公室内走去。

“喂,是宋凌吗?”拨通了对方的电话,钟石也不多做寒暄,就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有一种预感,国际炒家很快就要针对香港展开又一次进攻,如果你有空的话,我希望能够尽快见面会谈。”

我在对冲基金的工作经历》小说在线阅读_第4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上班不休息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在对冲基金的工作经历第4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