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接过纸张,扯着喉咙念给众人听,二爷凝神沉思,而后转身对着村民们,问道:“你们的意见呢?”
“不行,他们的死活跟我们有何关系?”
“娃儿怪可怜的——不当妈不知父母恩,天下有哪个爹妈舍得娃儿遭罪——再说了,天马上就黑了,他们能去哪儿呀?”
“这么小一丁点儿的娃儿,没有奶吃,咋活得下来?”
“不管咋说,不能让他们进村,要啥东西,我们可以拿出来给他们!”
众人七嘴八舌,不准他们进村的人居多。二爷抬手制止喧闹声,大声喊道:“大伙儿信得过我不?信得过的话,这事儿,我拿主意了!”
“二爷,我们信得过你!”村民们齐声回答。
二爷转过身,对杨智键说:“这么着,我叫人去把你们的铺盖卷打包搬到村外,弄一口锅给你们,再把你家的粮食搬出来,你们在村外休养几日,赶紧离开!”
杨智键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如若僵持下去,对两个娃儿一点好处都没有。
二爷冲着人群里喊道:“老三家的,你挨家挨户去收米汤,正当是煮饭的时间,家家户户都有,都说吃百家饭祛病消灾,我们村子里拢共五、六十家人,也尽点心意,为自个儿积一点福报!大人有错,娃儿没错!”
“哎——我这就去!”老三家的婆娘听到二爷的吩咐,屁颠颠朝村里跑去。
二爷又冲着身旁的老三说:“你领几个人去妮子家收拾东西,给他们送到这里来。”
“二爷,我这就去,兄弟们,哪个愿意去,跟着来!”老三吆喝一声,朝妮子家跑去,立即有几个人跟上。只要杨智键不踏进村子里,他们还是乐意帮他的。
二爷冲着剩下的人群喊道:“其他人都回去吧,杨智键是个言而有信的人,相信他不会背着大家进村!”
男女老少犹犹豫豫,有些走了,有些还站在原地不肯迈步,二爷横眉冷对,喝道:“咋啦,你们信不过杨智键,连我也信不过?我拿我这条老命担保,总可以了吧!”
众人见二爷动了怒,都赶紧移动步子,四处散开,朝家里走去。
杨智键望着二爷,感激之情无法言语,他深深的理解村民们的做法,在村子里住了那么久,对他们的风土人情多少了解一些,他们能够这么善待他们,实属不易。
二爷低下眼皮,目光落在杨智键红肿的脚上,说:“坐到那边的石头上,我给你看看这脚!”
杨智键望着自己裹满了黄泥巴的脚,连连摇头摆手,二爷冷面盯着他的眼睛,不快的说:“咋,还瞧不起我?”
杨智键惶恐不安的从二爷手里拖过纸,写到:二爷,我哪儿敢嫌弃你,我这脚几天几夜没洗了,咋好意思晾在你面前?再说,你就不怕我给你带来晦气?
“去洗。”二爷丢下一句话,走到柱子身边,伸手抱起了婴孩儿,问道:“取名字了么?”
杨智键摇摇头,二爷的目光慈祥的注视着哭累了的婴孩儿沉睡的脸,说:“那就叫朗英吧,能从狼口里活过来,不容易啊!赶快去河里洗洗脚——”
杨智键点头,冲着二爷鞠了一躬,跑下斜坡,下到河边。柱子嘴里念叨着:“朗英——朗英,不就是狼婴的谐音么?”
二爷笑了笑,不无遗憾的感叹道:“你小子不赖啊,有点儿文化,只可惜不是我山里娃子,不然,都可以给村里的娃儿们当先生了!”
“我师父才有文化呢,二爷,不如,把我们留下来吧,我跟师父教大伙儿读书、识字——母狼不会再来复仇了,是它放我们回来的!”柱子哀求二爷收留他们,他清楚,在这大山里生存,光有铺盖卷儿,是远远不够的。
“真是母狼放你们回来的?”二爷将信将疑的追问道。
柱子肯定的点点头,说:“要么我们咋会毫发无损!母狼还给妹妹喂奶,先把她喂饱了,才喂小狼崽——”
二爷的眼睛里放着光,他活了一辈子了,这等稀奇的事情闻所未闻,简直是不可思议。
柱子趁机追问道:“二爷,咋样啊,把我们留下来吧?”
二爷的心里七上八下,这等重要的决定,不是他一人说了能顶用的。他得好生跟村里人商量一下。
第三百五十一章负隅顽抗
二爷把朗英递给柱子,说:“我回村里跟大家商量一下,你师父回来了,跟他说一声!”
柱子万分感激的说:“谢谢二爷!您就是我们的大恩人!”
二爷回到村里,直奔德高望重的方老太家,把事情的原委讲述了一遍,征询的问道:“老太,依你看,这人能留么?”
“有啥不能留的?要我说,你们就是糊涂!村里的娃儿不读书、识字,咋能走得出大山,咋能晓得外面的世界?”方老太人老,脑子却不糊涂。她爷爷的爹本是山外一户有钱人家的少爷,当年为了躲避匪患,领着一家老小,带着家丁躲进这深山里,在这里安居乐业,至今已有二百来年历史。
最初,村里人还习文识字,随着接连的旱涝之灾,村子一天天落败,生活日趋艰难,人们的心思全放在咋样让一家人吃饱饭,文化知识就荒废了。久而久之,村里人觉得习文识字没啥用处,都不肯费脑筋,识得几个大字的人,在村里也就成了‘文化人’。
解放后的这几十年里,时不时有彝人陪同汉人进山,宣传知识的重要性,有些村民动了心,却舍不得把自家的娃儿送出去读书,那些汉人还说要在村里建一所学校,却不知因为何故不了了之。
村里人都觉得汉人说大话,不可信,从此排斥与汉人往来,也不许他们轻易进村,村子便更加闭塞。
“老太,那你的意思是留下他们?”二爷还是不敢妄断,追问道。
“留下吧,好赖他们都已经在村子里生活了有些日子了,再说,那朗英是妮子的闺女,还流着一半彝人的血!去吧,我累了!”方老太毕竟上了岁数,经不起折腾,每日天一黑,鸡歇她就歇。
“行馁,我晓得该咋做了!老太歇着,我先走了!”二爷起身告辞,召了村里年长能拿事儿的人聚在一起议事。
二爷把事情讲述一遍,并且传达了方老太的意见之后,半数人同意杨智键等人留下,半数人反对。
二爷犯难了,心想:这可如何是好,咋能作出决断?
同意的那伙儿人中有人说道:“二爷,不是还有你么,你决定了站在哪边,不就有结果了?”
反对的人义愤填膺的盯着那人,七嘴八舌的抗议,二爷制止了他们的争论,说:“现如今,世道在变,多学些本事,有啥不好?你们在座的,都跟我一样,是老不中用了,就不替后辈们想想?万一哪天这里住不下去了,让后辈们咋办?不还得早早的想办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