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波此刻百感交集,他对母亲既充满了憎恨,又有着抱怨,当然也存在着思念之情,现在他知道妈妈已经活不了几天了,更是感觉自己对母亲心存愧疚。
张德华说:“孩子,我知道你的本质并不坏,你知道吗?你妈妈临终前你都不肯原谅她,将来你长大懂事了,你会痛苦一辈子的,这种遗憾无法弥补。”
叶少波的内心终于被触动:“连长,你不用再说了,我听你的。”
张德华欣慰的笑了:“这就对了,这才像个孝顺的孩子。这样吧!明天你你和赵世杰外出去订机票,顺便买点儿这儿的土特产,争取早一点儿到你家。”
叶少波点了点头。
回到宿舍后,叶少波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他想想自己这大半年来的所作所为,的确是对不起自己的母亲。这么大的人了,还让母亲为他操心。自己走的这大半年来,没有为家里分忧,反而每个月还要向他们所要生活费。身为一个男子汉,当家庭出现了灾难时,自己却没有一点儿担当的能耐,这就是最为一个义务兵的无奈。
这时叶少波终于认清了自己该有多么的渺小与无能,作为一个为国家尽忠的义务兵来讲,每月一百元的津贴又能给家庭带来什么帮助?自古忠孝难两全,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责任与使命不但没有让他为自己感到高尚,反而让他觉得自己很无能。在这金钱至上的社会氛围里,你一个小兵在别人的眼里的价值轻如鸿毛,你是典型的小人物。
“军人”你担负着神圣的职责,你的使命就是奉献与牺牲,但是实际上你也是最可怜的人。你的奉献、牺牲与你的报酬永远都是天壤之别。有句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大好的青春为什么不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而在军营挥霍自己美好的青春。
这次外出,赵世杰与叶少波穿着的是便装。由于不是执行任务,士兵外出是不容许带枪的,这就让他们少了安全感。
我说一下新疆的为何没有安全感,为何外出不敢穿军装。
也许在内地,特别是经历过九八抗洪的南方,很多人对军人很有好感,军人和老百姓在一起很安全。有些女孩子会崇拜军人,甚至会为结识到军人而感到自豪。在新疆,却恰恰相反,老百姓对军人不会有什么好感,有甚者还会厌恶、憎恨军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内地军人时刻做着有益于老百姓的事: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甚至有穿着军装的军人见到不法分子侵害老百姓时,他们可以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维护老百姓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这些无疑让军人的形象在老百姓的心中的光辉形象大放异彩。
而在新疆,军人很少与地方上的人来往,很少有军人敢做见义勇为的义举。很多在新疆当过兵的人都知道,只要和和地方发生任何的纠纷的官兵都是领导逼着“摆平”,从而付出多倍的代价,不管你有没有理。军人受气、受委屈,甚至有时流血、流汗、又流泪,但是没有人为你申冤。军人在哭,但是毫无办法,因为执行命令是你的天职。军车事故处理更是令人凄凉,从不会按照交警的处理决定,一般都是单位责令悄悄处理了事,原因是如果上级知道了,全区通报批评,甚至要开除军籍。无条件的严厉,致使军车发生事故,没人敢上报,军人自己多倍赔偿、自己掏钱车,悄悄隐瞒事情真相的列子到处可见。
对于新疆的军人来说,不见义勇为不是军人的错,这是为了新疆的稳定,也是为了自保。新僵尸少数民族地区,见义勇为一旦涉及到了民族纠纷,涉及到民族团结,民族宗教的政治性问题。一旦涉及到这些问题,见义勇为的军人变的处境凄惨,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为了不发生政治事故,身为军人的你就必须做出牺牲。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你的命运。
再有,为什么老百姓会厌恶,甚至憎恨军人,因为这儿大部分地区是少数名族聚集区。每次发生暴动、恐*怖*事件的时候,都是由军人出面镇压他们,逮捕他们,甚至是他们当中有人被军人击毙。
有些少数民族恐*怖*事件之针对汉族,党和政府,并不针对本民族同志,所以这些少数名族的同志也不会仇视这些恐*怖*分子。有甚者,他们会因为出于本民族的团结意识,为他们提供庇护、隐藏的地方。很多少数名族的是同志犯了法被抓了,这无疑又激起了众多本民族同志的憎恨与愤怒。
也正是因为以上种种的原因,新疆人欺负军人很普遍,只要抓住了军人的弱点,就可以任意的欺负军人。军人怕事儿!这就是他们致命的弱点!只要军人和地方发生了纠纷,就会得到严肃处理,主管领导也会受到处分。所以,有关领导必须严格制止军人和地方发生纠纷。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领导都要求军人外出着便装,这也实在是无奈之举。
尽管身着便装,但是赵世杰和叶少波仍然没有安全感。说实话,他们所在的驻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是少数民族。士兵走在大街上很容易就被人看出来,因为他们这年年龄段的汉人,不论是从气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来看,都与同龄人有着不同。
本来是想在市场上买些土特产,但是叶少波商议,想再去医院看一看那天救了他们的小女孩。于是他们在超市买了些零食,买了一些玩具去了病房。
当他们来到病房时,女孩已经不在人间了,医生给她的头上蒙上了白布。女孩的父母跪倒在她的病床前放声大哭,病房里天更添加了几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