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的官兵习惯了溜须拍马,整个机关都被这种氛围所笼罩。赵世杰是个另类,他既没有和那个领导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也不是靠花钱走后门留在了这里。它能够留在这里,全凭自己的努力、机遇加天分。对于这样一个另类,大家自然而然的挤兑,甚至是排斥。
赵世杰因此越发的怀念曾今的新兵营和基层部队,尽管他的建制在基层,但是想要回去,却是很难。他是个倔强的孩子,他不会去做溜须拍马的事情,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比别人差。尽管没有关系,不会溜须拍马,但是他还是想在这里干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团部有了宣传驻军与当地老百姓军民共建双拥的宣传任务,赵世杰跟着杨主任搞事迹调查,然后再由他写材料写报告。于是赵世杰自告奋勇就做起了了解社情民意,收集群众的良好反映的工作。在这个工作上,他满怀决心,大干一场。为了他调查工作方便一些,领导还特意批准他一周之内团大院的们可以随便出处,不用再向任何人请示。
可是事实上这个工作却并不像他想的那样好做,驻地的官兵和当地老百姓的关系闹得很僵。不论是基层还是机关,这搞宣传的工作真不好干。就基层而言,有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反恐勇士受伤,他们是为驻地百姓受的伤。可是驻地是以少数民族同志居多,就此宣传,不仅得不到好的宣传效果,甚至还会激怒驻地的少数民族同志。至于机关呢!这些人没几个好鸟,白天的时候,他们军装一穿像个人,可是到了晚上呢!酒吧、夜总会、发廊会见到他们的身影,有为了嫖资和小姐、混混大打出手的;有喝醉酒和当地老乡打架的。不论是机关还是基层,有甚者,部队军人会因为某些领导的关系,成为了参与地方暴力拆迁工具。驻地的老百姓,早已是对党、对政府、对军队失去了信心,失去了信任感。因为一些贪官污吏的一些做法,实在是已经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真正的共建和谐双拥,是靠做出来的,而不是靠宣传出来的,更不是靠虚假的新闻报纸的传播。眼下的问题是,你要宣传,就必须要有事实依旧,因为部队上层已经想下层刮起了“实事求是”的这个形式主义的大风。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找点儿“军地共建和谐双拥”的宣传素材谈何容易!赵世杰终于明白,为什么这种表现的机会会轮到自己这个新兵的头上,这的确是一次难得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但是同时这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领导给他下了军令状,一周之内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要找到适合部队的宣传材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尽管赵世杰是网络作家出生,写作能力也强于他人,可是现实的问题是部队的确没有什么素材可供他去写。
此时他才反应过来,一定是某个领导家的亲戚在某个基层连队吃苦,想要弄个人情来到机关。可是机关名额有限,想要进来,就必须先要挤兑掉一个人。
赵世杰下了定决心,他一定要出色的完成这个宣传任务,就算是离开机关,他也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来。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赵世杰仍在苦苦地寻找着宣传素材。
他走访了驻地很多的老百姓和少数民族同志。一开始他穿着军装,大伙见了他就气不打一处来,使得他屡次碰了钉子。他此时才反应过来驻地百姓对解放军没什么好印象,于是他穿上便装,买了些新潮的衣服,头戴披肩假发,并且留起了小胡须。如此的装扮,怎么也不可能有人将他和军人联系到一起。
明察暗访之中,赵世杰发现这一方面的材料的确是不好找。驻地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志因为受了某些别用心的不法分子的蛊惑,他们干起了反社会、反人类的暴动。后来这些人有的被当场击毙,有的被暗杀,有的被判刑,甚至有的被冤死。镇压这些人的往往都是丨警丨察和军队,这些人的亲人们往往会非常的憎恨军人和丨警丨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有些少数民族自古就是好战民族。先辈们倒下,他们的后代长大了同样会做起反社会、反人类的事情,他们即便是死了,他们的孩子还会继续他们的老路。
其实赵世杰很聪明,因为他知道他所在的驻地是恐*怖*分子出没的地方,那些人最痛恨的是什么?自然是与他们输死搏斗的军人和丨警丨察。那些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信仰,暗杀、爆炸无恶不作。而自己穿着军装,这实在是太显眼了,弄不好完成不了党和组织交给的任务,还会把自己的性命搭进去。
赵世杰买了便装与眼镜,看上去样子更像是个普通的地方青年。有一个多月没有参加训练了,他的头发有些长长,肤色也显得白净许多。
这天在驻地的一个集市上,他偶然的遇到了连长张德华,而他的打扮,令张德华一时间没有认出他来。
张德华问了赵世杰最近的情况,后者把自己接手的任务给前者说了一通。
张德华明白了,有人要挤兑赵世杰,在驻地找军民团结的先进事迹,谈何容易啊!这简直就是在难为人人。他提醒赵世杰,如果在机关待的不如意,随时可以回到连队来,连队就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