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终究会是属于我们的!”
睡梦中的铁心源微微的摇摇头,翻了一下身体,就继续酣睡了过去。
去西域终究是被逼迫的,孟元直没有经历过铁心源的时代,在铁心源看来,西域之地从来就是中华的国土,只不过位置偏西一点罢了。
因此他没有在西域做客感觉。
对于孟元直来说就有很大的不同,西出阳关无故人之类的诗句他读了很多年。
被皇帝丢到西域终生不得还乡这对他已经是最重的惩罚了,能够在死掉之后把骨灰埋进祖坟就已经成了他最大的追求。
柳贤妃生的儿子不一定是赵祯的。
这个消息对别人来说不过是一个笑谈而已,对于孟元直来说却是一个渺茫的好机会。
皇帝要是没了儿子,能做的就是从别人那里过继儿子,最后来继承皇位。
如果铁心源和赵婉的儿子可以继承皇位的话………………………………孟元直就觉得自己现在做的所有事情都有了跟脚,就有了意义。
否则,就算是在西域创下诺大的功绩,没人知道这会让他彻底的发狂。
自从知道皇后在暗中秘密的调查柳贤妃和长公主之后,孟元直的心就变得兴奋至极。
他已经在暗中决定,不论皇帝将来选自己的哪一个侄子来当储君,他都不许这个家伙活过二十岁,哪怕是将赵家嫡系子孙杀光他都不在乎。
孟元直相信,自己的这个提议一定会获得清香谷所有将领的拥护,至于王柔花,在得知自己的孙子可以当大宋皇帝的前提下,不可能会有任何的阻拦,说不定她反而会是最殷切的推动者。
铁心源睡了一夜,孟元直在船头喝了一夜的酒,初春的东京城夜晚寒气逼人,哪怕身上被寒露完全浸湿了,孟元直的心头依旧有一团火在燃烧。
铁心源说单远行这家伙已经疯了,那么,不妨就疯狂的再彻底一些,孟元直决定,今天就去找单远行好好地商量一下这件事,如果单远行有半点的犹豫,他就会痛下杀手,将这个秘密保护起来。
铁心源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士子,摇着折扇沐浴在春风里好不得意。
经常有路过的碧油香车会掀起帘子,帘子后面总会有一道目光在偷偷地打量他。
这样的士子,开封府的捕快们一般不会上前打扰,也没有资格上前打扰,在东京城,最难惹的人就是他们这群人。
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是最好的掩护,虽然外貌有了一点改变,样子依旧出色。
五个清香谷武士不疾不徐的跟在他的身后,今天,铁心源准备再去拜访一下欧阳修。
这个老倌不能拿了自己十匹好马却什么事情都不做。
路过东华门的时候,铁心源看见了一个熟悉的人,和一辆熟悉的牛车。
在东京城身为贵官而又乘坐牛车的人只有包拯一人而已!
第一二八章妥协的包拯
包拯和欧阳修坐在牛车上招摇过市,谈笑甚欢,见到这一幕,铁心源扭身就走。
欧阳修君子可以欺其以方,至于包拯,还是算了,这家伙就是一个官吏,他的品行和君子无关,只和律法有关。
见到欧阳修不会有任何危险,即便是上门去讨债也没有问题,老倌儿说不定还会管饭,帮你匿影藏形。
见到老包,最轻的是走一遭开封府大牢,最重的可能会被立刻绑着送给皇帝发落。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非常的无趣,他整个人就是为一本《宋刑统》活着,那张黑脸上的皱纹都像是一条条的法律条文,横平竖直的让人生厌。
就这样,这个。老家伙还全力以赴的想要阻止皇帝将法律条文形成文本刊印天下。
理由竟然是,春秋时期之前中华的古代法律都是不公布的,因为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如果人民知道了法律,就会钻法律的漏洞,如果不知道法律,人们就会小心翼翼,因为担心触犯法律而不敢做任何坏事。
而如果一旦公布了法律,人们可能就会毫无顾忌地做一些法律还没有规定为犯罪,但实际上违反道德的事情。
这样一来最大的好处就是人世间的一切对错都是由官府说了算的,便于管理,并且扭转日渐败坏的社会风气。
至于百姓到时候因为放屁了,就被官府抓住斩首的事情,老包是不会说的,只要对统治有利,百姓们受点委屈其实算不得什么事情。
这自然是开历史的倒车,自从商鞅变法之后,古代的官员们就已经不这样考虑问题了,他们认为只有让百姓知道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道德的要求,就难免要牺牲一下。
包拯认为大宋如今已然是铜臭熏天,如果再不挽救一下道德观念,大宋臣民就会回归野蛮时代。
这样的争论自然是没有意义的,中枢的诸位大臣没人理会这个已经快要疯魔掉的老家伙。
《宋刑统》增减完毕之后,就被诸位大佬们连夜刊印发布天下,为此包拯不止一次的指责庞籍等人是促使大宋百姓道德败坏的罪魁祸首。
铁心源当时虽然身在太学,也对这事有过耳闻,当初还以为老包已经傻掉了,时隔几年之后这才发现,这个老家伙根本就不在乎《宋刑统》刊印不刊印,他在乎的是自己身为大宋律法一哥的地位。
有了那个对皇权极度有好处的建议之后,皇帝毫不犹豫的将审判权交给了老包,并且负责监管大宋所有的救灾粮款的发放事宜。
这个权利已经大的快没边了,这两年,死在老包刀下的官员远比百姓多。
他执着的认为,只有自己审判过的案子才是最符合百姓利益的案子,只有自己审判过的案子才是最公平的。
这两年,这家伙不但将大宋提刑官报上来的重大案件重新复核了一遍,打回重审的悬疑案件就足足有四百余桩。
结果造成了他和天下提刑官的绝对对立,一大群人向皇帝表奏,诉说老包的不是,可是,这些人越是弹劾,皇帝对老包就越是信任。
这也是当官的一种非常高明的手段。
今天,坐在牛车上的包拯和欧阳修谈的却是铁心源。
“这么说,铁心源如今成了西域最大的马贼?他没有随着西域智慧之王去极西之地?”
欧阳修点头道:“老夫在辽国西京见过他,虽然老夫只见过幼年时期的铁心源,可是他的模样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夫还是认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他投靠契丹皇太弟耶律重元这件事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包拯摇摇头道:“对这个年轻人,老夫知之甚深,以他桀骜不驯的性子,要是愿意屈居人下,早在大宋他就彻底服软了,根本就不可能有去西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