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灌木森林中,蚁潮可能从来没见过一只像角马那么大体型的食物,如果能全部搬回去,是值得冒险的。
在动物界,有很多动物,都有一条很特别生存准则。
既,当食物的诱惑力足够大,大到超出自身价值时,它们会毫不犹豫的奉献出生命,而去追逐食物。
比如狼群,为了过峡谷而获取食物,采取的也是一种奉献的行为。
在比如蚁群,为了获取它们一生都碰不到一次的巨大食物,也甘愿直面最惧怕的火灾。
鸟为食亡,人为财死,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同理,在人类世界中,也存在很多人,当利益的诱惑力足够大,大到超出自身价值时,他们也宁愿丢掉性命,去追逐所谓的利益。
一样的道理,在生命和利益做对比时,后者竟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火渐渐的平熄了,周围又陷入了一片安静。
这种安静是和在草地中安静有着本质不同。
草地的安静,是动态的,身在瀑布声中和风声中,你会觉得周围一切都是自然的,本就该这样的。
而灌木森林中的夜,是诡异的静,你只会感觉万物生灵在这一刻都不存在了,树不动,却有影子,影子不动,树仿似又晃了些。
展听白醒来便睡不着了,她还像昨晚一样劝着我去休息。
我点了点头,重新架了些柴火,便睡去了。
醒来时,还在深夜,而展听白已经走到了溪水旁,静静的蹲坐在哪里,一动不动的拄着脑袋,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我就是不放心她,才没睡多久。
我将她拉回火圈中,训问道:“不知道深更半夜离开火圈有多危险吗?”
她见我表情严肃,支吾着低下了头,哦了一声。
“去好好睡吧,天亮了我叫你。”
“我还能撑住,没事的。”
我直接把她按倒,骑在她身上,玩味的说道:“是不是还要和你大战一场,让你精疲力竭你才肯听话?”
展听白听我这么一说,立刻开始推攘着我,娇羞的样子,让我真的动了心思,不过见她确实没那意思,便只能作罢。
没多久,展听白便沉沉的睡去了。
自从跟着我进入密山,一路走到这里,她已承受了太多,这辈子可能都没承受过的压力。
来自体力上的极度消耗,以及心理上的翻天覆地的改变。
她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对于展听白这个女人,我更愿意让她跟我一样,去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来适应孤岛上的一切。
而不是像如今这样,拔苗助长的将凶险摆在她面前,强行让她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现实。
一路走来,来自猴群的挑衅,随后又在树林中陷入了幻觉,接着又来自狼群血腥屠杀羊群,之后更是经历了蚁潮的大面积袭击。
这些虽然我们都完美的躲了过去,但对于展听白的心理来说,无异于一场又一场的地震,让她措不及防,又不能选择忽视。
我敢断定,她的心绪早乱了,在哪一个莫名其妙把我按在地上时,就乱成了一团。
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保存体力还是其次,最重要是心里的抗压能力。
我望着睡的并不踏实的展听白,心情也很沉重,不知这一路走下去,她是否还能挺得下去。
当初她跟着我,我极力反对,最担心的就是现在这样情况。
天微微亮起,我叫醒了展听白,见她的双眼还布满了血丝,便又把她抱到了角马身上。
其实角马也很疲倦了,它这一路担惊受怕可没比展听白少。
但我很清楚角马的承受能力,比起展听白,那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离开前,我装了很多溪水,前路的灌木森林还不知有多远,我们的运气不会每次都这么好。
离开这片空地,便又进入了密集难行的丛林中。
运气好时,能一路走出上千米远。而运气不好时,四面都被各种气根和蔓藤所阻拦,需要我在前面砍伐出一条路来。
最倒霉的是,我们才走了小半天,突然下起了雨。
如果说徒步行走在灌木森林中,就好比在地狱中穿行,那么雨中的灌木丛林简直就是地狱中的十八层炼狱。
简直太恐怖了!
一般的树林因为有密集的树叶,还能遮挡住大部分的雨水。
而灌木林则完全相反,别看周围这些树干又高又粗,它们的枝叶却长得十分稀疏,不仅起不到遮挡雨水的效果,反而能让雨水汇成柱,浇打在人身上,更是寸步难行。
春雨一般来的都很突然,没有太多的天气变化,刚刚开始晴天,瞬间就落下了雨水,让我没有一点准备的时间。
这样下去,肯定不能再继续赶路了,不仅路滑难行。最主要在这种天气下,体力的消耗将会翻倍的叠加,让人不堪重负。
展听白早已被雨水冲打的东倒西歪,好几次都卧倒在了水洼里,拖拽着我的腿,嘴里还倔强的说,我没事,我还行。
我立刻停了下来,同时拖住了角马。
此时雨水越来越大,倒不是因为雨下的更大了,而是雨水汇集在灌木叶上,砸下来的速度越来越快,会产生一种如同置身在暴雨中的错觉。
身体再好的人也受不了一直被这样的雨水冲砸,当务之急,我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搭建出一处能遮雨的简单避处。
我取来绳索,找到一棵还能勉强爬上去的大树,拿砍刀连叶带枝条,一顿乱砍。
冒着雨水,辗转了多棵大树,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时间,总算是收集够了可以搭建避处的材料。
灌木的枝叶虽然长得很稀疏,但它们叶子一般很长,像扇子一样,只需要稍微叠加编制一番,便能起到遮挡雨水的效果。
同时这些坚硬的树枝当作支撑住,以一断倾斜的方式搭建。
像这样的避处,在过去,我搭建的次数不下百次,早已达到熟能生巧的底部。
而且在展听白的协助下,只用了半个小时,我们便搭建好了一个虽简单,却很结实的避处。
样子就像是屋檐的一角,直接扎在地面上,空间很小,堪堪能够容纳我和展听白以及角牛蜷缩在里面。
但已然达到了主要的避雨功能。
在搭建避处的过程中,由于争分夺秒,没有时间跟展听白解释太多,直到此时我们蹲在里面,我才开始跟她详细的讲解避处的主要构造。
搭建避处,首先是主体框架,一般来说主体框架一般六根圆木即可。
两根承重柱,一根横柱,另外三根倾斜的支撑住,以三角形的结构搭建,既简单,又稳固。
之后便是重复的加固过程,在承重柱受力均衡的前提下,支撑柱搭建的越多,整个避处也就越结实。
最后一步就是在避处的框架上叠放树叶,一般来说经过编制过的树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不必加工,多叠加几层,也能起到避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