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还有……全省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你准备得怎么样了?有什么想法没有?”
“呃……张书记,这个……我还没有想,您……”白世杰心怪,张鹏飞那天在会确实提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可是并没有安排自己来具体操作啊,难道……他这才醒悟自己又犯了大错。看来张鹏飞和普通的一把手不同,他是那种较放权的领导,自己以后要多注意啊!
“你还没有想?”张鹏飞在惊讶之后有些气愤,说:“老白啊,你近期的工作……实在是不认真啊!我那天在会当着大家的面提到党风廉政建设,你这个秘书长怎么不能提前做做这方面的工作,难道事事都要我来安排?”
“张书记,我错了……是我工作不认真,我还以为……”白世杰冷汗直流,真猜不透张鹏飞是无心还是有意。
“老白啊,像这种会议……我所说的话都是很重要的,你为什么不能认真听呢?你是秘书长,这些工作不是你份内的吗?”
白世杰吱唔着说:“张书记,是我大意了,之前……我习惯了事事都听领导的安排再办事,所以……”
“老白,你是我在省委的第一助手,对待工作我希望你能够再主动、认真一些,你也是一位老干部了,还有什么顾及呢?”
白世杰委屈得想哭,低头挨训,一句话也不敢反驳。
张鹏飞站了起来,倒背着手走了几圈,接着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有些干部怕做多了犯错误,所以什么也不主动做,一切都听级的安排,面让做什么才做什么,这样确实保险,不会犯错,可是……这不是我要的工作态度!老白,希望你能明白!”
“张书记,我一定改正观点,虚心接受您的批评,我……”
“好了,我说几点,你先记下来,过后再补充吧。”张鹏飞琢磨了一下,说道:“让办公厅整理出一份件,叫《西北省委关于XXX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嗯……主要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增强纪律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和人事纪律,做到敬畏组织、敬畏纪律、敬畏舆论、敬畏责任和敬畏群众。二是要增强为民意识。明确当官是要为职工服务的宗旨意识,树立‘对群众好一点’的理念,善于听取呼声,及时提供关心帮助。三是要增强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责任追究,加大追究力度,促使干部不敢懈怠、守土有责。四是要增强节俭意识。根据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好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其它的……你再和阿布书记、省长商量一下,详细地阐述一下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最后要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发下去,知道了吧?”
白世杰没想到张鹏飞出口成章,在没有任何件提示的情况下,对他把提纲讲了出来,他深深地被他的才能所折服。他说:“张书记,由了您的明确指示,我们下面也好办事了,您放心,我一定抓紧把件搞出来,最终再由您过过目。”
“嗯,这件事交给你了,抓点紧吧。”
“好好……那我现在组织人编写。”
“去吧,记住我的话……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
“是是,我一定劳记于心!”
白世杰走出张鹏飞的办公室,在这数九寒天里,后背惊出了一身冷汗。白世杰起初觉得张鹏飞对自己有看法,是因为自己和省政府靠的太近。可是现在他才发现,在某些方面他确实无法完好地领会张鹏飞的工作精神,他的思维明显跟不。这种现实更让他火,他知道自己省委秘书长的宝座怕是要坐到头了。
张鹏飞对白世杰也很无奈,别看秘书长这个位子更像是一个后勤管理者,但实际很考验政治智商。抛开人品不提,单从工作出发,白世杰伊力巴巴差远了。白世杰在能力方面过于平庸,甚至没有一点眼力见儿,根本摸不透张鹏飞的心思。而伊力巴巴不同了,他才是一位合格的秘书长,有很多工作他根本不向吾艾肖贝汇报,直接做了处理,碰到麻烦也是在第一时间解决,这也是为何他那么被信任的原因。
但要说把白世杰换掉,张鹏飞还有些于心不忍,必竟现在放眼整个西北省,真正能信得过的人太少。即使有信得过的人,能否胜任省委秘书长这个位子也难说。张鹏飞很矛盾,在一些位子没有合适的人选确实让人头疼!眼下还能对付,但随着今后工作的深入,他还要在西北推行新政,那时候白世杰也许要拖后腿了!秘书长如果工作不力,直接影响张鹏飞的心情,也会让他更加劳累!
张鹏飞捏了捏额头,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这时候,手机有短信进来,是好久也没有联系的西北金翔总经理冷雁寒发来的,竟然是一首词:
梦了了醉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望着这首苏轼的《江城子》,张鹏飞一时间呆住了,难道这个只见过两面的女人,她明白自己此刻的心情?
这首词不是苏轼的代表作,一般读过的人也很少,但是其却深含了对人生和官场的思考。这是苏轼因“党争”被贬后所作,把他自己同陶渊明做了较。他当时生计困难,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黄州东门外东城故营开荒种地,也从此有了“东坡居士”的自号。这次被贬,是北宋期一场著名党争的恶果,更是苏轼入仕以来所遭遇到空前严重的打击,几乎被置之死地。被贬后他冷静思索和探讨了很多问题,政治态度和人生态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智慧更进一步。
因为在雪堂之体验了生活平淡的乐趣,他不禁想到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从受到启发,他们的人生无论是醉还是梦其实都是清醒的,走遍人间,依旧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不过,陶渊明因不满现实而归田,苏轼却以罪人的身份被贬,但是他们都将以旷达的态度对待险恶环境和困难。
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隐,后来则未再出仕任官;苏轼时年四十七岁,躬耕东坡,想到渊明曾经景况,不禁感慨自己是否终究也像渊明一样此了度余生。当时苏轼东山再起的机会渺茫,因而有迟暮之感。随后,他又表达了豁达的态度,从个人痛苦超拔出来,随遇而安,这阕词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他与险恶环境周旋的方式:放下身段,躬耕东坡、自食其力,效仿渊明淡泊忘忧的风节,在贬谪困境下怡然自得、游刃有余,令政敌们对他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