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修建这个平台的石材都是在本地开采的。在罗伯特•沃德和詹姆斯•道金斯绘制的那幅全景图(即图90)中就包含有一个这样的开采场,一些巨大的石块散布在这个古代的采石场附近。但那些最大的石块却是从另一个采石场中弄来的,那个采石场位于圣地西南约有3/4英里的山谷里。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那里找到比那3块巨石还要壮观的原石。

就在这个采石场的附近还有一块巨石,它已经被打造得很完美了。虽然它的一部分被埋在了地下,但即使是裸露在地面的部分,其巨大也是超乎想象的。它有69英尺长,围长则有16×14英尺,如果一个人爬上去坐在上面,那他看起来就像是一只附着在巨大浮冰上的苍蝇……据保守估计,它的重量超过1200吨(见图99)。

许多学者都相信那块巨石是为建造平台而准备的,就像那3块紧挨着的巨石一样,或许它原本是准备用来铺垫在平台北边的。学者们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所谓的“三合一”巨石结构其实远不止一处,只是其他地方的石板(或石梁)要小一些而已。更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的这种结构下面都是一块而不是两块石板,长度超过67英尺。不过,或许是因为被损坏,或许是被有意刻凿,下面就变成了两块紧挨着的石块(或石梁)。如果仅就外形尺寸而言,留在采石场中的那块巨石显然符合这一要求。

不论那块剩下的巨石当初是准备放在哪里的,它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这座平台的不凡,给予我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能更深一层地感知在黎巴嫩群山中这个遗址独一无二的特殊性。令人震惊的是,即使是今天的起重机、交通工具或者其他机械设备,在这样一片人迹罕至的山区里,对这些重达1000~1200吨的巨石也几乎是无能为力的,就更不用说还要把这些巨大的物体在山谷里搬来移去,将他们一个个精确地放到自己的位置上──严格地说是放到离地面很高的平台上。至于当年的人们是怎样将这些巨石开采出来并运到山坡上去的,我们一无所知,因为现场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痕迹。那里没有路,更没有专门修筑出来的坡道,也没有曾经使用过其他搬运工具的迹象,比如为拖运巨石而专门搭建的土木工程。

日期:2010-01-2213:08:35

第九章:着陆区(续)

然而,古代的某个人通过某种方法却似乎拥有那种能力……

他会是谁呢?当地古老的传说告诉我们,那个地方早在亚当时代就已经存在了。据说当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就带着他们的儿子住进了遍布雪松的那座大山里。按照那些传说,他们所住的地方现在叫大马士革,亚当就死在离那儿不远的地方,他的儿子该隐在杀死亚伯后曾在那座山的顶峰建立了一个避难所。

在《马龙教派与黎巴嫩的先祖》(TheMaronitePatriarchofLebanon)──马龙教派是黎巴嫩地区的一个东仪天主教教派──这部文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

黎巴嫩的山里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筑。亚当的儿子该隐在创世后的第133年,在近乎疯狂的状态下修建了那个建

筑。该隐以他的儿子伊诺克的名字来命名它,并把受到上帝惩罚的巨人安置在那里。

大洪水以后,《圣经》中的英雄宁录开始组织重建工作,其间,他倾尽全力建造了一座“能够触摸到天”的建筑。如果按照这些传说,巴别塔就不会是建在巴比伦,而是建在黎巴嫩的巨大平台上。

17世纪的旅行家阿围厄(Arvieux)也曾经到过那里,在他的回忆录第二部分的第二十六章中,他记下了当地的犹太和穆斯林居民讲述的一个传说:在遗址发现的一份古老的手稿表明,“在大洪水之后,宁录就开始统治黎巴嫩,他派巨人重建了巴勒贝克(Baalbek)的堡垒。堡垒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为了纪念摩阿布人(Moabite,《圣经》中的摩押国)的神巴尔。”

这个地方在大洪水后的历史以及它和巴尔的联系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在希腊人和罗马人离开以后,当地人就摒弃了它明显具有希腊风格的名字赫利奥波利斯,并用闪米特语重新给那个圣地起了名字──巴勒贝克,直到今天我们都还在这么叫它。

但是对于这个名字的具体含义──它最通常的解读是“太阳城”──学术界却有很多不同的意见。许多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巴尔的峡谷。”不过,从希伯来语的语法和其他大量的参考资料来看,我们认为它的意思是“巴尔在哭泣”。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乌加列英雄史诗的结束部分,它描写的是巴尔和莫特的争斗,结果巴尔倒下了。然后阿娜特和夏佩西把他的尸体送回了乍逢之顶:

她们来到巴尔面前,他在地上躺着,

强大的巴尔死了,

王子,地球之主消失了……

阿娜特伤心地哭了……

她大声向众神的火炬──夏佩西喊道:

“我祈求你把伟大的巴尔的尸体举起来吧,

放到我的身上。”

于是夏佩西将巴尔的尸体举起并放到了阿娜特的肩上。

她把尸体带回了乍逢之顶;

在那里悼念他,并将他埋葬。

对神话的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的传说都是以一定的事实为核心的,不管它怎样演绎、如何联想,都是对事实的一种回忆。对巴勒贝克的遗址来说,有一点十分清楚,那就是这个地方有着古老的历史。不仅如此,无论是那片巨大的平台,还是耸立在其上的那些宏伟建筑,在当地人看来,修建它们的正是那些很早以前的“巨人”,建造它们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大洪水时期。当地的传说把它和巴尔也联系了起来,并认为巴别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触摸到天”。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个巨大的平台,它的位置和布局,它设计时即已考虑到的对巨大重量的支撑……我们还可以回想一下比布鲁斯古币(即图90)上所刻画的图像:一座巨大的宫殿、四周的高墙、一个超级坚固的台基、穿过漏斗形的巨大窗户而显露出来的像火箭前端的“众神的天室”:一个可以飞行的房间(FlyingChamber)。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描写的那些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从密室里传出的诡异的声音、那难以越过的高墙、危机暗布的大门、通往“用语言发出命令的秘室”的地道、“阿努纳奇的秘密居所”,以及守卫那个圣地的“拥有杀人光束的怪兽”。

毫无疑问,在吉尔伽美什的第一次旅程中我们就来到了巴尔的乍逢之顶。

日期:2010-01-2213:10:48

第九章:着陆区(续)

其实,巴勒贝克就是“伊师塔的着陆场”。如果将泥板中的这句话直译,它应该被表述为“伊师塔的十字路”。很显然,“十字路”所表明的就是伊师塔能够自由地在这儿起飞和降落,并经由这里到达地球(甚至天庭)的任何地方。同样地,巴尔在乍逢之顶建造的那个“能悄声说话的石头”,则表明了在其他地方肯定也有类似的通讯装置,因为只有如此,它才“可以让天堂和地球交流,可以让海洋和行星交流。”

地球上真有这种为神的飞行器所建造的着陆区吗?除了乍逢之顶,其他地方还有“能悄声说话的石头”吗?

我们已有的第一条很明显的线索就是“赫利奥波利斯”这个名字,它表明了希腊人的信仰。至于对巴勒贝克这个地名的通俗解读,我们已经说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叫它“太阳城”。值得注意的是,在埃及也有一个名叫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的地方,那里的主神“阿蒙”,正是古埃及人的太阳神。在《旧约》中,不论是北部的“沙马氏大殿”还是南部的“沙马氏大殿”,指的都是埃及的太阳城赫利奥波利斯。据先知耶利米(Jeremiah)说,那里就是“埃及众神的大殿”所在地,古埃及的方尖碑就立在那里。

北部的“沙马氏大殿”就在黎巴嫩,距离“阿娜特大殿”不远,先知阿摩司把它称为“阿达德的宫殿”。在所罗门时期,他的统治范围扩展到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大部分地区,他主持修建的大型建筑就包括巴拉特(Baalat,巴尔圣地)和塔马尔(Tamar)──后者又叫帕姆斯(Palms,棕榈树圣地)。许多学者都认为这两个地方就是巴勒贝克和巴尔米拉(Palmyra,叙利亚中部一座重要的古代城市,参见第八章之图79)。

通往天国的阶梯》小说在线阅读_第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我是奔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通往天国的阶梯第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