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每次他都这么处理,拿球动作,跑位什么的看起来也很普通没花样,对方防守球员真的以为他平庸到每次都会这么干。
话说弹头还真是没吉敏长得那么机敏,憨乎乎的是个闷墩儿样。
这次却瞟了眼挥手的老董,做了个假装停球要回传的动作,却在触球的刹那,脚腕一抬,根本没碰到球,转身跑!
准备抢他回传那一下的防守球员猝不及防下,立刻被弹头般射出去的前锋甩开五六米!
弹头本来顶住对方最后一个人,只能说王昕彤这个传球太贼了,既没有打很远让弹头追,也没落在双方人堆里需要抢,在对方后卫边缘线。
可以说弹头前面反复回传都是在演戏,让别人习惯他的操作。
二十七八分钟,恰好是绝大部分人在剧烈奔跑以后,心肺功能到了最高点,需要缓口气的不不下节点。
蓄了二十多分钟等的是这下!
所有前锋梦寐以求的单刀球这么拿到了!
对方另一名卫惊骇之下疯狂回追!
弹头已经冲进禁区!
守门员果断出击,使劲张开手脚尽量扩大防守面积!
后面急促的脚步声猛的朝着弹头身后冲杀过来!
看台的吉敏都忍不住跳起来猛的抖脚了!
弹头没跟他同步。
这是为什么吉敏是首发,弹头一直在队里做第三前锋替补的原因。
前面都很好,也许是进了禁区,到拔脚射门的瞬间。
这看似不到零点几秒的时间里。
有脚下控球的技术,更有判断时机的天赋,还有是不是要做动作的灵感。
单刀啊,面对只有一个守门员,很多人以为容易。
像点球放在那,平时训练百发百,赛世界巨星都能踢到球门外去。
单刀对瞬间决断的要求非常高。
弹头在这点甚至不如猜曼,是一个犹豫,想珍惜这个也许全场唯一机会的患得患失,吉敏都本能抖脚了,他却没射。
多带了一下。
起脚射门!
啪的打到守门员脸弹飞,接着身前身后,同时感觉到剧烈的撞击疼痛!
那名追过来的后卫毫不犹豫的下脚铲翻了弹头!
带着强烈的失望、自责还有惨叫,弹头飞出去。
心里恐怕还有一丝丝期望裁判给点球的补偿。
没有!
裁判没有给出任何表示。
江州体育场这边的观众都万人齐声大骂了!
而韩国体育场这边则是万人起身虚惊一场再欢呼。
白浩南抱着手臂,一动不动,哪怕弹头拿到单刀球冲入禁区,他都没悸动的期待,那么标枪一样直直的站着。
连弹头在地滚翻,他都不为所动,反而还是助教和队医连忙提着东西绕过去。
球员们回望下教练,没有惋惜,没有捶胸顿足,更没有惊慌失措,这种情绪是可以感染传达的,不需要大吼大叫。
所以也没有人过去几十米外翻看弹头,更没人和裁判以及对手争论,只是继续在自己的阵型位站定,看韩国球员不顾这边还有队员在地,重新发球发起进攻。
江州体育场的骂声真是硬生生的拔高一个等级。
直播间里更是弹幕刷屏各种压住了画面,评球大神们却把注意力都放在白浩南身,一个劲的相互打气:“没关系!战术是对的,只是个机会没抓住,老吉在好了,再来,再来,只是前锋千万不能再受伤了!”
是是是,各种弹幕祈福。
远远的弹头一瘸一拐的被队医扶着站起来,脸懊恼的情绪多过疼痛扭曲,可助教给他指指白浩南,弹头几个深呼吸后,蹦跳着使劲舒活腿脖子重回战场!
真的是把球场当战场!
战场会因为局部的失利或者拉锯全线大动的话,那这个指挥官的全面掌控力也仅此而已,距离全线崩溃没多远了。
像古时候还没有那么多火炮、狙击手,主帅必须要在全军将士都能看到的地方,镇定自若的给予全军最为重要的军心!
白浩南是这里理解主教练在赛职责的,除了场十五分钟调整,除了三次换人的机会,其他时候最好还是作为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关键在于之前的功课做得够不够,本方队伍的情绪、战术安排得是不是有针对性,对方阵型打法是不是判断正确了。
等到开场以后,剩下的都要交给球员们去执行了。
自己这个时候能做的,是给他们信心。
反观那位韩国教练呢?
被弹头这个突如其来的单刀气得水瓶都砸地,冲到场边面红耳赤的怒骂!
怪防守球员?
可他的动作分明是要求自己的球员再加强对国队防守区域的压制吧,使劲挥手的动作分明是要球员压得更紧密吧?
人处在亢奋状态下,不见得能够做出正确反应。
弹头的突破固然是有他偶然抓住机会,也运用了白浩南一贯喜欢给球员们灌输的那些鸡贼小聪明。
但百密一疏,压得再紧也会出这种事情吧。
同样涨红脸的后卫球员果然朝着国大学生半场压得更厉害了,蹦跳了起码四十米,才逐渐感觉腿痛感消失的弹头只能又往回收了些。
韩方教练觉得自己这个安排是正确的,还在使劲挥手示意,应该是保持足够的平行线,平着压……
看台的韩国观众叫得十分热烈,应该也有少部分国观众,紧张。
江州体育场满满当当的球迷,等于是每人花个二十块来聚众看球,新鲜的看大屏幕各种特写镜头,居然感觉看真实的赛现场还舒服点!
但这会儿也紧张。
国大学生队是在惊涛骇浪的一张,不停起伏跌宕的接受冲击!
评球大神们依旧只能使劲安慰:“对的!思路是对的……这么稳固防守,抓住机会偷一个好!”
这时候怀念吉敏了,然后又有人担心会不会跟回面对阿根廷那样,明明防守阵型打得还很不错,结果一个不小心丢球了。
这种乌鸦嘴立刻被球迷关了麦克风!
其他评球麦克风立刻见风使舵,表扬自家人看似全力防守,但驾轻熟并不狼狈,也没那么拼得人仰马翻,甚至连给裁判吹犯规的机会都不多。
王昕彤依旧跟曼巴隔着间大喊,可除了他俩才能听懂的话语,其他人都只左右低声叮嘱,那架势更像是一堆老搭子在打麻将:“这个球员你去?”
“不要不要,凯子的……凯子骚些!”
“我来我来……刀子补下!”
“好!老董的了,小奥护一下……”
诸如此类的一群熟练工,见招拆招,全神贯注到连白浩南都不怎么看。
开始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了,机件之间带着巧妙的协调,而且一旦专注进去,所谓的集注意力变得不光是眼睛,似乎连听觉、嗅觉、触觉到第六感都升到心神合一的感觉。
喏,乒乓球国手们打得最嗨的时候,应该是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