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再怎么对自己要求苛刻的演员总有看走眼的时候。
方说陈昆现在拍摄的电影《花木兰》
嗯,是那部跟赵微合作,耗资2.5亿打造的史诗巨制。
导演是马初成。
这么大一笔制作成本,对于任何导演来说都是压力。
于是马初成或者投资人想着能不能找个具备票房号召力的演员来串个角色啥的。
陈昆是来担当说客的。
估摸着他也有点不好意思,毕竟他跟许辉没有过合作经历,虽然从周讯口听了不少有关他的事情,知道这是个很有分寸,极有礼貌的后辈。
仅此而已。
如果《那些年》还没映,或者票房没有飙到那么高,陈昆可能会认为邀请许辉客串,那是给他面子,现在不好说了…
“昆哥,你有什么事吗?只要不是太难办,我义不容辞!”
许辉哪里想到这么多弯弯绕绕。
“…帮个忙,来我的剧组串个戏怎么样?”
“没…,什么剧组,什么时间?”
许辉刚要回答‘没问题’,突然想到了自己周密的日程计划,多了个心眼,问了一句。
“我跟赵微合作的电影《花木兰》,导演是马初成…”
陈昆很罕见的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
也对,09年出演投资过亿的大型商业片,而且他还是男主角,尽管片名预示了这是一部女主戏份占多数的电影,谁让女主角是赵微呢。
“…昆哥,我马要进组拍摄一部电影,之后又要导演另一部电影,实在是没有时间,真是不好意思。”
听到《花木兰》的名字,许辉直接打了退堂鼓。
陈昆点了点头,反正他只是尝试一下,不行算了呗。
“对了,昆哥,我有个不错的剧本,应该会在明年年底开拍…”
“行,你把剧本给我,我先看看…”
“你跟陈昆聊什么呢?”
“我们互相崇拜对方,惺惺相惜…”
“得了吧!”
保姆车内,许辉、何晓雯日常嘴炮。
“…他想找我客串一部戏,我没答应。”
嘴炮结束,许辉还是把刚才的事情说了一下。
“你最近确实有点太忙了,休息一下也好,对了,是什么戏?”
何晓雯点了点头,她还以为许辉不愿意客串是因为实在挤不出来时间。
当然,出于好心,还是要问一下到底是什么戏。
“《花木兰》”
“《花木兰》?那部戏现在很火,你要是…算了,不去不去吧!”
听到名字,何晓雯先是有点惊讶,然后又想到了自家艺人已经是票房新纪录的保持者,确实没有必要再去帮人家锦添花。
“呵呵…”
许辉冷漠笑了一下。
对,《花木兰》最近很火爆。
片方炒作真特么的没有下限!
选角瞄准的是去年的大片《画皮》,公开打出‘《花木兰》赵微、陈昆再续前缘’的旗号。
这是典型的侵权事件,这两部戏并不是一家出品公司!
而且,预告片放出了陈昆和赵微的船戏…
不仅如此,还在坊间流传了无数版本的赵微、陈昆因戏生情的小段子。
拜托,人家才刚刚结婚,婚姻幸福!
圈子里有个不太成的规定,一部电影在映前,一旦给人一种用力炒作的感觉,很明显这是一部烂片!
宣传跟炒作是两码事,电影宣传不等于炒作…
《花木兰》明显印证了这一论点。
客观的点说,《花木兰》是一部烂片!
很纯粹的烂片。
大抵是因为这几年内地市场票房大爆的都是些大制作的史诗巨制,所以,马初成也想过一把大导演的瘾。
可惜,大部分HK导演有着固有的局限性,缺乏历史感。
也难怪,在一个弹丸之地呆得久了,除了可以以“城市明”在大华的地位来聊以慰藉外,对于过去,对于过去的国,他们缺乏一种必要的敏感和认知,甚至于一无所知。
纵观这几年HK导演拍摄涉及“原化”的国,特别是国的过去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显示出一番相当一厢情愿的历史观来,陈佳、张之良、吴白鸽这些在HK功勋卓著的导演纷纷投入古装大片的阵营之,但结果却是:有的人将历史的传拍成了现代伦理剧,有的人则将古装的寓言弄成了说教的道场,另外一些人则将大型的史诗搞成了两个男人的爱情…
马初成是广告导演出生,他的剪辑很有特点,追求的只有商业性和简单化,早些年的《东京攻略》是按照这个路子打造的。
可是《花木兰》不应该是‘快餐式’的商业片。
国人,谁还不会背两句‘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流传千古的新乐府诗篇,又岂是我们这些人可以随意改动的?
当马楚成试图用一种现代的人性角度赋予电影新的层次,这部电影已经毁了…
对于大部分有名的电影,许辉颇有印象。
毕竟他曾经博览众多电影。
稍微有点名气的国产电影,他都有研究过。
《花木兰》当然也在其。
怎么说也是国产‘史诗巨制’!
这部电影的票房很可观,内地票房九千多万,关键映的档期很短,没到三星期下挡了。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票房不差,怎么着也能在各大院线赖足一个月才会下档,《花木兰》这点很诡异。
按照出品外对外的解释是因为三部大片将映,《刺陵》《风云2》《三枪拍案惊》占据了排片,所以…
坊间传闻,据说是因为新画面给了出品公司一笔不错金额,所以…
虽然不太可信,但以张卫平的尿性,干出这种也是有可能的。
赵微的2009堪称翻身的一年,《锦衣卫》票房破亿,《花木兰》票房几乎破亿…
大明星对于电影票房的拉动作用还是很大,不可能因为许辉一个人能把延续几十年的制作理念改变。
但这依然改变不了《花木兰》是一部烂片的绝对事实!
剧情注水,人物单薄,场面难看,典型的本着圈钱的目的而漫不经心的制作一部电影恐怕是这个项目立项的最根本原因!
单纯从演员表演来看,赵微、陈昆都在这部电影展示了毫无诚意的表演,赵微的阵前喊话台词的幼稚程度不下于《血滴子》,至于陈昆,真心想不通才演完蒋经国的他是怎么拿出这种态势演这么个角色的…
不过,陈昆邀请许辉客串,某一种程度,也是认可他的市场号召力。
五月的电影市场开创了春季档以来的最佳成绩。
前二十天,累计大盘达到6亿,观影人次也有两千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