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陆串很聪明,《可可西里》和《南京!南京!》这样的电影,选个“不可批判”的好题,加艺术片元素的包装,再加真诚的姿态,很容易让自己刀枪不入。
可惜,这次的好题材也没让他占到便宜!
陆天铭显然是知道陆串最近忧心的事情。
唉,儿子没本事,还得老子下场!
于是,一篇名为《垄断排片对于电影发展的危害》新鲜出炉。
“最近有一部叫《那些年》的电影映了,三天时间拿下了接近1.5亿的票房那个,称得席卷票房,我们先不评价这部电影质量的优劣,只看排片量,让我对这部电影深恶痛绝!
五部电影都在映,为什么《那些年》能拿到百分之五十的排片量?
院线这么排片考虑过其它电影的感受吗?
都说现在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可你们从一开始没有提供一个自由竞争的机会,这是不对的!
美国有《派拉蒙法案》,我们国家没有,我觉得这是一种遗憾,我觉得我们电影的相关从业者可以以此为鉴,我呼吁相关单位出台正式件限制类似这种一片独大的行为!”
对了,陆天铭的博客很有名。
当初‘韩白之争’,陆天铭作为白火华的朋友,想装逼跟韩少论战一番,结果被韩少几句话气到差点心脏病爆发,虽然此事已经隔了三年,可陆天铭的名声还是有的。
此刻他的博客才刚刚出台,一堆的评论立马出现。
“陆兄果然深明大义,我亦有此看法!”
“对呀,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市场太混乱了,是时候管理一下!”
陆天铭是非常传统的人。
传统人是一群有些脱离社会的人,生活在幻想世界里的人。
他们垄断了艺圈,在圈子内部排排坐、分果果,成立协,经常搞一些出游或者评论之类的活动,很多人尊敬他们,他们也自觉自己高人一等,心安理得接受一些向往坛的青年们的恭维。
当有一天,他们把这些嫁接到互联,继续认为自己可以得到称赞的时候,才发现,友是一群根本不知道他们是谁的人。
别说尊敬了,没说脏话算不错了!
当初的‘韩白之争’,陆天铭的博客被韩少的粉丝围攻,陆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实在扛不住了,他心灰意冷的关闭了博客。
当然,之后他又开启了,而且因为‘韩白之争’平白让他多了很多粉丝。
废话,看韩少不爽的人多了去了。
所以,这篇章才出炉,立刻有不少同行们拍手称好!
大家心知肚明,陆天铭之所以写这篇章无非是想帮儿子出口气。
这玩意,你能说啥,人家一把年纪,为了儿子重出江湖,这种行为本身值得赞赏。
“我也是从行业内部拿到了记录表,才知道的这件事。”
“是呀,柏兄,咱俩意见永远那么统一…”
陆天铭很高兴的回复这些评论。
如果这时候有画外音的话,估计会是一阵机械式的女声:‘注意、注意,许辉的粉丝还有五秒到达战场…’
“我去,这孙子还敢开博客,前些年知道这货了,被韩少骂的狗血淋头,怎么,现在觉得我们老大好欺负是吗?”
“草你么,死老头你知道什么叫电影吗?你拍过电影吗,连看都没看,还好意思评论人家的电影!”
“哎呦,我去!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我们老大坏话,还真让我找到了!你等着,我去叫人!”
没到一分钟,陆天铭的这篇博客评论被刷新了,清一色的‘草你么…’
谁再敢说许辉的粉丝没有素质,不守纪律,简直是胡扯,有见过好几千评论这么井然有序的吗?
连破坏节奏的都没有!
陆天铭在坛是很有名的家伙,他的博客第二次被人攻击,然后被迫关闭,立刻成为新闻热点。
甚至很多纸媒也刊登了这条消息,新闻媒体很激动,他们觉得这个很有可能是第二次的‘韩白之争’,可惜,等了好些时候,也没见许辉回应!
难道他心虚了?
于是,更多人站起来呼吁相关单位控制下排片量。
这特么一看知道是在针对《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这部电影占据了百分之六十的排片量!
“有些电影,质量先不说,只是因为有明星,有名导演,有大公司的加持能拿到非常高的排片量,这是对正常市场的践踏,我们呼吁一起抵制垄断排片…”
“垄断排片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强迫观众只能选择一部电影…”
陆串也亲自阵了,撰写了一篇《我赞成现在推行限制排片量的法案》
“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派拉蒙案”做出裁决,判定大制片厂垂直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司放弃电影发行和电影院放映的业务…”
引古用典、旁征博引试图证明单一的排片量对于电影市场的危害…
呵呵,说得真好!
等《建国大业》映了,你们再说这些话吧!
(《建国大业》垄断排片直接垄断了一个月…)
许辉不说话,不代表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不说!
“为什么《满城尽带黄金甲》映的时候,拿下百分之八十以的排片量,你们不说话?《赤壁()》映拿下百分之六十多的排片量,你们不说话?偏偏轮到许辉的《那些年》你们开始叫了起来?”
“说白了,还不是看我们老大好欺负嘛!”
“如果你们的电影能让我看到痛哭流涕,我也赞成多给你们排片量,可惜,没有这种可能!”
许辉这段时间很累,但精神却很亢奋。
他很清楚自己在创造新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
几乎每一天的票房报告都在创造新的历史。
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目标定的有点太低了,虽然现在的银幕数量不后世,但观众的观影热情一旦开启,票房神话这种东西还是能够创造的。
想想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都能创纪录的拿下3.6亿票房。
没准《那些年》的票房真的能达到5亿甚至6亿也说不定!
强行让自己闭眼,许辉靠在飞机商务舱的沙发,戴眼罩,准备休息。
下一站是山城,可以睡3个小时…
才刚刚要睡着,旁边几个人小声讨论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朵里:
“要不要叫醒导演,问问他应该怎么办?”
“别了,许辉最近太累了,好容易睡着,让他休息一会吧!”
“可是这件事已经闹到全民皆知了!”
“…什么事闹到全民皆知了?”
许辉摘下眼罩,问道。
“…这时今天午的早报,你看一下。”
何晓雯白了眼刚才说的最大声的陈小宇,还是把报纸递了过去。
头版头条是‘电影排片量应该由谁决定’
这跟我有么关系?
下意识的反应,等到许辉读完全篇稿子,才算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搞了半天,原来是陆看到自己儿子的电影要挂了,所以亲自阵对垒众友,可惜,他有点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或者低估了友对电影《那些年》的‘喜爱’…
“…暂时不用回应,等五一档结束,票房出现下滑的时候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