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跟许辉扯关系,简直是白赚钱啊!
《国好声音》光线赚了接近两千万,纯利润;
这次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看样子又会引发新一轮的观影狂潮,能赚多少呢?
神神秘秘的拉过王常田,李晓萍低声询问道:“老大,能不能别这么贪心,你跟我说说这部《那些年》我们光线能赚多少?”
“…呵呵,我也不知道!”
不止王常田不清楚,华艺的王家兄弟不清楚,连忙着全国各地到处飞行的许辉也不清楚。
他只知道每到一地,影迷的反应让他打心里放心。
尤其是杭洲,整个剧组被疯狂的影迷里三层外三层牢牢禁锢在了机场,出动了丨警丨察才把剧组的几个人给解救了出来。
好在影迷们没有打砸抢烧的习惯,主创们只能胆颤心惊坐在保姆车里,望着窗外疯狂叫喊的影迷。
即使是许辉也不敢装逼号令粉丝…
天知道现在出去,会不会被撕碎!
疯狂的影迷吓退了剧组几个主创,如果不是许辉强硬要求,估计刘思思也想打退堂鼓。
但这些不足以阻挡许辉路演的决心。
没有谁他清楚路演对电影票房的拉动作用。
《分手大师》《煎饼侠》这两部超高票房的电影,固然有档期合适,粉丝众多的缘故,可要是少了主创团队玩命的路演,想必也不会在全国范围内引发那么强烈的反响。
五一来临,学生们放假了,许辉的观影主力军团出动,不趁这个机会多宣传宣传,等什么呢?
结果没有让他失望,五一当天,《那些年》票房报收4600万,5月2号,周六,票房报收5200万!
映三天,《那些年》直接拿下1.38亿票房!
疯狂的电影,疯狂的票房!
这是疯了吗?
国又出了一个张一谋?
这是很多关心电影的普通观众在得知电影《那些年》三天票房达到1.38亿时候的反应,当然,下一秒他们的反应变成了‘真那么好看?我也去看看!’或者‘不知道高清盗版出了没有,我也要第一时间看这部电影!’
国人有盲从性,很多人看电影,选择看那一部,他不会看什么评价,只看票房排在前列的电影,或者观众口碑爆棚的电影。
方说《战狼2》的火爆,如果真的根据豆瓣之类的电影站分析的话,你会下意识的认为《战狼2》不过如此,没什么可看性。
可是真的坐在放映厅,观看3D高清版的电影,你会觉得电影真的很精彩,让人热血喷涨。
然后,票房那个越积越高,五十多亿的票房,啧啧…
电影票房出炉的同时,口碑也出来了。
无论是豆瓣、时光包括一些许辉从不看重的影评人都疯狂的为《那些年》打Call!
“青春纯爱电影的开山之作,很纯真的年代,不狗血,引起共鸣!”
“这是青春的感觉!”
当然,有人喜欢,肯定有人疯狂反对。
许辉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满意,更何况这部《那些年》虽然经过许辉的改编,但说实在的,许辉自己在看的时候,都会泛起一丝别扭。
可能是台词略显矫情了些,毕竟许辉早已经过了这种青春、热血能感动的年龄了!
“充满了导演自以为是的神经质表达…”
“各种无聊各种装,多数笑点咸湿又勉强,角色脸谱化严重。如果这能代表某些人的青春,我真无语…”
这些许辉都能接受,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某些别有用心的语言。
陆串导演很憋屈,眼瞅着《南京!南京!》马票房要破亿了,突然杀出来了《那些年》。
《南京!南京!》由影出品,NJ政府拨款协同拍摄,整部电影耗资1.3亿,说白了,当初一帮人同意拍摄这部戏压根没想过能回本。
他们想着再现一段民族的灾难,让人不至于忘记过去!
简而言之,把它拍成反战电影。
票房嘛,只要过得去可以了。
陆串是有野心的导演。
举凡学院派都有自己的野心,想着从平凡看见伟大,从平淡处透露史诗。
哪有那么简单,如果每个导演都有那种能力,国电影早特么是世界第一了!
可惜,这帮人不明白,陆串显然也不会明白,一开始执导《南京!南京!》他也是奔着把它打造成经典的方向努力的。
可能是自我认知系统出现了偏差,又或者,他领悟到了凭自己的实力别说两年时间,算再给两年,他也没把握把这么宏大的历史事件给拍明白了。
干脆,咱奔着票房去吧!
于是原本准备往深奥、往大主题探寻的电影《南京!南京!》变成了一部披着国民悲痛赚钱的玩意。
再加拍摄期间,陆导又降服了大美媛,可谓人生得意莫过于此。
然后,电影映了。
不出所料,口碑差的离谱。
不过陆串没有把这当成一回事,第一,业内对他的评价很好,不少影评人看在他老爹的面子,闭着眼瞎**吹,说《南京!南京!》足矣名留青史!
第二,陆串这个人有被迫害妄想症。
他是真的觉得所有在豆瓣打叉的友都是水军——‘哪来的恶评,豆瓣有一万友给我打了满分!’
呵呵,可你没看剩下的几万人都是差评吗?
甭管口碑如何,票房却如预期般涨了起来。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宣传…
正当陆串即将加冕为第七位票房破亿的国内导演的时候,许辉带着《那些年》强势登陆院线。
原本陆串还没把这部电影或者没把许辉当回事。
许辉有什么资格跟已经功成名,被誉为下一代大师的陆串相提并论?
现实打脸打的太快。
首日拿下3400万票房,后两天,势如破足拿下了4800万和5200万!
卧槽!
发生了什么?
这还是国产电影吗?
再看看自己的《南京!南京!》,直接被挤到了拍片量只剩百分之十。
没有了排片量,哪来的票房?
没有票房,我…我怎么办?
陆串开始恐惧了。
王景大导演的《金钱帝国》才映一天,排片量被砍到了百分之十四。
陆串没有看过《那些年》,第六感告诉他,《那些年》肯定是一部烂片!
所以说,第六感的质量不杜蕾斯是有道理的…
陆串的父亲陆天铭,是那种写在度娘百科的人物,他的头衔很多,著名作家、评论家、编剧还有影评家。
陆串骨子里是骄傲和清高的,喜欢史诗感、时代感与仪式感,喜欢人性深度,喜欢那些宏大命题和词汇。
如,对于《王的盛宴》,他是这么定义的:《王的盛宴》不是鸿门宴,他是讲一个时代的命运,讲一批人的命运,它完全不是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