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您年轻时还有这么一段风流史呢,这么多年藏得可够深的,您想说什么就说吧,我试试看这锻炼两年的小身板儿能抗得住晴天霹雳么?”在北京呆的时间长了,人的确容易变贫。
“我不谈别的,只说我和你妈。感情啊什么的,用你们现在年轻人的话说,都是浮云,今天跟张三要好,明天跟李四亲近,结婚一个礼拜都敢离,真成过家家了!现在的孩子都这样,你做好准备,我也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知道女大不中留,爸爸也不想你陪在我们两个老不死的身边儿,只是,我心里还是放不下你,我的宝贝女儿,从现在起,往后算,我们还能够见到你几次?悲观点说,基本上见一面少一面。以前你在家里,一年见你365天,爸爸特别开心;后来你去上大学,寒暑假回家一年也有60多天呢,爸爸也知足;可是现在,你如果嫁到北京,一年到头我能跟你面对面10天么?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让你抛弃现在的感情回到家里,回到父母身边,我只是想告诉你,我们真实的感受。两年啊,女儿,整整两年,你都不知道我和你妈妈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们想去看你,可是又怕影响你的感情,更怕给你添乱,再加上地震之后很多事情比如房产啊什么的,为了以防万一不得不提前做一些打算和处理,耽搁了这么长时间,一直没去北京看你。有些事情,我懂,我自己的女儿,你想的什么,我清楚。你妈妈几次三番要买机票过去,可是,过去了又能怎么样呢,最后还不是要回来?难道要我们赖在你那里么?不,不会的,爸爸坚决不会这样的。我跟你妈妈说了,女儿大了,就让她走吧,嫁到哪儿算哪儿,我们不会退休之后把房子卖了举家迁往北京的。在成都就挺好。这里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有足够安享晚年的退休金和热热闹闹的亲戚朋友,你完全不用为父母的衣食担心。父母养育你大半生,不就是为了能让你幸福快乐吗?所以,只要你过的好,对于我们,就是最大的安慰。”
杜若听不下去了,心里有些难过,她一直在想着让大炮尽量断开跟家里的联系,与她一起过二人世界的甜蜜,可是却也全然把自己的父母丢在了脑后,丝毫没有替成都的这个家考虑过什么。她总以为,凭着父母对她的这份疼爱,以后肯定会去北京跟她生活在一起,可是,没想到从小到大最最最爱她的爸爸,居然说出这么狠的话。不,不能用【狠】来形容,应当是绝情吧——好像一下子把所有美好的设想统统打碎,带有着一点儿掰着指头数日子的意思。一年见面十天都是一种奢侈,那么,从今天起到父母故去,还有多少个十天呢?黄泉路上无定数,谁能预料到意外来临的准日子?
有些现实的问题躲也躲不掉。没错,嫁到外地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你终归要告别很多:你的故乡、你的童年、你的父母。像杜若家这样送孩子考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名牌大学的父母亲,在最开始的四年里是无比自豪的,那劲头不亚于古时候的金榜题名,孩子有出息也是给自己长脸。但是,等孩子毕业之后又开始犯难,留在大城市吧,挺好,毕竟那儿的发展机遇更多,可是以后能不能回到自己身边就不好说了;让孩子毕业就回家吧,多少有点儿不甘心,闯荡四年最终再回来,孩子的视野开阔了,可是故乡的环境却已经陌生了,能不能习惯还不一定呢,更何况大学四年正是谈恋爱的黄金时间,谁还没段儿感情啊什么的,所以,顺其自然吧,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八零后的父母把青春献给了谁?无非就是子女!在那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大都早早结婚生子,然后把青春年华里全部的爱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看着孩子没有出息或者太有出息,看着孩子流落街头或者出国留学,完全是舍得一身剐的在为孩子服务,可到头来能得到什么吗,他们又计较过吗?——这就是伟大的中国父母!不要羡慕欧美西方国家里,家长们对孩子追求平等、尊重独立、大声疾呼“LETITBE”的自由洒脱,每个地方的文化传统都不一样,这就是咱们中国,这就是咱们含辛茹苦的中国父母,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他们人性里闪烁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光辉品格,这份爱的传承势必延续,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牺牲方式,属于八零后父母的精神,就叫做“奉献”!
再看看眼下,子女们也有自己的无奈:社会都浮躁成什么样子了,会喘气儿的都在挤得头破血流的想要出人头地,追求物质、追求享受、追求心理认同,大家都很自私、很疯狂、很不要脸,就连黑社会都开始堕落到不讲义气的田地了。任何事情一旦触碰到自己的利益,一律免谈,天王老子也照样翻脸。所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懂得为别人考虑,这似乎已经成为眼下最为放任四海而皆准的行事方法,就连父母都在培养孩子在外面不吃亏的意识,最终,孩子们在父母面前也不愿意吃亏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上慈下不孝的例子,古已有之,既然当初把子女送出去求学,那就做好以后一辈子都不能生活在一起的准备。儿女们也要想开些,出人头地是这个时代的生存之道,想要过得好,就得出去拼命。至于生活,一切随缘吧,哪怕是跟自己的父母。
明日预告:《再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