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1、也许没有人猜到我现在会写青海。因为媒体和民众的注意力都在东部的经济发达省份,而青海的知名度相对比较低,了解青海的人也不多,好象没怎么听说过这省。其实,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它的未来发展机遇就越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也越多。过去十年,青海的发展变化在西部是相当显著的,并且我认为青海未来富裕的速度会相当快,超越一般人的想象。青海是个一共只有500多万人的省份,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相当明显,现在已经拥有全国最大的钾肥基地、食盐生产基地、硅铁冶炼基地、西北最大的水电基地、油气生产基地等等未来的经济发动机,想不起飞都难。我在08版本中说陕北发财的事情,很多南方人以为我在胡说,结果如何大家现在都已经清楚。现在我说青海已经到了腾飞的前夜,大家可以拭目以待。本贴由海外再造中华原创,在天涯论坛发表,可供其他网站转载。但请转载时注明本贴的链接: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315889.shtml其他网站的网友如果有问题,请前往该链接提问。

2、上世纪80年代青海实施的“开发一线,带动两翼,稳定发展青南”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西宁、格尔木为依托,以兰青、青藏公路为纽带,重点开发河湟流域和柴达木盆地,带动环湖和青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思路,为青海省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和东南沿海仍然拉开了差距。如今时过境迁,现在的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会非常有利于这个资源丰富而又人口稀少的省份实现经济起飞。不只是青海湖,还有孟达、日月山、塔尔寺、可可西里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也会给青海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在未来的现代化道路上,青海比甘肃贵州真的要好很多。

3、最近的这次考察到了青海很多县,其中有好几个县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以大通县为例,宝库河两岸的小县城建设已经不输给很多沿海省份,比我上次去的福建漳州的一些县都要好,下面乡镇的农民收入增长也很快。还有,湟中的鲁沙尔也很不错,旅游产业有声有色。其实,小城镇建设对于青海这种面积辽阔而又人口相对较少的省区来说尤其重要,这一点和南方很不一样。小城镇建设搞好了,人口的规模聚集和城市化都会加快,社会传统和民族宗教等对现代化的制约作用也会大大降低。

4、海东地区是青海唯一的也是传统的农业区,现在和南方一样也出现了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城市化现象,这样很有利于西宁平安兰州城市带的发展。海北、海南、黄南三个州的人口一共才100多万,也应该通过城市轻工业的发展部分转移到西宁市和格尔木市,这三个州适度发展点畜牧业就可以。海晏共和同仁作为三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城市硬件设施方面还需要加强。其中西海镇的规划一定要有独一无二的特色。现在到新疆的高铁会通过西宁,这又将大大促进这里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积聚。

5、青海省建设西宁这一个大城市就足够了,其他地方则应大力发展适合居住的中小城市。海西州当然是重点,柴达木是宝库,格尔木应升级为地级市,并逐步发展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德令哈应该发展成为青海第三大城市。格尔木太重要了,到库尔勒的铁路、到成都的铁路,都应尽快修建!格尔木这几年的发展很抢眼,慕将军当年选择的地方很正确,极具战略眼光。格尔木的人口已经超过州府德令哈了,以后的发展趋势还会更快,这里将会建成我国西部重要的铁路枢纽,也会成为青海仅次于西宁的重要城市。海东地区可能要和西宁,一起统筹规划。黄南海南果洛的正在编制,玉树的震后重建速度很快,许多地方会有样板工程。

6、西宁在大清时还属于甘肃,后来逐步成为省会。作为全省中心和交通枢纽,又是国家确定的内陆开放省会城市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基础设施、产业链接较好,科技力量和各类人才相对集中,并且非常适合夏季度假旅游,还是国家确定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内陆开放城市。西宁每年夏天只要有200万度假人口,就可以变成东方瑞士了。我有种预感,未来的中国经济重心会逐步西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财富的变迁之路也是如此。

7、中国的“聚宝盆”柴达木盆地将会形成全新的工业区,这是青海现代化进程的重点。而格尔木作为未来的新的地级市,会成为新的经济中心,那个昆仑开发区的机会会相当多。可以这样说,慕将军建立的这个城市很快会成为祖国西部的交通枢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这里是青海资源富集区,现已探明的矿产潜在价值占青海的90%以上,数量多得吓人,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有色金属、石棉、黄金资源等十分丰富,具有非常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但是我在这里必须要说一个青海过去经济发展定位上的大问题,那就是过于倚重于所谓的天然资源优势,可能带来较大的如山西一样的环境问题。因此我认为青海资源产品的深加工才是出路,以后应着力引进这方面的技术。

8、当前的东部省份正面临着痛苦的产业转型,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会适当降低,西部的很多地区自然会成为焦点,这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如果一位东北的农民来北京打工,很可能会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苦恼;如果一位河南的农民去上海打工,他也许会遭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歧视;如果一位湖南的农民去广东打工,他的眼光只有湘粤两省的视野,也许会为两省的现代化差距而愤愤不平;其实,这都是由于他们的视野和眼光没有打开的缘故。西部、西部,确实蕴藏着一股萌动的力量。西宁和格尔木的大街小巷现在到处都是寻找商机的南方人和东部人,就是明证。当年的美国西进运动,也是这样的情况。虽然喧嚣嘈杂一点,但是里面蕴藏着无穷的活力。而今日的欧洲,许多小城市虽然宁静温馨,自然环境优美,但是却面临着日益老化,早已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再也不会有工业革命时代的激情。

9、环青海湖生态农牧业区的人口比较少,气候条件也不错,属于农牧交错地带,畜牧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特色农产品生产也有一定优势,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很丰富。金银滩、青海湖、鸟岛等旅游景点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但是一定要注意生态建设的同步发展。青海是生态大省,中国的水塔,三江的源头啊!但是前些年的环境恶化开始导致青海湖的水域面积一直在缩小,已经给我们敲了警钟。现在我看到的青海规划里虽然有很多环保项目,比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等工程项目等等,但是未来具体的成效如何,真的不敢确定,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10、藏区牧区方面,肯定是比较拖后退的。但是好在人口不算太多,还有很好的民族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利用。尤其是在青藏铁路贯通之后,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必将成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新亮点。而青海是这个旅游网的中心结点地带。旅游产业可以带来的不仅是大量的收入,而且可以带来大量的新的社会经济文化理念。对于青海人力资源平均水平的升级意义深远。以果洛和玉树两州为例,人口一共几十万,但地理位置却在长江黄河上游,应该把这些人转变为生态建设者。国家直接投资建设几个生态公司,再聘请他们种草种树就行。尤其是玛多治多的环境保护任务尤其艰巨。这里的小城镇建设一定要走环保宜居型的路子,并且尽量减少牧区的游牧人口,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水源地。

漫谈中国各省未来发展趋势(2011版)》小说在线阅读_第1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海外再造中华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漫谈中国各省未来发展趋势(2011版)第1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