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连温家宝总理也开始注意到学生的体质问题,2009年2月28日他在回答网友提问时表达了这样的忧虑:我有时候看到我们许多城市的体育场越来越少,学校校园建得满满的,操场也越来越少,孩子们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了。其实,身体是非常重要的,要强国需强志,要强志需强身。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后代只有坚强的体魄,才能够迎接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我想回答你的问题就是学校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体育锻炼。

(一)体质危机频传

每当学校升旗之际,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学生晕倒,一般升旗时间不过十来分钟,但我们的孩子就有坚持不了的。至于军训情况就更严重,有些学生因支持不住而坐在一旁,更有甚者怕苦恐惧逃避在家。对于这样的消息,许多人也许会认为晕倒的是女生吧,体质出问题的大多数应该是女生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女生天性柔弱,林黛玉型女生给人印象最深,但实情并非如此: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冯世良曾经跑到某城市的一所普通中学,对初三年级一个班的30名男生进行1500米测试。结果让他瞠目结舌:这些学生跑完1500米大约需要10分钟。其中有6名同学坚持不下来,另有20名学生跑到一半就捂着肚子喘不上气来,而剩下的学生在跑完全程后也都痛苦倒地。冯伟员忧虑地表达了近20年来,我们的经济上去了,可国民身体素质却在下降,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下降。

教育部《学生体质标准》专家组成员周琴璐,用了“现状令人堪忧”6个字来形容当代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北师大体育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曾用软、硬、笨、晕四个字来根据当代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具体就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和前庭耳蜗神经晕。就拿最后一项来说,现在的体育课上,很少有老师教授关于倒立的课程,孩子的前庭耳蜗神经根本得不到锻炼和开发,长大后,直接的后果就是晕车、晕船、晕飞机。

这些现象,是不是也让您忧虑不已?

(二)男孩体质,不容乐观

上面所提到的或许只是一些局部现象,全国性的权威调查数据表明,男孩体质是举国性的危机。

从2002年开始,教育部在北京、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云南、重庆、甘肃、新疆等14个省(市、区)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并发布公告。总体结果表明: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男孩比以前更高了,更重了,但在肺活量、速度和力量指标上却连连下降。这种现象可以总结为三个字:胖无力。

根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专家制作了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表:(来自《拯救男孩》)

在各项调查指标中,只有乡村男生在50米跑这个项目中的变化方向是上升的,其余的都是下降。

专家根据调研报告还制作了1985—2005年中国男孩(7—22岁)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表,变化方向则全部是上升,代表体质健康恶化。

视力不良的问题也特别突出。05年,6—22岁城市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31%,乡村男生为44.88%,城乡合并为51.17%。视力不良检出率显现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其中16—18岁组,城市男生为76.81%,乡村男生65.58%。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18岁城市男生为例,1985年为57.62%,1995年为72.40%,2005年又上升为76.68%。

一个个数字,是一次次不断拉响的警报。

男孩的体质危机,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由男孩的体质危机所引发的诸多影响,是每个人、我们国家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其后果也是不能承受的。

1985—2005年中国男孩体质变化表

1985—2005年中国男孩(7—22岁)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的发生率表

题外话:

2008年,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活动要求在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半年时间里,全国学生必须坚持每天长跑。学生每天长跑距离的参考基数为: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学生2000米。这个活动的开展,有多少学生害怕和拒绝?有多少人会理解和支持?有多少地方是流于形式?有多少地方是应付了事?现在还有这样的活动吗?

体质危机,危及男孩一生

北师大毛振明教授认为体育是一种“童子功”,有些项目过了一定年龄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了,有些身体锻炼过了一定阶段,效果就没有了。男孩如果错过体质发展敏感期,将很难弥补。研究指出:在敏感期,体育锻炼对体质的提升最为明显,可以充分发掘个体的运动潜能。如果错过这一体质发育的敏感期,将会贻误终生,即使将来再怎么努力,个体体质也很难有大的提升。

在青少年时期,身体各项素质均有一个最快发育时期,也就是敏感期,外国学者指出:

在身体形态特征上:男孩的成长最快期要比女孩晚两年。

在力量特征上:在约11岁之前最大力量的发展提高速度较小,在16—18岁可以到达发展顶点。力量耐力的最大发展时期是18—20岁。速度力量的最初发展是在7—8岁,其最大发展速度,男孩在14—18岁。

在耐力特征上:男孩的最大耗氧量都是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有氧耐力发展的最敏感时期是在性成熟时期。青少年在12—13岁无氧耐力发展甚微,而到了16—20岁(生理成熟时期)才会有更实质性的发展提高。

在速度特征上:不同运动中的速度发展是从7岁开始的,最快的发展提高是在14—17岁。男孩到了18岁以后还会有进一步发展。肌肉反应速度的最显著发展是在7—11岁。其中对复杂运动反应速度的发展约在11—16岁,而对运动频率反应速度的发展基本在10—13岁,且18岁之前还会继续提高。

在协调特征上:在12—18岁,人体负责“运动控制能力”的神经系统的发展领先于植物功能系统,因此,大多数权威专家认为协调能力发展的最适宜年龄是在这个阶段。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速度、力量、柔韧性和灵活性发展的敏感期,错过这个时期,很多男孩将极有可能要用一生来承受体质孱弱的恶果。

在很多人心目中都有一副典型的男子汉形象:身体健壮、气质阳刚、有责任感,意志坚强、有韧性、勇于开拓进取……而体质危机将这些传统的男子汉特征构成威胁。

体质危机,使男孩的身体健壮成为泡影,虚有其表,阳刚不够。

体质危机,使男孩缺乏承担责任的能力和勇气,体质危机的背后还隐藏着脆弱的心灵。

体质危机,使男孩的韧性不足、意志不坚。

教育部体艺司在北京、长春和沈阳的部分学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当中,怕苦怕累是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参加锻炼、选择运动项目时避重就轻,不愿参加那些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运动项目。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在体育锻炼上意志不坚的孩子,将来在工作上也更有可能拈轻怕重,意志不坚。

体质危机,危及的不仅仅是男孩

家有男孩,男孩的教育不容忽视》小说在线阅读_第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朝六晚十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家有男孩,男孩的教育不容忽视第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