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头车是五班副董炎开驾驶的,他的技术相当成熟,在家的时候就是老司机了,大车小车都开过,算是高手。到了部队没去学车就跟着二排的老家伙搞保障,很快单放,有很快被领导选中去开运输车,第二年兵的时候就单放了运输车,跑任务多,经验多。他怎么可能犯这个小错误?这是一个转弯处,按照规定,转弯车辆要直行车辆,看现场就知道董炎开没有让,估计我方的责任不小。最最让杜宇成想不通的是:连长押这台车,连长!
交警到现场,一看就知道,部队方的责任。还好,开轿车的一方比较好说话,要求私了,帮着把车修好就不计较了。于是连长就去处理这个事儿,杜宇成则带着大家继续去搞运输保障。
在装载过程中,几个老油条明显是幸灾乐祸地调侃起了董炎开,对他说:“董班副,你不是二排的第一高手吗?领导的司机休假都第一个选择你去顶车,领导你都熟悉,重点培养对象啊!今天怎么阴沟里翻船了?”
董炎开技术好,连长重用,和领导接触多了,加上本来的张扬性格,一向让运输排的几个老家伙看着不顺眼,此时他们自然是要以此为话柄,说个痛苦。技术好,也需要为人好,不然在连队这种情况下,还是要吃亏的。
董炎开知道他们的用意,也不吭声。
老油田继续鼓捣,没玩没了的。
杜宇成见此景象,站出来解围,把话题岔开了。“别搁那里坐着没事儿,过来把撞弯了的保险杠弄一下。”说着挥手,让他们到车前去。
几个人用工具撬着,掰着,然后敲敲打打,将保险杠复原。
“还是部队车结实,你看那个地产轿车,引擎盖都废了,咱们就搞两下,不用花钱修!”杜宇成一说完,引起了几个老家伙的话题,于是他们尽情探讨起来。
事后,杜宇成找董炎开问情况,才知道事故发生的细节。当时两车速度都不快,董炎开估计这转弯的距离,没有减速,想在前车接近转弯路口之前拐过去,他也估计前车这个速度,应该比他晚到路口处。可谁知道小轿车突然急加速,还是在董炎开几乎要转弯的时候,来不及躲,于是乎……
虽然小轿车的驾驶员在打手机,估计是心不在焉,但是按照规定,董炎开要让直行,他没有让,造成问题自然是部队方的责任了。连长当时是什么情况董炎开没说,估计是没有料到情况变化,也没有对董炎开的行为提醒制止。说实话,就算换做是杜宇成,他一样不会提醒,因为一下子拐过去,谁要去那么严格?可事故就偏偏是这样发生的,出乎意料啊。
准备返回的时候,杜宇成每台车叮嘱一次。到尾车司机那里,他来了一句:“排长,你真是料事如神,还好没有超过去,不然就是你我倒霉了。”
杜宇成心中暗道:真是谁碰上谁倒霉的事儿,今天早晨忙着安排事儿,早饭没时间吃,还好碰上了包子铺,真是奇快的巧合……
当然,就算是超过去,也许就碰不上这个情况,自然也不会有事儿发生……
董炎开赔了一千多的修车费,心疼死了,个把月没买过一次烟啊。
在一排当排长的日子长了,杜宇成对押车、出任务的事儿越发的厌烦。首先是安全压力大,准备工作要求要高,车辆检查要操心,安全教育要操心,车队变成要操心。谁的技术好,谁的性子急,谁爱开快车,谁爱显摆,都要想到,还有根据这些情况合理的安排调整,爱出头爱快的,叮嘱还不行,要给他放到中间位置,头车尾车要格外重视。有时候情况特殊,还需要对个别人员单独放开跑,因为等的时间长会让整个任务持续很久,其他人没事儿在那里等也不合适。这种情况,只能对比较放心的同志放开单独跑。虽然是比较放心的司机,可话说回来,一排哪个不是技术到位、意识到位、培养多年、经验丰富之人?技术再好也不能保证不出事儿!这个世界没有绝对这么一说。每次放单跑,杜宇成提心吊胆的,心里总不踏实。偏偏他还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家伙,总能想出比较可怕的景象,然后联系到经历过的事故场面,就算是自己能先休息,也不踏实,等到车场那边有车回来的声音,他不到一分钟就能睡着了。
压力大,人累心更累!
这是一个对派遣和保障倾注更多时间与精力的岗位。管理上,一排的情况不需要那种过分严格的要求,只是最最基本而已。在这个问题上,连长的态度是主张人性化管理,但是对于其他排的人性化程度则要降低很多。连长对一排的每一个战士都了解到了透彻的地步,每一个人几乎都是他曾经看好培养过的,或者是上一任领导培养留下的。这些战士中,对连长都是敬畏,对杜宇成还算比较尊重了。但是连队的其他干部,这些老家伙似乎不怎么感冒,以至于吕振洋和田辉都说过一些类似于“一排是特殊群体”、“除了运输排排长,在他们眼里就没有排长”这样的话。副官对于这种管理模式也曾经和几个排长聊起过,他觉得树立一个标杆不一定要给予这个集团太多的特权。特殊化反而会让连队内部有一些矛盾。虽然副官本人在运输排也有着极高的威信,指挥协调和管理上,都不存在困难。但是副官应该是考虑到了后来的问题,如果几年后,他从连长的位置上离开,继任者要面对很多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不管谁当主官,制度都不会变,所以形成好制度才是管理的途径。这也符合他所说的,中层次管理靠制度的要求。
只可惜,等到他成为连长才可以改变。
在一排发生的事故就讲到这里。下一个要说的是对连长的深入了解和认识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少说一些,后面我们的郑华栋排长就要回来了。
在杜宇成负责一排期间,连长对他有几次超级严厉的发飙。开始,杜宇成搞不清楚,一向对自己还算不错的连长怎么会突然暴怒,后来在副官和几个排长的私下讨论中总结出来了一条规律。连长脾气有些急,特别是遇到大的任务,他会更着急。一般运输任务就算了,连长认为自己能够处理好,每个环节都在掌控之中的时候,他就好一些。如果有什么未知因素,或者对一些环节不放心,有所顾忌,那他对谁都发火,身边有谁就冲谁。
第一个发现这个规律的是副官,所以每次保障,副官总是单独承担起一个环节或者一个区域的负责工作,远离了连长的怒火波及范围。
第二个发现规律的是吕振洋,接着才是杜宇成。吕振洋每次都主动带车离开,如果没有车队要出发,他就找个地方窝起来。杜宇成每次挨训,然后特别郁闷,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事后给吕振洋诉苦,跟副官诉苦时,他们就帮着点拨一下。后来,杜宇成也学会躲了,离得远远的,起码喊一声听不到那种,挨训的次数就少了。
最后一个是田辉,尤其是他在三个人都躲起来剩下他一个的时候,吃了很多次亏才学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