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是典型的乖乖女,到毕业也没有开始过恋爱。很多时候,我会感到S的想法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S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可能由于艺术类院校专业的学生更加感性,大学时她周围的女生大多已经有了恋爱史,同丨居丨租房的也不在少数,甚至婚外恋、异国恋、同性恋也屡见不鲜。S说她大学时代的宿舍“夜谈会”几乎可以用“性百科全书”来形容。在这样的环境下,S还是坚持她的原则等待真心喜欢的人。
S喜欢美丽的事物,她喜欢那种长得动漫一样漂亮的花样男生。工作后,她终于在网络上遇到这样一个人,只是,又是一段相隔万里的“异地恋”。一年多,他们没有见面,只是MSN、电话、短信、交换了照片,然后就成为了恋人。S的BF在当地家世显赫,半年后留洋回到家乡,他们相见,他信誓旦旦,要为她来上海打拼。然而仅仅在他发誓的一个月后,突然没有了任何消息,MSN脱机,手机关机,电话无人接听……情形与H的BF惊人相似。
写H的时候已经对异地恋有所感想,只是觉得,一地恋也好,异地恋也好,如果你想分手,无论是为什么,即使只是编也请编一个理由给你恋人。亲眼目睹H与S的经历,那种对答案的苦苦追寻真的很折磨人。之后的S,想法完全改变。她开始明确地以婚姻为目标寻找物质条件优越的对象。
80后的女生好像早恋的很多,到了大学三四年级都已经有了恋爱史。我不知道恋爱的次数是不是会影响一个人对爱情的坚持,只是从身边的人们身上看到,其实无论男生女生,人生没有太大挫折,家庭条件不至于太差,当他刚刚开始恋爱的时候对爱情都是充满憧憬与向往,对对方真诚付出的。只是随着他在恋爱中受伤的次数增加,他也开始在每一个下一次中学会更加自私现实地保护自己。所以受过伤的男人会说女人不可信,而受过伤的女人会说男人不可信。
现在发现,从前不屑一顾的父母的话,真的是人生经验之谈。两个无论思想还是经济;无论判断力还是价值观都没有定型的少男少女,怎样才能对自己的爱情负责?恋爱次数的积累带来的最大伤害,不是月下伤心,不是雨中痛心,而是对爱情失去信心,最终失去爱的能力。但是,罗密欧遇到朱丽叶时,她14岁,他19岁;初恋就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第一颗露珠,第一抹朝霞;当两个人都阅尽周围人世无奈,那种相遇是不是还能有15岁般的青涩心动?这就像二律反背,只能得此舍彼而无法两全。
S已经能够淡然地说,“既然无法相信男人,那么相信钱也未尝不对”,而我感到的,却是她被伤害的心是如此惨淡而无奈。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实在是上天最大的恩惠了。
T:平静等待,心态很重要
T生于80年,父母是知青,她在十几岁时回到上海。由于无法跟上学习进度,重读了一年。T个性爽朗大气,这一点偏近男孩子性格。T的家庭条件不好,读书的时候她用什么都比较节省,但是一点也不寒酸,能够将一笔小小的零花钱用的很到位,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能力。就像女孩子都有心爱喜欢的东西比如绒毛玩具什么的,T也有自己想买的小东西,或者一个藏银的挂坠,或者一次短途旅行。但是她不像那些家庭优越的女生那样能够轻易得到,往往需要积攒很久零用钱或者兼职的薪水才能实现。然而T完全不急不躁,以非常享受的心态来度过这段积累期,她认为一件东西通过努力最终得到,不管结果如何,其过程是充满期待与快乐的。
T在大学学的是日语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一家知名日企。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中算工资待遇不错的,她觉得自己工作了,要开始担起责任让她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她把工资的大部分交给她妈妈,自己仍然像学生时代一样留一笔不大的零用钱。说实话,我很少在80后的女生中看到有以肩担父母生活为已任的这种想法(包括我自己,惭愧一下—。—)。T的人缘也很好,有一群交往多年的朋友,一年中总有一次旅行,若干次聚会。她做事很有信用,让人非常放心,她不会轻易答应什么,但是一旦答应,一定做到。T很念情,别人对她的好她口上不会说什么,但是都会记在心里,有了机会一定会还,有时候虽然是很小的事情,却会让人心里很温暖。
T的情感经历很简单,或者说,我知道的很简单。按照T这样淡定的性格,但凡喜欢谁,也只是放在心上任其自然。工作后,T的周围长辈开始催她,T也不急,父母安排了相亲就去看,朋友带着介绍性质的活动也去玩。问她,她说:就算不喜欢权当朋友交往,没必要把相亲看得目的性太强而急吼吼;也不用太清高一谈相亲就急于撇清关系。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能只有一个目标。婚姻是目标,工作是目标,爱情和朋友都是,最重要让自己充实快了。很多事情急也急不来的,过程的美丽往往到过了才发现。既然如此,生活的节奏放慢一点点,一路风景细细看,心态自然好很多。
U:朋友,两难
U是我多年的好友,我们与另外一个女孩子馨一直都是三人行,曾经推心置腹亲密无间。对,我没有写错,是曾经。U的个性沉着冷静,喜怒不形于色,看待世间的眼光犀利而敏锐。她与认同对口味的人相处地很好,与不这么认同的人也和睦共处。
U肤色较深,体态丰腴,最动人的是那一双眼,眼风细且长,眼神娇而媚。U奉行遇上喜欢的人就要主动出击,最不喜欢拖泥带水。然而说归说,U真正“出击”过的只有一个师兄,并且以该师兄不明不白企图一直暧昧着,U最终拂袖而去为结束。大多数时间,U就跟在夜谈会里言论大胆,但是实际上也就对着美男流流口水的女生一样,安静而新奇地等待爱情的到来。
毕业之后,U进入企业文化近似洗脑的台资企业,在当了一段时间的了无生趣的OL之后,加入了庞大的公务员考核队伍。在培训课期间,U认识了一个长她六七岁在政府机关工作的男子。国字脸,浓眉大眼,魁梧结实。难得的是他的细致,对待U呵护备至,想不到的也替她想到。然而刚进入好感频发时,U得知,他有妻子,还有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U愤慨地告诉馨和我,作为好友,我们两人的反应可想而知。但是不久之后事态急转而下,U带他回了家,她的父母也很中意他。半年后U的BF离婚,他们成为恋人。作为我和馨,真诚地祝福她,但是因为我们曾经对她的BF表示过意见,始终感到有别扭的气氛横在U和我们中间。
我不知道男生碰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然而作为我自己来说,我不会对朋友喜欢的人加以品评,因为喜欢这件事本身就是你之甘露我之砒霜,U的BF,成熟细致是没错,然而老道城府也不是一般的功力。但是如果朋友问我的意见,一定就事论事不加隐瞒如实相告。朋友,是一个异常纯洁的词语,尤其是交心相待的朋友,容不得一点点欺瞒和隐藏。我并不后悔当日与馨的共同反对,只是希望,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能够一如从前。虽然这个世界纷繁复杂,我仍然相信某些美好事物的存在,并珍惜每一个出现在我生命中的好朋友。
V:爱是一种等待
V颀长身材,长相甜美,很像组合S.H.E里面那个sillina。V性格爽朗,要是不开心一定憋不住一吐而后快,她也有点人来疯,有气氛的时候能跟一帮人玩到很high;慵懒的下午也会安静地看《多拉A梦》。V就来自一个家教甚严的家庭。这从她的行动举止就能看出来。V和S一样,也是学设计出身,而且她比S更渊源一点——她的爸爸是学设计的老大学生。V的工作就是创造,每天一点新想法,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