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2011-12-0910:47:33

在高三那种近乎窒息的氛围中,再加上当时我深陷“情感漩涡”,很快就忽略这件事了,尽管她是全校的大众偶像,但我心里,还是牢牢地被小美系了个死结。

那件事之后两个星期,学校把几次模拟考试平均成绩排前20名的拉出来组织了个迷你实验班,我很有幸成为这个班里唯一的男人,包括班主任及代课老师在内。这和隔壁理科实验班形成了无比强大的反差。当一个班只有一个女生时,那她一定会被视为宝贝,成为这个班的公主;然而当一个班只有一个男生时,那毫无疑问,他会可耻地沦为这个班的牲口,我想绝大部分文科男都深有体会。

由于我们班的教室是拿原来公共自习室改造而来的,刚分完班那天忙了一整天去打扫规制,下午收尾的时候陆续有大小姐小公主们搬来了,不时有人会说:你怎么这么差呀,整一天都没弄完。果不其然人家说:娶妻当娶文科女,嫁人莫嫁文科男。

是是是,在下没用,连累大小姐了,下次一定改正。

2011-12-0913:00:34

今天得到了来自猫扑的感动,谢谢大家。继续:

忙了一整天,终于把教室拾掇好了,用一句文言文概括真是“累得跟孙子似的”。疲惫地骑在车上,我突然想起来一件重要的事——我帮那么多人搬了书,爷自己的书却忘搬了,悲催呀。无奈只能晚上来早点去整了,真麻烦。

然而事与愿违,起个大早赶个晚集,我到学校的时候班里的人基本上都到了。可惊喜的是我的书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前面地女孩回过头对我说“我们帮你把书搬下来了哦~”当时就觉得心里有个什么突然一下子打开了一样。顺带插一句,这个女孩就是我后来的女朋友。

2011-12-0913:12:05

这个班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我以前那个班里的。环视了一下教室,发现除了从其他班分进来的几个之外我们班的孩子都来齐了。这是要抵制示威呀,我琢磨着,算了,关我屁事。

不多时,一个干瘦的中年妇女带着四个小姑娘进来了,这其中自然就有倍受大家关注的小萱。中年妇女先自我介绍了下,是我们现在的班主任,然后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大致意思就是说这个班基本上都是原先我们搬来的,包括她本人在内感觉就像中途插进我们班的一样,希望大家和睦相处,一同努力共同度过最后的中学时光,一同实现人生的理想云云。接着她让女孩们自己介绍了一下,班会算是结束,几个女生各自下去。

小萱从我身边走过,坐在了我后面的空位上。隐隐地,感觉空气中一阵发香。我转过身:“还记得我吗?”

“哦,记得!”小萱抬头,淡淡地笑笑。这次,我注意到她带着无框的近视镜,厚厚的镜片后掩不住的是她灵动的双眸。

我继续搭讪“哎,对了,上次……”

小萱竖起食指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上课了,以后再说吧。”

我悻悻地转过去,感觉器官了有什么堵得慌。

2011-12-0913:31:25

我悻悻地装过头,感觉气管里有什么堵得慌。

就这样,中学时代最后的一段时光开始了。

我们班人少,每个人都独自占一张桌子,没了同桌,前后桌的关系变得很重要,比如你们得一起值日。我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跟小萱分到了一组,我是个大话痨,在一起时总找这样或那样的话题跟她探讨,她给我最多的回复就是“嗯”、“是啊”、“也许吧”、“不清楚”。除此之外,我们最多的交流就是,每天不厌其烦地捡起她掉下来的书本文具,听她给我说声“谢谢!”

无奈!后来我发现她跟别人交流,能一个字说清楚的东西绝对不会告诉你两个字。自负孤傲,冷若冰霜是对她最恰当的概括。这样的女孩,无论是长得多漂亮,身材多热火,我觉得也很少有人会喜欢吧。

不过有这么一件事情值得一提。有一次下午放学,我走得很晚,知道教室里就剩我和她,她中午和下午放学是绝对不回家的。临走前,我看见她靠着教室后面的暖气,一个人咬着蛋糕,似乎很愉快地哼着歌,真是个怪人。

这几乎是我们那时候的全部交流。就这样日子紧张匆忙地飞过,

我记得那时我们最后一门考得是英语,这也是那一年唯一没有被反映题难的科目了,考完试感觉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得到了释放。走出考场,我看到小萱轻快地跑出来,我跟她打个招呼,问:“感觉怎么样?”

“就那样吧,没啥感觉,走了啊,拜拜~”

我咽下下一句准备要说的话,手很不自然地挥了挥。

那之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她的消息,后来看到她是在我们本地的报纸上,市文科状元,被北京一所万千学子是为奋斗目标的学校录取了。

她家本来就是外省的,我想这之后就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吧,就这样,带着些许的遗憾,我也走出了中学

2011-12-0913:41:08

休息一下,其实这篇文是楼主在彷徨不知所措时的一些自我宣泄。楼主平时爱写KB、科幻和历史故事,文章中充斥着阴谋、杀戮和毁灭,第一次写这样的类型,能得到大家的欢迎真的万分荣幸。

有些人在质疑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关于这个问题我前面也专门说过了,这里再插一句,如果单纯在编故事的话,能用情如此之深,描写如此之细腻,并且一再引起了一些朋友的共鸣。如果这是瞎掰的话,那么楼主自比狄更斯、托马斯哈代了,虽然这话有些不要脸,但大家自己可以想想。

关于热衷于追究故事真实性的朋友,请记住曹老师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谢谢大家的支持

2011-12-0914:01:11

我上大二的时候,某社交网站开始流行,跟风也注册了一个。这真是一个神奇的网站,连我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都又团聚了。突然有一天,可能认识的人里闪出一个靓丽的头像,好漂亮啊,色心驱使着我点开,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名字,她的主页很简单,只有头像相册里有几张照片,但却能很直观地看出她这两年来的变化。最后一张,看到她变化超大,以前扎起来的辫子成了一头大卷,已经不再戴眼镜了,换成了美瞳,耳朵上那两个大环儿格外显眼。脸上几乎看不到当年得知其,有一种成熟的美。我惊异于它的变化,不知道她现在怎样,于是立刻发了好友申请,并写了站内信“不知可赏光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我可等了两年了哦。”

没几天,我看到我的主页站内信旁边的括号里有个(1),点开一看,才知道她已经接受了申请,并给我回了信“不好意思,不经常上,电话是*********”

这些年,那些女孩儿(流年)》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党的好爸爸_ok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这些年,那些女孩儿(流年)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