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据“府兵制”可知,当时北方民间盛行养马,不要说一般的富裕之家,即便是普通的府兵子弟,在出征时也得准备一两匹马。至于关陇军事贵族子弟,由于深受北方游牧民族风气的熏陶,对马更是视若珍宝。同时由于条件优越不差钱,他们能够养得起很多马,而那些马还不是一般的马,都是骏马、宝马、名马、货真价实的战马,都是骨肉匀称,油光可鉴,雄纠纠,气昂昂的高头大马之类。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长孙晟的“闪电”,比如杨勇的一千来匹骏马,再比如大业天子杨广,虽然平时酷爱写个诗,作个赋什么的,看起来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但对鹰犬名马之类的兴趣,也一点都没有落下。

史载大业四年,他把一万多名各地驯鹰好手同时召集到东都洛阳,很有可能是在责令大伙献鹰的同时,也搞了一场全国性的驯鹰岗位技能比武大会。也就在同年,他又派人从西突厥人手里搞到了一匹传说中的“汗血宝马”。而在大业五年的西巡途中,他还曾把两千匹随军战马(母马)放养到今天的青海湖一带,目的只是为了让它们与当地的优质马种杂交,生下“龙种”!

杨表弟这样搞也就罢了,偏巧李刺史也有类似的爱好。据说他养了不只一匹马,而是好几匹骏马,须知养马可是当时家庭中的一大开销,就好比今天养几辆宝马车之类,没有点家底子是玩不起的,而李刺史肯把钱烧到这上头,证明他是真喜欢马。

但最能说明这一点却是另一个原因。李刺史明知道杨表弟是宝马良驹的收藏家,却硬是舍不得把府中马厩里那些骏马献出去,硬是不肯让杨表弟把收藏事业做大做强。李表哥可能认为,杨表弟的好马已经够多了,不在乎他这点,可后来的事情证明,杨表弟不只在乎,而且很在乎。

你不是舍不得吗?那好,我也不问你要。不过郑州这地方你是不能呆了,你去楼烦干吧,我看那里很不错。

关于楼烦的具体情况,我们随后会有介绍,这里先透露一点,楼烦当时的条件可真不怎么样,和当年的陇州有得一比。

这就要怪李刺史自己不对了,本来杨表弟对他还算不错,但他自己硬是把行情搞坏了。试想郑州也算是天子脚下,他李表哥有几匹好马,杨表弟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何况以杨表弟的脾气,明知他李表哥有好东西却不拿出来,哪有不气愤的道理?

所以李表哥你应该好好想想自己的不是,所谓你不仁,我不义,这可就怨不得表弟我了。

想想人家丘和同志,再想想那位杨廓,李表哥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据说窦夫人曾为此事劝过丈夫,要求他赶紧把马厩腾空,一应宝马良驹全部牵出去交公,否则不但没有好处,还会招来祸患。可李渊不知犯了那门子邪,愣是不听。

毫无疑问,这件事再次充分体现了窦夫人的见识非凡,所谓巾帼不让须眉,说得就是窦夫人这样的女人。可以说,她搞政治绝对是一把好手。不过仔细想来,李渊的犯拧似乎也不是没有理由。

虽然李渊在杨表弟当年夺宗期间一直置身事外,虽然也没有任何史料能够说明他对杨表弟登基有任何看法,但据常理推断,李渊在感情上应该更倾向于与他年岁相仿,性格宽厚的杨勇。道理很简单,一个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一个鬼精鬼精,浑身都是心眼,换作是你,你更愿意跟谁玩?要不然,当年的杨秀杨谅本也不敢胡来的,但一听大哥被拿掉了,今后二哥要当家,立马就炸窝了。

不服气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害怕人家,总感觉算计不过人家。更何况,人家登基后,那就是“人为刀殂,我为鱼肉”,都懒得算计你,直接拿下就是了。

这无疑也是李渊的感受。所以,对杨表弟荣任帝国最高领导一事,他其实并不感冒,尤其是在他主政岐州期间,还有风言风语传出,说他敬爱的七姨夫是死于非命的,这岂不让他对杨表弟更有看法?只是毕竟隔着一层,内心的恐惧和不满之感不可能像杨秀杨谅那样强烈,而且今后还要在人家手下做事,有看法也只能忍了。

然而这种不满总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次犯拧便是一次。依在下看来,这是一种典型的贵族脾气,或者说爵爷脾气,公子哥脾气,绝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

你大业天子有啥了不起的?不就能写个诗,作个赋什么的?至于冲锋陷阵,弯弓射箭,你行吗?不错,你是给大隋朝和老杨家立了不少功劳,但有哪样功劳不是你投机取巧得来的?没有高颎、贺若弼、杨素等等一批功臣名将在背后操盘,甘当绿叶,你有那么厉害吗?别人不晓得你几斤几两,我还不清楚吗?

总而言之,我就是不想巴结你,讨好你,就是不给你献马,这样子升官发财我觉得恶心,我不是不知道处处紧跟领导就能飞黄腾达,也不是不知道这样子跟领导犯拧的后果,但我就是抹不下脸来,腆不下腰来,以后会不会这么干我不知道,但是现在,我还犯不着给你大献殷勤,也实在做不到与时俱进,总之一句话,我李爵爷在吃亏之前,必须先耍够个性。

穿越千年的历史尘埃,我确信这就是当时李渊的真实想法。

人都说李渊是个老谋深算老奸巨滑的人,但其实他也颇有傻气和可爱的一面。他不只曾有过青春洋洋,热血沸腾,也不只是从容淡定,与民休息,以天下为己任,他还有一颗愤世嫉俗,不忮不求的心。拨开那些笼罩在他身上的重重迷雾以后,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渊,看到了一个坚守正道和人格的,或者说一个意气用事的、傻得近乎可爱的性情中人。

当然了,坚守正道和人格,或者说意气用事和耍个性,那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此还要说明一下,李渊在郑州任期为四年,头两年都唤作郑州刺史,但自大业三年隋朝地方行政制度改州为郡以后,郑州就变成了荥阳郡,而郑州李刺史也随之改头换面成为荥阳郡的李太守。接下来我们提到他的时候,就会改用这样一个称呼。

★★★(连载43)

低谷

窦夫人的话果然没有说错,由于坚决不肯献马,惹恼了领导杨表弟,李渊李太守只好从荥阳郡挪窝远赴楼烦郡去做官了。

此事大约发生在大业四年四月至八月间。这一年三月至四月间,杨表弟找了个由头再次北巡,在今天山西偏关县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长城转悠了一圈后,这位大旅行家于归途中路过今天山西忻州市的宁武、岢岚、静乐、五寨等县交届处的汾河之源管涔山一带,因当地森林茂密,山清水秀,风景这边独好,遂决定在此兴建一处大型行宫,汾阳宫。与此同时,为了方便管理和出于当地战略价值的考虑,他又于四月下旬,从附近的离石和雁门两郡划拨出三个县,在此设置了一个新郡,这便是李太守随后就任的那个楼烦郡。

那么楼烦郡是个什么情况呢?

楼烦郡,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辖下三县,户数二万四千多,境内有汾河、汾阳宫,且在当时还有一段长城。

由此看来,此地不仅地少人稀,而且紧邻国境,这个莫说与岐州、荥阳之类的上等州郡不可同日而语,即便比起陇州来,也是稍逊一筹。

理由很简单,陇州至少距离京城大兴还不算太远,而楼烦郡却跟京城、东都哪都不挨。

唐朝:激荡的盛世——惊才绝艳时,荡气回肠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木唐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唐朝:激荡的盛世——惊才绝艳时,荡气回肠事第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