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男子吓坏了,被我揍地只有招架之力。
周围有不少看热闹的,我一看不能太招摇了,免得惹来麻烦,就对平头男子说:“快给老子车钱!”
这时候我还没有忘记车钱。
平头老老实实掏出5元钱递给我:“兄弟,别打了,我服了!”
“尼玛的,记住,好好做人,别狗眼看人低。”我说着急忙蹬车离去,去集合点吃午饭。
一个上午,我蹬了6个小时的三轮车,赚了人民币加外汇合起来大约40元。
这会突然感觉很累很饿,浑身都是汗水,和衣服黏在一起,身上散发出臭烘烘的味道。
蓝志远正在集合点等我,那里已经汇集了不少三轮车,大家都在吃饭。
见我回来,蓝志远放心了:“来,吃饭。”
说着,蓝志远递给我一个盒饭。
我接过来:“这盒饭几块”
“5块。”蓝志远边说边自个儿吃起来。
我摸出5块钱给蓝志远,他推辞了半天还是收下了。
我急不可耐打开盒饭,狼吞虎咽吃起来。
我吃着这个5元的盒饭,感觉特别香,多年以后想起这顿饭,仍感觉香地不行不行的。
吃过饭,车夫们有的聚在一起打扑克,有的躺在车上打盹,蓝志远则捧着一本书,坐在树荫下,嘴唇轻轻蠕动着。
我凑过去一看,大吃一惊,竟然是英语书。
“你……你学英语”我结结巴巴看着蓝志远。
我愈发肯定,这个蓝志远不是一般人,绝对不是一般的三轮车夫。
蓝志远是谁他到底是干什么的我心里涌起强烈的疑团,难道他也是像我这般来体验生活的
蓝志远冲我笑了下,不好意思地说:“是的,我英语基础太差,得勤学习,不然考试过不了关!”
“考试什么考试”我又问。
“自学考试。”蓝志远看着我说。
“你参加自学考试了考什么学历”我来了兴趣,没有想到蓝志远还是好学之人。
“专科,其他课程都过了,就差英语没过。”蓝志远说,“我以前没正儿八经学过英语,基础太差了。”
“我给你说,学英语的关键是大声朗读背课文,课文背熟了,语法和发音就都掌握了。”我说,“我估计你们考试的试题主要还是理解。”
“对,是的。”蓝志远认真地听着,边用手轻轻揉着太阳x`ue。
“蓝师傅,你以前是做啥的我看你不像农村出来的,成家了吗”我好奇地问蓝志远。
蓝志远看着我笑了笑:“江记者,别对我个人感兴趣,问别的我会回答你,可我不喜欢别人问我的个人隐私,对不起无可奉告!”
我吃了闭门羹。
于是我暂时把疑问放到肚子里,和蓝志远聊起了其他事。
谈起三轮车夫的情况,蓝志远倒是滔滔不绝,我从他那里了解了一些。
“回头收工后,这些人你都可以和他们聊的,这些人都很有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就是人生舞台的一出悲喜剧。”蓝志远指指周围的同行。
我点点头,心里对蓝志远的好奇心却更大了。
从那刻起,在体验三路车夫生活的同时,我开始对蓝志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我此次体验生活和对蓝志远的兴趣,直接导致了另一个重大事件的发生,这事件,以及这事件之后发生的事,一辈子深深镌刻在我和蓝月伤痕累累饱经苦难的心里,永世难忘,无法磨灭。
随后的几天,我继续和这帮三轮车夫朋友厮混,通过蓝志远的介绍,和他们交朋友,听他们倾诉自己的酸甜苦辣,同时也初步了解了江城人力出租车的现状。
据我的了解,江城市的人力三轮车大多集中在古城旅游区,因为这些地方坐车的客人较多。从事这一行业的大多数来自农村,其中也不乏本地失业工人。他们没有其它特长,只有出卖苦力,风里来雨里去,为养家糊口艰难奔波着。
蓝志远告诉我,随着公交车班次和出租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加上电动三轮车也参与角逐,人力三轮车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我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16位表示比较喜欢坐的士。
此外,我发现,不少三轮车夫都遇到过不讲理的客人,有的是醉汉,有的人瞎指路,还的人少给钱,但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今年50多岁的古师傅,已在古城周围踩了6年的人力三轮车了。
古师傅告诉我:“刚在古城旅游区做生意时比较冷清,一天下来赚不了几个钱,仅够维持生计,有时会遇到一些人喝醉酒坐霸王车,他们不给钱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有些地方的人还会赶我们走,不许我们在那里拉客。蹬三轮是为了维持生计,最怕遇到不讲理的客人,但是真遇上了也无可奈何,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
采访中我感觉到,这群每天起早贪黑靠出卖苦力解决温饱的人,有心酸,有无奈,但他们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其说他们痛并快乐着,不如说他们苦并乐观着。
我在古城西路遇到经常在这一带拉客的张姨,她就是一位乐观的人。据了解,她4年前和丈夫一起到江城,夫妻俩都选择了人力三轮车这一行。张姨告诉我,蹬三轮虽然辛苦,但干这行很自由,有时候白天累了,晚上就不出车,反正随兴。虽然旁人觉得三轮车夫很辛苦,可张姨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她说夫妇一起蹬三轮,可以贴补家用解决温饱,平时和客人聊聊天,也很有意思。
“大都数客人都很善良,我遇到过不少好心的乘客。”蓝志远告诉我,有一天下着大雨,地上有很深的积水,他在古城东门被一对年轻夫妇叫住,谈好了到古城客栈6块钱。那对夫妇看他蹬车很吃力,下车后直接给了10块钱,还向他道谢,让他感动不已。蓝志远说干这行苦点累点没关系,能得到乘客的认可也算值得。
蓝志远还告诉我,不少外地游客会特地叫人力三轮,游览一江两岸景色。这时不少车夫就当上了导游的角色,给游客讲江城的旅游景点风俗习惯等。
不过也有悲惨的事。
蓝志远又给我讲述了他的一次经历:“去年腊月26,我骑了一天的三轮车,到了晚上8点,一般这时候我基本没力气了,没有特殊情况我也回去吃饭睡觉了。悲剧就在这天发生了,一个年轻人上车要去江边,看他不像小混混,就放心拉上了他,结果半路冲出来5个小混混,一阵乱棍把我打昏,辛苦一天赚的160块被抢了。醒来时我已被好心人送到第一医院,当时满脸都是血全身伤痕累累,医生说假如晚半小时送来命就难保了,抢救花了6000元,住了一个月的院,辛辛苦苦赚的银子都光了,那个年过的真惨。”
我听了不由动容。
不过他们也有安慰自己的方式。
“人生就是这样,蹬3轮的和开4轮的相差十万八千里,也许开飞机的会对开4轮的嗤之以鼻,老子一踩油门够你地上开一天的,哈哈,小心飞地越高摔的越惨,人生之路还是一脚一脚踩出来的踏实。”蓝志远如是说。
蓝志远的话颇有见地,我对蓝志远的好奇心一直在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