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齐泰不再劝阻,别的大臣一时也没吭声。

下西洋自太宗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政;而要改变朝廷大政,显然不是随随便便就说出来的主张。朱高煦刚才只说下西洋,只不过是一项既成事实的大事罢了,他没有决定远征,所以大臣们一时半会没法反对。

大伙儿简单商议了一会儿,便纷纷告退。

鞑靼使节在京师住了数日,最终与大明达成了和议条文。朱高煦也决定,尽快册封阿莎丽为顺妃,并让鞑靼使节旁观典礼。

初秋季节,下西洋的船队已经在太仓附近的刘家港聚集。

朱高煦依旧任命经验丰富的太监王景弘为正使,侯显为副使,并有文官武将多员,海军将士一万余人,将大量丝绸、瓷器、铸币装船。船队抵达龙牙门港之后,还会在那里运上一批胡椒,然后去西面各国做买卖。

人数比往常几次都要少。朱高煦认为,海军一万多人,已经足够应付在海上、港口的防御战,减少人员也是为了降低军费。而规模最大的下西洋,反而在太宗时期,那时候朝廷大概有炫耀武力与财富的理由,把船队组织得异常庞大,声势骇人;如今朱高煦对此却兴趣不大。

朱高煦率大臣勋贵,来到了龙江寺,准备为王景弘等人践行。

王景弘等人,都要从京师这边的龙江港出发。龙江港却只有三艘宝船在这里,余者全在刘家港。实在因为近几年内河上的商船增加得很快,京师附近的所有港口都异常繁忙,如果大批战舰来到这里、势必要先清理商船。

大伙儿来得早,天色才刚蒙蒙亮。王景弘和侯显两个太监便来到了一间斋房面圣,旁边还有齐泰等几个人。

木案上摆着一张海图,朱高煦凭着自己的记忆与感觉,稍微修改过形状。他指着图道:“朕查阅历次下西洋的见闻,改了一些地方,但仍不一定准确。你们带上这张图,沿途继续修缮。”

王景弘上前道:“奴婢领旨。”

图上除了西洋各地的地图,还有一些船队从来没到过的地方。估计王景弘等人也有点困惑,皇帝从哪里得来的图?不过皇帝没说的事,这些大太监一般不会多问。

朱高煦指着埃及的位置,说道:“此地走陆路北上到海岸,那边便是欧洲,有许多国家、大片良田、无数人口。当年蒙古人的军队曾到过那些地方,隋唐时的丝绸之路,货物最远也能抵达欧洲。西方人痴迷丝绸瓷器香料,货物运到欧洲定可得到巨大的好处;今后若是打通了这条路,咱们便可以从较近的地方、开辟海上商路了。”

王景弘与侯显躬身道:“奴婢等不敢辜负皇爷,必当竭力尽心,办好差事。”

君臣之间说了一会儿话,窗外的天色已经渐渐明亮。一行人便走出了斋房,往寺庙外面走去。在锦衣卫仪仗与军队的簇拥下,朱高煦把王景弘等人送到了龙江港,并赐酒践行。

王景弘等再三叩拜,拜别皇帝,到码头上了宝船。

太阳还没出来,江面上有些雾气,宝船上的巨帆陆续升起、在朦胧的雾中显得更加壮观,仿佛高楼耸立,神秘而震撼。

白茫茫的江面上,还有许多船只若隐若现。清早的人声噪杂与远近的铃声,飘在港口中。这样的气氛中,朱高煦在江岸上站了很久,目送着三艘大船渐渐远去。

他看不见船队在海面上的浩大景象了,不过能够想象到、那阔海扬帆的姿态,征程将再次开始。而今后下西洋的大事,已被重新赋予了崭新的意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呜……”一声悠长而遥远的汽笛声,惊醒了朱高煦。他睁开眼睛时,便看见一个年轻的女子坐在对面,她立刻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的脸很光洁白皙,充满了青春活力,看起来非常年轻。

朱高煦随后又看到了、自己枯槁而满是皱纹的手,这时才回过神来,原来他已经很老了。他一觉醒来差点忘了这茬,最近自己是越来越糊涂,经常精神恍惚,胸内也经常发痛。

他想从椅子上站起来,却感觉非常吃力。对面的女子起身过来,好言道:“圣上慢点,奴婢扶着您。”她小荷、朱高煦给她取的名字。

朱高煦终于清醒了一些,想起自己正在一辆去往火车站的马车上。

现在是武德五十六年(公元1465年),朱高煦已经八十二岁,他统|治大明的时间、刚刚过去了半个世纪。

大概是他的身体素质挺好,活得比很多人都长,本有六个儿子、已经老死或病死了两个。嫡长子瞻壑也没能活过朱高煦,做了一辈子的皇太子;不过朱高煦让瞻壑的长子朱祁鋐做了皇储。朱祁鋐也到了中年,今年四十三岁。

而武德初封的那些妃嫔、以及皇后郭薇,也全都先朱高煦而去,葬在了已经修好的皇帝陵寝中,在那里等着他团聚。

年轻时候朱高煦认识的那些人,几乎也老死完了。偏偏他糊涂时,只记得以前那些人,对身边的人反而容易忘。所以每当醒过神后,他难免稍微有点惆怅。

人老了往往喜欢回忆,哪怕他是皇帝。

所以朱高煦想去北|京,顺便看看尚在人世的唯一老兄弟,定国公王斌。

小荷的声音道:“禀圣上,銮驾到京师西站,快半个时辰了。奴婢见圣上睡得香,不忍心叫醒圣上。太子殿下(朱高煦的长孙)言圣上劳心国事,好不容易休息一会儿,就让大家都等着,还叫人去重新调度了火车时刻表。”

朱高煦点了点头,在她的搀扶下慢慢走到了马车门口。这是一辆宽大华丽的驷驾马车,带有轴承的四轮。

不远处一列火车正停靠在轨道上,可能已经停了许久。火车外面的站台上,一队队整齐的将士身穿灰色制服、头戴大檐帽站着一动不动,等着启程前再上车。他们还戴着白色的手套,枪械扛在肩膀上。

近处警戒的人员则穿着锦缎,他们是锦衣卫侍卫。马车旁边还有一群人,这时刚刚跪伏在地,呼道:“圣上万岁。”

“平身,起来罢。”朱高煦道。

朱祁鋐起身后,说了句甚么话。朱高煦现在的耳朵不太灵光,没听清,他便招了招手道:“祁鋐过来,远了朕听不见。”

祁鋐上前重新说了一遍:“请皇爷爷以龙体为重,暂且在京师调养罢。”

朱高煦摇头,他忽然想起自己还有几句话,便转身要重新回到马车上。

祁鋐赶紧扶着朱高煦,让他慢慢往回走。

朱高煦在椅子上坐下,又叫朱祁鋐坐刚才小荷的位置。

祁鋐躬身道:“皇爷爷到了北|京,孙儿一定用心监国,每月将政务卷宗呈送过去,凡大事则请皇爷爷裁决。”

“不用。”朱高煦道,接着便从椅子底下拿出了一个匣子,放到桌案上:“大明是你的了。”

祁鋐愣了一下,忙道:“皇爷爷英明神武,孙儿还得多加学习,多多历练,远不能担当重任。”

朱高煦笑了一声。

祁鋐的腰弯得更低。

朱高煦道:“朕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好像日子不太多了。今后你怕只能边干边学,能不能担当、都得担着。”

大明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风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风云第11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