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的“沙沙”的声音,接着喧嚣声逐渐加大了,宁静的宫闱之间一片嘈杂,突如其来的暴雨愈发凶猛。

朱高煦没多想,端着茶杯便迈步走出了宫室。他站在檐台上,观看着暴雨袭击院子里的茉莉花,以及别的花草,枝叶在风雨中遭受着蹂|躏,剧烈地晃动着。

大雨变得如同倾盆一般,在风中斜飞,飘进了檐台下面,把朱高煦的长袍下摆也打湿了。积水在琉璃瓦之间形成,沿着屋檐如泉水般地落到地上。

他抬起头,仰望着已经黯淡的灰色天空。

这时他感觉到背上一阵柔软与温暖的触觉,姚姬在身后轻轻拥抱了他。俩人一起静静地站在檐台上,看着雨幕。

“今天一大早就很闷热,我早上便预测到了暴雨,果不出其然。”朱高煦随口说道。

姚姬的声音在他的耳边轻轻哼了一声,算是回应。

朱高煦道:“京师就算下暴雨,也无法让人感觉到可怕的东西。”

姚姬轻声道:“臣妾觉得可怕,幸得圣上今夜在这里。”

朱高煦转过头,看着她笑了一下,作为回应。

姚姬的眼珠子向上转动,说道:“像是挤出来的笑容。”

朱高煦只好说道:“下值之后,平素我很少再想别的事。”

姚姬便好言道:“没关系。”

朱高煦端起手里的茶碗,又喝了一口。茶碗放下了一段距离,便如凝固在了半空。他观赏着空中的雨幕,除了在灯光下闪过的雨水,灰色的天空却甚么也没有。..

清晨天刚蒙蒙亮,穿戴整齐的姚姬,已将朱高煦送到了贤妃宫门口。昨夜的暴雨没下多久,但陆陆续续又下了小雨,早晨的砖地地面依旧非常潮湿,朱高煦看见姚姬的长裙下摆已经打湿了。

门外的大轿等候在那里,前后还有一些拿着简单仪仗的宦官,以及提着灯笼随行的宫女。

不远处一盏灯笼,快速向这边移动过来了。朱高煦等了一会儿,便见来人是太监王贵。王贵急匆匆地走到朱高煦跟前,弯腰一拜,双手将一样东西递了过来。王景弘的奏章。

王贵上前沉声道:“禀皇爷,奏章进城时,城门还未开启。因有八百里加急字样,差人坐吊篮进来的。通政司值夜的官员将奏章记录了,但尚未来得及誊抄内容。奴婢传皇爷昨日酉时的圣旨,派人将奏章提前拿进了宫里。”

那些迎接朱高煦的宫人,都守在轿子跟前没动。姚姬也站在身后,没有上前来问。

朱高煦站在原地,立刻拉开奏章,借着灯笼的光看内容。他大致浏览了一遍,便深吸一口气合拢了,然后回头说道:“贤妃快回宫罢。”

这时姚姬正在默默地看着他,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姚姬听到朱高煦的话,便屈膝下蹲,款款执礼道:“臣妾恭送圣上。”

朱高煦上了大轿子,顺手拍了一下。旁边的宦官便喊道:“起!”前后那些身体比较强壮的宦官、便熟练地将轿子平抬了起来。

轿子里轻轻晃动着,但还算平衡。朱高煦坐在上面,再次展开奏章。他身体向左倾斜,借着灯笼的光,细看了起来。

情况很糟糕,朱高煦这阵子的侥幸心落了空。不过好像又没糟糕到、让人绝望的程度。于是朱高煦此时的心情有点复杂,不知该庆幸还是该恼火。

海军舰队确实遭遇了风暴袭击,方位在福建布政使司以南的海面。海军左翼被卷进了飓风之中,右翼得以侥幸错过。左翼船只、人员损失惨重。

王景弘等清点了船只之后,初步确定沉没、倾覆十二艘海船,并有数十条船不同程度损坏。伤亡、失踪的人数暂不能确定,具体名单会在此后奏报朝廷。

海军中军决定,把损坏严重的船只、就近北移到永宁卫港口(厦门),交给左、中两个千户所保管。

剩下的战船,将南行进入珠江口。其中有损坏的海船,会继续北行到广州;因为广州才有较大的船坞、比较充足的物资。广州府的官员将负责调集工匠,对损坏的船只进行修缮。全军将于广东布政使司的各处水域,暂且修整。

簇拥着大轿的队伍,已经从乾清宫西南侧的门、过了一道宫墙。这时朱高煦已经看见前面的乾清门了。

他忽然转头说道:“不去奉天门,去乾清宫。”

旁边的宦官便喊道:“移驾乾清宫。”

朱高煦又招手让王贵靠近过来,说道:“你去奉天门传旨,因为下雨,今日取消早朝。并叫国公、九卿,

以及不在九卿之列的内阁大臣,到东暖阁议事。”

王贵忙道:“奴婢即刻去办。”

从乾清门到奉天门的路很远,王贵先走到地方,然后再传旨让文武们进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朱高煦走到东暖阁外面的斜廊上时,便在走廊上来回踱着步子,并未急着进去。

斜廊上的地面砖石磨损得很光滑,这里相比皇宫别的地方、显得更旧。从太祖时期起,大明朝的皇帝就在这里召见大臣了。

朱高煦反复寻思之后,心头渐渐有了主意。

毕竟海军舰队已经出征,奏章可以批复:让王景弘与陈瑄、朱真二人商议之后,自行决策后续事务。

既然朱高煦任用了王景弘、陈瑄,人又是他自己挑的;朱高煦便不太愿意干涉在外的将帅。因为他认为,海军似乎还有可能继续远征,这时表现出对主事者充分信任的姿态,能够鼓舞他们的信心、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自古君王遥控出征大将,多半都是出于政|治的考虑。这次朱高煦的问题也不例外,海军成败干系朝廷新政。只不过朱高煦愿意自己把政事承担下来,毕竟他自己不用去打仗、只需坐镇朝廷。

同时朱高煦也考虑,王景弘和陈瑄出海之前,该听的话、都听了;现在再说甚么,也没有了作用。而且身在军中的人,最清楚具体的情况。让他们决策,总比舒舒服服住在京师的人凭想象要合理。

朱高煦拿定主意,便往东暖阁里面走了进去。批复重要奏章,还是要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过程得经历一遭。

七月中旬,出征的海军船队,缓缓地进入了珠江口的海湾。

站在宝船指挥楼上的太监王景弘,从高处可以看见三面的陆地了。他在栏杆后面,站了至少已有两个时辰。身上的披风如旗帜一样在海风中飘荡,蟒袍上的图案张牙舞爪,随着袍服的抖动仿佛在活动。

王景弘的脸风吹日晒,更黑了。加上他颧骨较高的面相,这阵子的憔悴气色、让他看起来有点面黄肌瘦。

这时陈瑄走了出来,也眺望了一番远处的陆地,接着抱拳道:“王公公,咱们要到地方了。”

王景弘看着陈瑄点头,便抬起手臂,遥指前方:“右侧那片宽阔的水域,是通往广州府的水路。”

陈瑄道:“我已先派出快船前往广州府,与当地官员商议,安排受损船只停靠的地方。待先锋回禀,咱们便让伤船北行,余部再行安排。”

王景弘点头道:“大帅布置得当。”

俩人忽然没再说话,默默地观望着周围船只的动静。铜铃的声音此起彼伏、各船上的旗帜反复打着旗语,许多船帆已经降下去,无数战船缓缓地向前飘动着。

大明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05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风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风云第105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