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朱高煦顿时转头看她,她的脸有点红、有些紧张,又露出了哀|怨般可怜的神情。

郭嫣轻叹了一口气,幽幽说道:“后来因臣妾非嫡女,圣上娶的人才是臣妾之妹。一切都是命罢,唉。”

“哦……”朱高煦发出一个声音,实在不知怎么回应。

现在说这些,还有甚么用?

以朱高煦当时的身份,正妻娶谁、完全是父皇母后说了算,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新婚之前,他并不知道自己娶的是个甚么样的人,对他来说,选谁好像都是一样的;他确实事先在这御花园见过薇儿,不过当时并不知道那个小娘是谁。

朱高煦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出来,用父母之命来搪塞郭嫣的哀怨。毕竟她说这些话,不是要朱高煦解释;只不过是为了博取同情吧?

这种示弱的态度,没让朱高煦反感。总比她上来就抱怨要好,比如质问朱高煦、害死了她的男人和儿子。

“圣上。”郭嫣在侧后唤了一声。

朱高煦站定转过身,见她正大胆地抬起头看着自己,因为她比朱高煦要矮一些。郭嫣在发现朱高煦似乎无动于衷之后,看不出她是甚么样的心情。

郭嫣隐隐吸了一口气,

说道:“故臣妾并不怨恨圣上,只是失落。您明白臣妾的心么,相信么?”

朱高煦沉默了稍许,点头道:“朕相信。你也要相信,废太子总归是朕的亲大哥,中都失|火之事,绝非朕的意思。”

郭嫣轻轻摇了一下头,又点了头,用哀求的语气道:“当然信……臣妾这样软弱的妇人,对一切都无能为力,心有不平、可能还有点羡嫉,但最想要的是好好活下去。”

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他之前已不太关心、这个已经丧失了所有实力的郭嫣,现在才临时去想此中干系。

把郭嫣送去中都,此事其实也不是他的意思,而是皇后与郭家的意愿。但是,此前朱高煦确实叫司礼监安排人看着她,免得出甚么意外;于是才促成了郭家的意愿罢?

朱高煦清楚了他的责任,也不想推诿到薇儿的头上,他便放弃了辩解。

这时他开口道:“郭夫人去中都既能好好活下去,也能得到世人的称赞(守陵)。朕会下旨,让中都留守司的人,准许武定侯府、皇后派人去中都与你见面,以免你遭人为难。”

“圣上……”郭嫣的脸变得苍白了。

朱高煦好言道:“武定侯是朝中勋贵,薇儿又是朕名正言顺的皇后。你是郭家的人,无论住在何处,也不会受到亏待,不要太担心了。”

郭嫣咬了一下嘴唇,忽然说道:“你好狠心!”

朱高煦没吭声,他好像默认了郭嫣的评价。

在他看来,这个世上总有不公、总有牺牲品。那些失败的人、被边缘化的人,难免丢掉性命,或是因被掠|夺而生计艰难、丧失尊严。完全公平合理的世道,大概只有理想家们在书籍里写的乌|托邦了。

即便身为皇帝,号称恩泽天下,但大明朝包括隐户和妇孺,可能已经有上亿的人口,他真的有能力、可以惠及所有人吗?

朱高煦转过头,对后面的宫人道:“请皇后前来。”

宫人道:“奴婢遵旨。”

等郭薇等一行人过来见礼了,朱高煦便陪着郭薇继续在御花园里散步。走到了那座假山旁边时,朱高煦便驻足不前,若有所思地观望着那座假山。

他转头看郭薇时,俩人对视了一眼,好像都想起了甚么。

朱高煦问道:“皇后那身大小不合适的衣裳,后来放哪儿去了?”

郭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自然要还的……圣上竟记得那么久的小事。”

朱高煦笑道:“怕是忘不了。”

郭薇轻叹道:“蓦然回首往事,居然已经过去了八年之久,却又好像没过多少日子。”

朱高煦道:“世上最公平的事,怕只有这个、让人觉得短暂的数十年人生了。”

郭薇忙道:“圣上必能万寿无疆。”

朱高煦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大明朝东海的季风,在三四月间是偏北风,这个季节从大江下游航行曰本国、船只是逆风航行,并非最好的时间;如果等到五六月间,季风会变成偏南风,航行曰本国变成顺风,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然而朝廷考虑到别的因素,三月中旬便下令、前往曰本国的水师一部准备离岸了。虽是逆风,不过船队仍能以“之”字形航行,只是航行速度会变慢。

外金川门西边的龙江港,今日热闹非常,不仅有军队和朝廷里的人,还有许多围观的百姓。朱高煦也来到了城外,为大伙儿送别。

今天率先启航的水师,是前往曰本国的舰队,所载官兵只有数千人。船只最多的一支舰队是南下的水师,他们将去安南国、西洋,也会在本月出航。

朱高煦先在静海寺接见了率领这支舰队的正使侯显、以及出使曰本国的使者周全,两个人都是宦官。

侯显要做的事,是护送朝|鲜国使节回国,然后护送曰本国使节、明朝使团前往曰本国。

礼部官员与曰本国使节商议之后,双方已谈拢;明军水师不得轻易靠近曰本国海岸,应先派人禀报曰本国官员,得到准许后再让船队靠近、或遵照指示让使团乘坐曰本船只上岸。

周全的公开使命有三件,一是以大明朝廷的名义、去悼念死去的源义满,二是册封新的曰本国王源义持,三是提交明朝的要求,要曰本国政府尽快肃清倭寇。但是朱高煦告诉了周全另外一些密旨。

首先周全要考察,并搞清楚曰本国内的权力脉络、抵抗意志以及武备情况;其次要收集当地的金、银、铜、硫磺矿场的分布。

所以周全率领的使团三十人,人员比较复杂。使团里有文人官吏,有沈家商人(姚芳居然是首领),有工匠,还有曾在云南管矿山开采的官员,以及擅长格斗的护卫武将。

朱高煦在静海寺与宦官、官吏们谈论了一阵,赏赐了酒,并率众去了港口。

港口上吹着江面来的风,周围一片嘈杂。水师将士数千人,大多已上岸聚集,京营官兵送来了美酒,每个将士都能分到一大碗酒。附近还有很多围观的百姓和码头力夫,不过侍卫军设了岗哨,不准闲杂人等靠近。

朱高煦率众端着酒碗,来到了军队前面,他举起碗喊道:“朕祝官军水师弟兄们一路顺风!”

人群里一阵喧哗,将士们喊着谢恩、万岁等话,纷纷抱着酒碗行礼。

就在这时,船上的军乐奏响,众人都陆续回头观望。只见所有战船上,一面面蓝色打底、黄色图案的“团龙日月旗”升起来了,那团龙图、与朱高煦袍服上绣的团龙几乎一模一样,龙盘成一个圆形;而在团龙图中间,是太阳和月亮的图案,象征着“明”字。蓝色的旗面,既可以认为是大明皇权受命于天,也可以认为是大海的颜色。

这种旗帜是第一次出现

。因为朱高煦觉得舰队在海上、需要更醒目的官军标志,便自己设计了这样的国旗。

没一会儿,更让人们稀奇的事出现了。两边来了许多七八岁的小孩儿,大概有数百人,排着队伍朝这边走了过来。

大明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85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风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风云第85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