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这时他见段雪恨穿着一身整洁利索的窄袍,也牵着马走了过来,加入了朱高煦的随行队伍。段雪恨是习武之人,肌肤很紧致,凹凸有致的身段富有韧性。她的五官细看之下,与沐蓁真有几分相似。不过二人的神情举止迥异,若非已经知道她们有血缘关系,不然很难发觉那几分相像之处。

朱高煦见之,下意识便仔细观察她的脸脖,看有没有留下伤痕。段雪恨察觉到他的目光,耳朵和脸颊很快就红了,她的目光闪躲,片刻后伸手轻轻遮掩住了脸颊。

一行人来到了东校场上,校场附近有一片营署;北面还有一些新修的院子房屋,那些房屋是汉王军的军器局、院等官署开办的工坊,负责制造兵器甲胄。

大明各地有很多匠户,隶属于工部,制度承袭于元朝。匠户在洪武末年人数就达到了十五万户。他们和军户一样,不能脱籍、形同奴隶,免费为朝廷服役,官府只给予口粮和盐,且不免除其徭役和田税。

每年有很多匠户逃亡,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个制度尚能维持,匠户人数仍在增加。

云南有一些官办的手工业作坊,涉及营造、纺织、军器、工艺等行业,由各个局、院官署管理。原先这些机构是不该汉王府管的,但朱高煦起兵后,就直接接收了官府的军器局院,让他们召集匠户为伐罪军制造火器。

军器院的一个官员在旁边禀报着,似有为自己请功的意思,“下官等得到守御府南司的命令之后,马上召集人手制作发火机关,起初毫无头绪。下官便向云南匠户发榜,凡能制出火铳机关的人,赏钱二贯!数月之间,便有许多工匠自荐……”

朱高煦听到二贯赏钱,顿时有些震惊,技术创新竟然如此不值钱?不过想到匠户们生计困难,估计两贯铜钱也很有吸引力。

那官员还在旁边滔滔不绝,朱高煦没制止他,径直叫人把新制的火铳拿过来。

待工匠将几支火铳搬过来时,朱高煦拿起来一看,眼睛也随之一亮。

这火铳卖相很好!铜铸的铳管与明军使用的铜火铳别无二致,新的铜管磨得黄亮,十分漂亮;最关键的地方是夹着火绳的发火机关,以及支撑肩部的木头托柄、形状精美有弧度。

只看模样,就好像是一支步|枪!但朱高煦知道它的威力,与铜火铳区别不大,因为铳管是一样的东西;改造的地方只在于那个火绳机关,以及铜铳后部的托柄。

朱高煦立刻双手举了起来,用木柄抵住右肩,扣动了扳机。“咔嚓”一声簧片的声音,上面夹着火绳的小击锤往下一撞;同时一块铁盖子也弹开了,击锤带着火绳击入引火锅内。

“有意思!这玩意厉害……”朱高煦喜不胜收,溢美之言毫不掩饰。

朱高煦问道:“谁制出来的东西?”

官员拜道:“军器作坊里的一个木匠,名叫茂开山。”

“人在何处?”朱高煦问道。

几个人便忙着派人去叫茂开山。不多时,一个年纪约莫二十多岁的年轻汉子便来到营署外面拜见,长得个子高高,皮肤黝黑一身精肉。

朱高煦问道:“你制作的这个机关?”

茂开山道:“小人先用木头琢磨制作,后请铁匠锻制而成。小人亲手刨制了木柄,又用草木灰兑水泡制了火绳。”

朱高煦沉吟了一会儿,转头说道:“叫王府府库拨钱二百贯,赏给茂开山,升茂开山为军器院百户。并造册记下此发火机关的专利之权,以‘开山铳’命名,以后任何人每制造一支开山铳,使用了此机关的技术,便要支付茂开山一文钱;十五年后方止。”

他又指着负责此事的官员道:“你有功,赏钱一百贯。”

茂开山大吃一惊,愣在那里似乎不敢相信富贵天降。稍后,他才忙跪伏在地,大声道:“小人谢汉王恩典!”

朱高煦指着旁边的宦官道,“他叫王贵,茂百户以后有事可以告诉王贵,并到王府内走动。”

说再多也没用,关键是给予实实在在的好处。朱高煦便不理会茂开山了,下令道:“装填弹药试发,反复试,记下使用次数;何处坏了,便继续改进。然后再投入作坊大量制作。”

“下官等遵命。”

两个军士遵命拿起了“开山铳”开始装填火|药铅弹,方法与铜火铳差别不大。唯一的不同,铜火铳要放引线,而开山铳是在引药锅里倒火药。

过了好一会儿,朱高煦便看见两股白烟腾起,“砰砰”两声巨响,火铳成功击发!

朱高煦仿佛回到了刚分封到云南府的日子:天气好便出门活动一圈,然后回到王府,生活规律大多如此。但又似乎很不相同,大概是心境不同了。

当年他对于很多事都无法自主,要看父皇和朝中的态度,不过烦恼也没如许多。而今正好相反。

朱高煦离开校场回到前殿书房,他习惯在这里做事,许多东西放置的地方也顺手。

从雕木门走进去,正中间放着一张红木长方形书案,后面放着一把铺着蒲团的椅子。书案前面还有一些高低不同的腰圆凳和一张圆桌。

东面有一排挂着浅灰色纱丝帷幔的木窗,正对着那边的廊房天井里,能看到小院子里种的花草树木。西面还有道门,里面是无窗的储物室。

除此之外,靠着墙壁放着几副大书架,上面放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卷宗、古玩瓷器。不过上面摆放的书籍,大多朱高煦是不看的,只有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拿上面的书来看。几乎属于摆设。

及至下午,李先生拿着一叠公文奏报进来了,他把东西堆在了书案上。朱高煦用头做了个示意的姿势,李先生抱拳一拜,便在书案前的凳子上坐下。

戴着铁面具的李先生,看上去有点诡异。

朱高煦瞧了他一眼,便开口说道:“上午我去看了南司呈报的火铳‘开山铳’。开山铳的杀伤力与军中铜火铳没有甚么不同,不过得益于双手持铳可以瞄准,精准应有提高。假以时日,让各局院制造出更多开山铳,再等火器兵熟悉使用之后,对下次大战的胜算必定大有裨益。”

李先生戴着面具,除了他的眼神、别的表情无法被人看见,他沉吟道:“下官估算,汉王军人数,已超过三十万。依照王爷起兵之初颁布的法令,所有隶属汉王府的军队,在行军、作战时,军士每月有额定军饷价值一贯财物。而今的形势紧张,不能让将士屯田;我们发军饷,每月最多得需三十万贯之巨!

以西南三省各地府库的收入,收支差额极大,恐不能久持。原先预计能维持一两年,现在肯定是不行了。”

朱高煦问道:“还能维持多久?”

李先生道:“待四川布政使司、贵州都司的奏报汇聚之后,长史府才能算出结果。但只消估计,我觉着最多还能维持数月,不到半年,我们必定连一文钱军饷也发不出来了!”

朱高煦沉默下来。他不能怪李先生,刚开始的时候李先生就提醒过他的。当时李先生提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维持不下去的时候,只有翻脸不认帐。

大明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52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风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风云第52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