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部将这才惊叹道:“未想高阳王一战,竟有如此多门道。”

徐辉祖目光炯炯有神,情绪激动道:“此战甚是精妙!俺反复推敲过其中过程。高煦不止勇猛,更是非常擅长捕捉战机,时机掌握得精准不差分毫!

他先分兵攻官军伏兵,引援兵来救;等官军援兵一动,正在半路,便侧击其阵。此时阻击延缓了官军增援,使伏兵坚持不住溃逃。然后高煦回师合击伏兵,将官军伏兵聚|歼!

俺常言燕王善迂回背击,而今观之,其子高煦用骑兵更加灵活精妙。”

徐辉祖握着拳头道:“这才是俺的对手!若是用牛刀去斩那些无名之辈,岂不无趣?”

徐辉祖此时十分兴奋,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出征干|仗的机会,只等着大干一场,对手越强,他越高兴。

徐辉祖仰头叹道:“想当年,俺先父以数万骑,大败元鞑六十万众,真乃气吞山河!俺等岂能辱了先父威名?”

他的模样,仿佛想要一举把燕王二十余万人全部吞了一样。

不料徐辉祖刚过大江,下船后脚还没站稳,便有一艘小船过来。上面走下来一个穿着布袍的文士,上前附耳道:“黄子澄回京了。”

徐辉祖的浓眉一颤,得意的神情已消失不见,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镇定道:“俺打俺的仗,不管他便是!”

当晚徐辉祖在江北扎营,他便连夜查阅塘报,对照地图熟悉军情。

徐辉祖认为:既然徐州闭城死守,南北又有官军逼近,燕师绝不会强攻徐州城。燕王围城,目的只有一个:筹粮!

真正的大战,肯定不是在徐州干。燕王若让燕师在徐州城下、形成被内外夹击的局面,他就不是燕王、也不可能打到徐州来!

徐辉祖把手指重重地敲在地图上的睢水位置,“咚咚”两声。

平安部从北面来,他徐辉祖和何福合兵从南面至睢水,两军在睢水一线夹击燕逆,这将是一场让燕逆进退维谷的大战。至于什么防守,并不是徐辉祖的风格,他只想以京营精兵配合平安等的人马,径直把燕师干|翻!

徐辉祖又详细推敲算计了一番,谋划妥当,这才想起……他并不是此战的主帅!只是江北京营的总兵官。

次日天刚蒙蒙亮,军营里才吹起号角。徐辉祖便在奋笔疾书了,他一连写了两封信,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写好,然后漆封。

传来亲军,徐辉祖便道:“两封信,一封立刻送给盛庸;一封送回京师,交给齐泰。”

俩人分别接了书信,抱拳执军礼道:“小的领命!”

徐辉祖见信使出帐,脸上再次露出了志在必得的微笑。

盛庸乃“平燕大将军”,在前线的兵权极大。徐辉祖与盛庸一向关系很好,这不是重点,关键是他非常相信盛庸对战局的审时度势。盛庸不会拒绝这个方略。

还有前兵部尚书齐泰,盛庸与他来往不多。但两个月前齐泰拟出“上下夹击,长远攻守”之策,让徐辉祖对他刮目相看……此略算不上多高明,却没甚么问题,那是因为齐泰对燕师的动向有充分的了解。如此看来,齐泰和别的文官并不太一样。

徐辉祖难得地认同一个当今朝廷的文官,又琢磨自己的“睢水之策”与齐泰的大略相符,齐泰也应该不会反对。此时齐泰虽已卸任兵部尚书官职,但在圣上跟前,依然是一个很得信任的重要大臣。

徐辉祖走出大帐,脸上的疲惫、马上就因为恢弘的军营场面消解了,他重新精神抖擞。

苍劲的号角,在徐辉祖耳中是最美妙的音律。朦胧的清晨,将士矫健的身影印在天幕,是最动人的丹青。

“喀喀喀……”步军的脚步声,振奋人心。徐辉祖眯起眼睛,欣赏着那整齐的队列。远处的骑兵在聚拢、奔跑,轰隆隆的马蹄声充满了力量。

徐辉祖从亲兵手里接过缰绳,比周围所有人都高大魁梧的身躯,却非常灵活,轻松便翻身上马。一众马兵跟着他策马冲出行辕,在宽阔的军营中四面巡视。

他抬头看着人马中的写“明”字的军旗,追溯着这面旗帜曾经席卷九州……以前有人问徐辉祖为甚么大义灭亲,为甚么苦苦忠于朝廷,他解释不出来,只是一言难尽!

徐辉祖策马冲过一片步骑大阵,大喊道:“大明军魂不灭,明军必胜!”

四面陆续传来了呐喊声,“必胜!必胜……”喊声震动天地,此起彼伏,阵仗十分恢弘。

京营官军长驱北上,兵、马养得体壮膘肥,甲胄兵器十分精良,携带新的火器无数。又有城隍神灵的嫡长子徐辉祖为帅,一时间士气非常强盛。

时平安军正在从济宁南下;何福军从淮河附近北上,徐辉祖也很快行军赶到。燕师在徐州已成上下合围之势,大战愈来愈近了。

“高煦在徐州一战,连你大舅也极力夸你。”燕王看向朱高煦。

徐辉祖夸他,燕王怎么知道?朱高煦立刻想到了奸谍,消息来得还真快……父王不仅是在战场上善战,布置奸谍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常能提前知道官军的部署。

他还没开口,燕王稍微一顿,又道:“高煦善用骑兵,你的兵太少了,张武!”

张武出列道:“末将在。”

燕王道:“你与本部一十二冲精骑,此后跟随高煦,受他统领。”

张武抱拳道:“末将遵命!”

张武现在已不是护卫千总,之前因为朱高煦极力为他表功,后来又几番立功,此时已升任都督同知;手里掌握着北军最精锐的骑兵多达近五千骑!

而且张武与朱高煦私交不错,燕王忽然大大加强了朱高煦的实力……朱高煦不得不猜测,局势可能要严重了!

对于燕王需要他时、就对他很好的干法,朱高煦倒不是很在意,毕竟他自己也很想帮燕王早点打赢这场战争。

对于“靖难之役”,朱高煦最多的是担心出什么差错,导致大家一块儿完蛋!还担心妙锦在酒窖里节外生枝,又挂念着京师的姚姬……总之他很想赶快熬过这段日子,先体验一把亲王的滋味再说。

朱高煦便抱拳道:“儿臣一心只想父王早日获胜,无时无刻不顾念着竭力为父王分忧!”

燕王朝他点点头,这时果然便道:“俺刚得到一些消息,情势愈发紧急。俺军想长驱直下淮河,恐怕还不成,得先打一场大战!”

他转头看了一眼金忠。金忠拱手作揖,便面向诸将道:“盛庸在夹河大战后精锐尽丧,正在聚集乡勇,部署淮河防务。此时北面平安军已出济宁、过黄河;南面徐辉祖、何福援军过了淮河……”

“咱们已得到确切消息,朝中已有人猜到我师‘临江一决、急趋京师’之方略,故官军并未向徐州增援。”金忠举起双手往中间一合,“而欲在睢水夹击我师!”

金忠又道:“王爷之策,欲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应对。我师先在淝河设伏,击溃平安;然后再东下睢水,迎击徐辉祖、何福部,以瓦解官军对我师的围追堵截,然后渡过淮河!”

燕王道:“尔等可听得明白?”

众将纷纷抱拳道:“末将等听明白了!”“王爷英明!”

时燕王已筹集到了大量军粮,于是北军陆续从徐州撤围南下。

大明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风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风云第1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