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二人前后走到了中门楼,王贵转头沉声道,“王爷很信任杜姑娘,杜姑娘莫辜负了他。你若见到什么,不该打听就别打听,不该说的就别多说,明白么?”

“明白了。”杜姑娘心里疑惑,但马上答应下来。她心道:难道内厅有甚么见不得人的事?

她也不多言,默默跟着王贵,从檐台廊道走过去,便在一颗桂花树旁边,进了一间屋子。

王贵很快就离开了,杜千蕊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一圈,发现这里比外厅的厢房更大,有隔扇暖阁、旁边还有耳房。

郡王府上的房子与普通民宅最大的不同,便是舍得用大木料,房间宽敞明亮。杜千蕊看了一眼几案上方的窗户,果然很宽敞。

旁边有一张塌,杜千蕊便在榻上坐下来,顿觉十分柔软舒服,干脆慵懒地侧身躺倒。内厅里比前厅更安静,杜千蕊靠在榻上就不想爬起来。

等她醒来,才知道自己不知时候睡了一觉。她坐起来一看,外面已经光线朦胧,她的身上盖着一床羊毛毯。

一条腰圆凳上放着一叠衣服,桌案上放着一个食盒。杜千蕊打开食盒一看,里面有个白瓷碗,装着葱炒羊肉和白米饭。她伸手端出来时,感觉还有点温热。

房间里就有炉子和铁水壶。杜千蕊吃过饭,便忙活着烧水沐浴更衣,把风尘仆仆的衣裳换下来……忙活了一阵,她才发现,内厅里果然一个人都没有见着!王贵之前说的话,似乎并不是说说而已;但除了不见有人走动,杜千蕊并未发现什么蹊跷之处。

天黑之后,房门“笃笃笃”响了几声,传来朱高煦的声音:“杜姑娘还未就寝?”

“没呢。”杜千蕊忙答道,“王爷稍等……”

她飞快地跑到梳妆台前,伸手把一头青丝挽起,对着模糊的铜镜仔细看了一番,这才赶着去抽了门闩。

朱高煦站在门口,俩人面面相觑,杜千蕊目光闪烁、急忙避开了。他说道:“我忽然想到一件事没问你,我进去说?”

杜千蕊脸一红,慌张道:“哦!王爷快里边请。”

“时辰不早了……”朱高煦掩上房门,在一条凳子上坐下来,沉吟道,“先前我回顾了几遍去京师的经历,想到一些地方有点蹊跷,便赶着想和杜姑娘谈谈。”

杜千蕊轻声问道:“甚么蹊跷哩?”

朱高煦沉吟片刻,说道:“那天你们在江东门外等我、我却没来。庆元和尚来找你们,说了些甚么?”

杜千蕊伸手揉着额头,回想了一会儿,道,“庆元问我们,‘钟公子’那几天有没有见过甚么人?我想起王爷抱着那只猫出门,就说可能见过一个人……”

朱高煦点点头:“鸡鸣寺的小尼姚姬在寻猫时,我看见她了,但杜姑娘当时不在阁楼上。我也是忽然想起这细微之处。”

杜千蕊轻声道:“庆元又问见过的人是谁,我说没看见。后来他又追问,我想起鸡鸣寺的小尼,便说了她。”

朱高煦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阵,他才开口问道:“我未如期到江东门外的客栈,你们一定很担心,杜姑娘最担心甚么?”

杜千蕊立刻答道:“彼时我怕得很,最担心的是王爷是不是被抓住了!”

朱高煦又沉默下来。

提到那个小尼姑姚姬,杜千蕊情绪也很复杂,她一边觉得姚姬可怜,一边又忍不住有些许敌意。不知道为何,杜千蕊连姚姬的面也没见过,可就是不喜欢她。

或许因为姚姬救过朱高煦,而杜千蕊没有。

但其实这一切都是没有用的。杜千蕊自从跟着朱高煦离家,便决意委身于他了……但她很清楚,高阳王会有一个郡王妃,绝对不是她,也不可能是姚姬。

杜千蕊早已知道富贵人家大多三妻四妾,但无论说多少道理,想到朱高煦和别的女子亲近,她心里不可能好受得了。只是没办法罢了。

朱高煦之前就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庆元能那么快找到他,实在太厉害!不过原来是以为运气好,正巧杜千蕊提到了小尼。

但是,现在朱高煦从杜千蕊口中得知:提到小尼姑姚姬的存在,并非杜千蕊的细致,而是庆元的诱|导!此事想来就更蹊跷了,那庆元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竟能料事如神?

不过朱高煦也无法确定什么。

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想象:假设姚姬和庆元本来就认识,她先去找庆元和尚,告知朱高煦在她那里;那么这一切不是就更加顺理成章?

庆元是燕王府的奸谍,那么姚姬也是?既然如此,她为何不亮明身份,以至于多费周章?

朱高煦很困惑,一时不能想通。

他从腰圆凳上站起身,又好言问道:“这间屋子,杜姑娘住得习惯么?”

杜千蕊轻声说道:“比外厅的厢房大,谢王爷厚待。”

“一路舟马劳顿,杜姑娘也早些歇着罢。”朱高煦道。

朱高煦回到自己卧房里,感觉身上疲乏,却因想得太多久久无法入睡,感觉十分难受。难受纠结的不仅是身体,连心里也同样如此。

郑和却没能有丝毫休息,从北平出发,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到了滹沱河燕军大营。

燕王见到他,便叫将士退下,只留下心腹文武。郑和立刻向燕王禀报了京师详情,说完又道:“在京师忽然出了点差错,高阳王危急之下,没能见到都督陈瑄。”

“无妨。”姚广孝的三角眼愈发亮了,“只要将来形势有利,陈瑄自有人去说服!王爷大可不必担心。”

“嗯……”燕王发出一个声音,好像是赞同、但也可能不是,他一脸沉思的样子。

郑和说完了高阳王如何惊险、后来藏在棺材里才侥幸脱身,此时此刻也不知道燕王作何感想,是否觉得亏待了高阳王?

郑和无法揣度燕王的心思,但在他的心里,燕王的三个儿子中,高阳王出力最多、也更卖命,另外两个王子几乎都躲在北平!

但是郑和怎么想并不重要,他也不可能去劝燕王……燕王身边的心腹谋臣可以评论几个王子,但郑和却万万不能!毕竟谋士虽近,却难以靠近燕王的起居衣食;无论出多少计谋,最后决断也也只能燕王自己。

那宦官黄俨也是燕王心腹,现在却被派去服侍三王子了,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缘故?黄俨对三个王子的亲疏,是有明显倾向的。郑和想到这里,暗自期待着黄俨那厮的下场。

此时姚广孝也住了嘴,没有继续不厌其烦地劝说。

其实燕王能派二王子以身犯险,心里应该有定数了。果然他开口道:“山东不拿下,俺们的退路并没有了,盛庸随时可以西出,切断俺们的粮道和退路。”

姚广孝的声音道:“临江一决之策,原本是没有退路的方略;奉天靖难,一开始就没有退路了。王爷何必再想着退路?”

燕王缓缓踱着步子,走出了大帐,郑和等人便跟了出去。

时天色渐晚,滹沱河对岸的火光如火龙一般映在天幕,天边一片橙黄。

天气已经渐渐热起来了,虫子不知何时吵起来的,等注意到那声音时,草丛里、墙角间已四处可闻。

高阳郡王府园子里的百花凋零,树梢的叶子长得茂盛绵密,杂草从石径下面的各处缝|隙长了出来。朱高煦便在这条石径上,一面走一面看着水波荡漾的湖面。

以前逾制修建这园,确是有点不容易。但朱高煦还很少到这里走动,看样子几乎都要荒废了。

大明风云》小说在线阅读_第1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西风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风云第1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