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应该赚翻了吧?”
“奉劝那些因为好来找乐子的朋友,这是一部非常无聊的片子,你除了恐惧,什么也感受不到。”
“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这部电影,这好像变成了一种潮流?”
尽管这部电影遭到了无数人的吐槽,但它的票房依然很高,周一这天又拿下了接近一千万的票房。没错,它是部“烂片”,但它的“烂”不是定义于影片质量问题,许多观众都还觉得挺新鲜,喜爱恐怖片的人还把它奉为神作,人们只是受不了自己被人玩弄了。
不少院线见到女巫大火,还加大了排片,力图让它捞到更多的票房。《女巫布莱尔》是那种捞一票走的电影,指望它长久火下去成为影视经典是不可能的。
这几天,保罗的心情本来会很好的,因为《凶手》的票房不错,达到了他的预期,最终拿下一亿美元的票房不是很难的事情。他心里唯一感到不舒服的是女巫这部电影,把他所有的风头全都抢走了。
近期的影坛和媒体似乎忽略了《凶手》,忘记了它在电影节取得的荣誉,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女巫的身。大家都等着环球给出一个解释。
因为女巫已经触碰到一些人的G点的,让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按照环球的说法,如果这是真实纪录片,那代表女巫是存在的。但这种荒谬的说法除了一些爱好神秘学和喜爱灵异的人相信,大多数接受了现代教育的人都保持质疑。
之前争执得热闹,那只是因为电影还没映,那些不相信女巫存在的人都懒得去辩解这种弱智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意义。现在电影公映,让这些人不得不站出来质疑环球的动机了。
把话好好说清楚,“女巫是否存在”这种问题可不是小事,足以颠覆大多数人的三观的。
不过环球可不想现在结束了,这场舆论闹得这么大,正是为电影赚取关注度的大好机会,无论相信与否,总会有好的观众被吸引到电影院里。
于是乎,女巫的票房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升着,第一周结束后,票房一度超越了六千万美元!
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地都引发了一股女巫狂潮。美国这么大的社会舆论,时时刻刻都在吸引全世界观众的注意,其他国家的人也知道这部打着真实纪录片标签的电影正处于影坛的舆论旋涡之,甚至已经跨越了影坛,成为了现象级的热点。
女巫,到底存不存在?
这是全世界很多人都无关心的问题。
在这股舆论狂潮,许多原本很亮眼的东西都失去了色彩,被风头正经的女巫压下一头,成为了配角。
如乐坛,连公告牌发布新的周榜时,原本挺受关注的榜单少了许多关注,人们都纷纷跑去关注女巫了,谁还管这周谁拿了第一?
柳翩当然还是要关注的,丹尼斯和他的经纪人也在时刻注意。但结果注定是一喜一悲,喜的是柳翩,悲的是丹尼斯他们,因为这一周的榜单,柳翩的新专辑蝉联了冠军,他的三首新歌甚至还霸占了单曲榜前三。
也是这时,柳翩在发了一条推特,顺手还发表了一首新的免费歌曲。
而当丹尼斯和他的经纪人听到这首歌后,脸色瞬间黑如锅底。
“欺人太甚!”丹尼斯在公司大吼大叫。
“太过分了!”丹尼斯在他的房间大发雷霆,面色难看得跟看了《女巫布莱尔》似的。
他盯着经纪人,气愤道,“这半个月,最让我不爽的只有两件事,一个是我为什么要去看《女巫布莱尔》这种狗屎电影,这电影糟糕透了,吓得我现在都没缓过来;二是这个叫柳翩的华夏人为什么这么嚣张!他的专辑为什么还待在第一名?”
经纪人干笑道,“有可能是公告牌搞错了吧。”
“你的意思是,公告牌连续两周都搞错了?”丹尼斯瞪着双眼,“你特么在逗我?”
“呃...”
“你不是说他刷榜了吗?现在可不可以给我一个解释?”
经纪人头大如斗,无奈道,“好像并没有刷榜,华夏人在他们国家能买到专辑,不用特地来美国站。如果公告牌把华夏地区的销量统计进去,我估计....”
“什么?”
“前几名加起来的销量才顶得他一个人。”
丹尼斯:“......”
帝保佑,幸好公告牌只统计美国地区的销量。
“但我还是没干过他。”丹尼斯皱着眉头,“他一个新人,哪来这么大的号召力?”
“这已经不是新人不新人的问题了,因为DJL创造了一个现象级的音乐热潮。”经纪人无奈道,“他的说唱《lovethewayyoulie》火遍了全世界,他新专辑的歌也在全球火了。这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你知道的,每年都会冒出几首现象级的音乐作品,这些歌不是歌手的名气能束缚得住的,算是新人也能一夜爆红。去年那首西班牙语的歌曲不火遍了全球吗?它的作者在美国没什么名气,只是在西班牙有名而已,他的情况和DJL很相似,都在各自的家乡有很高的知名度。”
丹尼斯稍微冷静了一点,“你的意思是,他用他的作品,打败了我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人气?”
“不不不,这不具有针对性,只是这几首歌而已。”经纪人安慰道,“丹尼斯,你在美国的名气肯定是远超柳翩的,你要相信,不少人都是跟着潮流,什么歌火听什么,事实他们连歌曲的作者是谁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作者是一个华夏人。”
这番话让丹尼斯听了很舒心,但想到柳翩那首diss的rap时,脸色又变得不好看了。
柳翩曾经因为歌榜背后操盘奖项,写了一首《外婆》怼了他们一顿,但那首歌真是算特别委婉的了,拐弯抹角地嘲讽,是不点名道姓。华夏的diss大战真的是风声大,雨点小,面有人管着,稍不注意被封杀了。
而欧美却非常暴力。
当年席卷全美的东西海岸diss大战,让无数说唱歌手都深陷其。双方是超级版地打嘴炮,不仅要指名道姓地骂人,还要搞点个人主义的flow,骂得要让人听了,还陡然觉得这骂得真特么带感。
后来,嘴炮演变成武力,几颗子丨弹丨带走了领军人物。
这个故事告诉柳翩,在美国diss人不犯法,政府不会管,但是骂得太过分了,会挨枪子的。
柳翩可不想被枪杀于街头,连个收尸的都没有。
他的这首diss叫做:《NotAlike》,经过了细微的改动,把一些不符合目前背景的歌词改了,把里面出现的人名也去掉了。
柳翩想了想,还是没指名道姓。懂的人自然懂,总会有人对号入座的。
而当他这首歌面世后,也瞬间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柳翩的粉丝听完后,感叹柳翩说唱之牛逼;喷子听完了,脸都黑成了猪肝色。
“TayKeith,****theseniggasup
TayKeithondabeat!
Yeah
Braindead,eyedrops
Painmeds,cyclops
Theybed,iPod~~~~”
耶!嘲讽模式开启!
大脑死亡,眼珠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