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到了果阿,一个典型的热带海滨城市。空气湿润,也不是很热。第一印象比较好。或许是靠海人的天性吧,乐观的很,热情的很。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公交车开着音乐的,并且开的声音是那么大。放的全是宝莱坞的,倒也让我对印度音乐有了兴趣。

海边的小旅馆,价位适中,毕竟我们只是穷学生嘛。一个三人间要我们80元。并且是在沙滩上的,很高兴。唯一不好的就是没有电视没有空调。不过也没啥。

我们在果阿呆了三天,去了三个海滩。其实我们应该呆11天的,因为有11个海滩。

我们第一天住的地方是colva。最靠近madgao的海滩,也是当地人最常去的,因为近嘛。这个海滩没有太多的特色,我就不介绍了。但是夜里在海滩玩耍还是挺舒服的。毕竟这里的海滩开发程度最好,一切设施娱乐活动还是很丰富的,价格也算适中。

第二天,我们去了传说中最大的市场。名字我也记不住,反正是我欧洲同学强力推荐,据说在每一本关于果阿的旅游向导的书里,都着重笔墨描述推荐这个市场。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和我激动的同学坐在2个半小时的公车里。慢慢的我感觉身边的白皮肤多了起来。我心想看来这个市场还真是有名啊,要不怎么这么多的欧美人呢?

小巴一停,我们下车。瞬间发现这里很多骑摩托车的白种人,而且是非常多,占到我看见所有骑摩托车的人的70%以上。我们步行在35度的日光晒干的土路上,半小时后,看到远处很多大棚。哇那就是大市场了啊!!

等我急冲冲的赶到以后,却是大失所望,大大失所望!!这个号称世界上最有特色最有文化气质最不能错过的大市场,竟然就是一个旅游纪念品的集中地。对于欧美人似乎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的工艺品,纪念品并且露天的讨价还价是多么的惊奇,但是对于一个中国人,娘的,我花老长的时间就是为了看几个摊儿???

去球吧!!!

但是来都来了我还能怎么办呢?我就看那些也曾经出现在成都,或者康定,或者西安的小东西。但是在转的途中,我就发现有很多西藏的饰品。再看摊主,有很多明显的藏族人在售卖。心里还想:唉,从荷花池进得货不?

当然,在印度的藏人不全是当很多都是追随大蛤蟆一起出来的,所以心中多多少少的有点讨厌,所以连搭理也不想。后来想想,应该和他们聊聊才对的嘛!

我这个倒霉孩子看过了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纪念品市场后,对这个果阿之行已经不抱有什么幻想了。一种巨大的受骗感涌了上来:这有啥可看的嘛,怪不得我这个热爱旅游的人在国内压根就没有听说过果阿这个地方。但也奇怪,咋就这么多欧美人士这么推崇呢?同学告诉我,在6070年代,果阿简直就是嬉皮士的天堂。他们一方面喜欢悠闲无拘无束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又很喜欢印度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对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再加上,果阿有很好的沙滩,适宜的天气。最后是印度人对白种人的一种皮肤崇拜,导致越来越多的嬉皮士来到印度。他们在这里有很多荒诞不经的故事,要是发生在中国估计早几百年都被驱逐了。但是在印度,这种事情不仅被容忍,还通过不同的管道对外宣传成为了一种文化。那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

我粗略的看了看,这里最多的还是美国人。而且是大胡子纹身的美国人,其次就是大腹便便的俄罗斯人。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所有的白种人。毫不夸张。以至于有时候我走在海边还在幻觉我是不是在普罗旺斯的沙滩。当我看到晒太阳的女士还穿着衣服我才知道这里一定不是法国(因为在法国南方的海滩,解衣晒乳是司空见惯。完全没有色情的成分,大家不要多想)只是这里的海不是非常蓝,而是有些发绿甚至发白。

这里的游客种类不多,除了嬉皮士,就是来躲冬天的北极人,要么就是我们这种学生。印度当地旅游的很少。一到晚上,就是白魔乱舞的时候,嘻嘻。

由于这里有嬉皮文化,而在我看来嬉皮是典型的装逼文化或者逃避责任文化,所以这里的氛围多少有点颓废。大胡子,长头发。唉在法国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嬉皮啊!!

下节继续

印度的咪咪眼?

似乎很少

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小孩子,似乎眼睛都挺大的。而且单眼皮主要都是东亚的孩子

法国人,印度人,北非人,基本都是双眼皮

我不懂,所以不好说

宗教这个东西,确实是印度人完全不能缺少的。虽然贱民还是存在,但是现在这个差别已经越来越小。在城市中,似乎只有少数高种姓的才强调吧?而大多数人对于这个,还是希望仅仅存在于宗教中,而不是在生活中体现。这也算是全球化带给印度的好处吧。

中国人自古就有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而且每一个反抗者都被看作英雄,这点蛮有意思的。

在国观,还有一个拉胡尔甘地的帖子,大家不妨看看。那个帖子也非常的好,对于战后印度政治性格的解析很透彻。

幸亏中国出了毛泽东。他虽然也有错,但是确实是彻底的使人平等起来。对于他老人家,我没有什么资格评价。所以大家在我的帖子最好也先不要评价了,呵呵、谢谢了

111的看法和我是相同的。不要怕竞争,竞争也不是我等就能避免的。我们在有优势的时候就应该利用优势去占领更大的优势。印度现在天天嚣张的很,一是没有底气,二是没有顾及。真的发展起来了,他再嚣张那只能说这个国家太简单了。大家都穿鞋,那就打不起来了。只要我们穿的比他的好就成了。毕竟穿鞋是人家的追求也是权力。你不给他造,他自己也会买。买了别家的更不会买我们的。我们在这点上是吃过亏的,也有过经验的。不妨把经验总结一下用到印度身上嘛。当然不要太让别人吃亏,吃了大亏,朋友也会变敌人,更何况本来就比较敌视的呢。通过一定程度的利益让渡,让对方感受诚意啊。其实敌意不是无缘无故的,要不就是历史纠葛,要不就是故意引导,或者是有人挑拨,再不是就是彼此不了解。咱们就是把历史的纠葛暂时的搁置,用自己的力量影响印度媒体,用利益和诚意化解挑拨,再更多的派人去印度让国人和印度彼此增进互信。四管齐下,不敢说打造一个友好邻邦,起码不给我们惹事就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个敌人,自己赚钱。何乐不为呢

190707算是说在点子上了。我的家境就不具体透露了,总之也是工薪阶级。咱也不是爱造爱乱花的主儿,生活习惯还算节省。这一方面是因为家里的条件支撑不起奢靡的消费,另一方面跟个人习惯有关,在就是跟法国三年,被欧元把消费给限制了。但是到了印度,忽然发现这儿的消费水平跟国内差不多,自己竟然成一款爷了。要知道欧元兑卢比是60比1啊。人民币也6,5呢。总算可以没有花钱的罪恶感了,挺满足的。相比较法国和印度,我还是觉得国人能花钱,爱花钱。再加上在国外的孩子家境一般都是中等以上的,感觉相当的好啊。现在国人真的是有钱了,呼啦啦的都往外跑了。或许有贪官的成分,但是更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出国旅游居多。

菩提树下,恒河岸旁:我的印度行》小说在线阅读_第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小扁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菩提树下,恒河岸旁:我的印度行第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