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镇上,老彭叫小辛带着三人去灾民临时安置点,他和我找领导汇报情况。
今天又来了一队消防官兵和外地的民兵,还来了一支医疗救护队。
虽然一切还很简陋、条件艰苦,但比起我们昨天刚来时,已经是两重景象了,就连镇上居民也被发动起来,积极开展自救和他救。
其他村的村民陆陆续续转移到镇上,灾民挤满了每一个“安全”的角落,连镇外的麦田里也搭起了花花绿绿的临时居住的帐篷。
县地震指挥部接到乔公镇报告的情况后,组织了大批的物质及时运到,缓解了这里的压力。
部队又增加了一个连的兵力,和张大彪排汇合后,与消防官兵、民兵,以及镇干部,组成了一线搜救队。
这些天已经下到各村继续开展救援行动。
乔公镇的秩序在军民共同努力下,从混乱无序变得井井有条。
后勤保障、医疗救护、灾民安置、数字统计等等都有专人负责,县委明确指示乔公镇的救灾由许昌、杨大鹏负责,临时代里书记、镇长职责。
杨大鹏更忙了,我心里虽然焦急,也只得暂时搁下,帮助后勤组登记灾民情况,统计、发放救灾物资。
从现在初步统计的数据看,乔公镇8267人,死亡和失踪2800多人,受伤的不计其数,无法统计。
需要镇政府安置的灾民3520多人。还有源源不断的灾民向镇所在地转移过来,灾民的临时安置压力十分巨大。
第三天的天气有点不正常,早晨起来就感觉特别闷热。
根据上级传来的天气预报,今明两天本地区有大到暴雨,极可能暴发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二次灾害形势严峻,转移尚在山里的村民已经刻不容缓。
杨大鹏脸色越来越严峻,嘴皮上急起了血泡,我看得不忍,提醒他多喝水。
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每个人的神经、体力都到了极限,现在都是超负荷工作。
必须赶在下雨前解决灾民的住宿安置问题。
杨大鹏对许镇长说:现在最缺的是帐篷。
食品和饮水可以支持到明天傍晚。
老许,咱们商量商量,等县委的救援已经来不及了。
老许皱着眉。
我想起出发时沿途看到村民搭建的简易帐篷,建议就地取材,发动灾民自力更生。
二人一听高兴不已,立即安排去落实,灾民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把那些倒塌的老房子里的木料清理出来,在麦田里很快搭起一排排整齐的简易住房,上面用遮阳布一覆盖,既安全又透气。
第二天一大早,我正忙着清点物资,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伸头一看,原来是张大彪等几名战士用担架抬着受伤的村民冲了过来,看样子很严重。
镇医疗救护点很简陋,只能进行简单的包扎,这位受伤的村民年龄大,腰部、双腿受了重伤,可能是骨折了,必须马上送县城,否则会有性命危险。
我心里一动,寻思这里已经走上了正常秩序,留下来的作用不大,不如先回县城去,现在必须搞清楚西岩的下落。
我对杨大鹏说了,他也同意我回县城,并拿笔给家里人写了几句话,说:“你去找郑淑芬,就是我家里的那位。她带你找吴志斌的婆娘,问问情况,也许她知道。”
我点头接过。
张大彪带着另五名战士轮流抬担架已经出发,我急急忙忙跟上去。
山路崎岖,十分难行,为了病人的安全和减轻伤痛,下坡时后面的战士屁股着地往下溜,上坡时前面的战士双膝跪地行走。
我看得感动不已,却又帮不上忙,只好跑前跑后用手里的毛巾为他们擦汗。
路行一半,天地突然变色,风起云涌,远处闷雷滚滚,要下大雨了。
下了山前面是一条河,桥梁已断,必须赶在大雨来临前从河道里冲过去。
张大彪一声令下,战士们飞快向前奔跑……
天色越来越暗,河道里大风狂呼,飞沙走石,逼得人眼睛难以睁开。
我力气不加,多次跌倒,只得忍着疼痛爬起来又跑。
终于赶到河边,大雨哗哗的下来了,这时候不能有丝毫犹豫,战士们踏着河中露出来的鹅卵石,冒着头顶的暴雨和迎面的大风,跌跌撞撞过了河。
鹅卵石很光溜,雨水一冲更是滑如冻冰,走在上面稍不注意就会扑跟头。
我在后面勉强跟着,刚刚爬上河岸,只见上游黄汤汤的洪水裹着泥沙凶猛的扑了下来,如果迟疑几分钟,我们这一行人就得全部被埋藏在河道里。
冷汗在背脊上涔涔发凉,我暗道了一声“好险”,这是我经过的一生中最危险的遭遇,比进山的那晚从树林里滚下去更让人想起来后怕。
风雨越来越大,几乎睁不开眼睛,战士们只能缓慢前进。
顶着风雨不说,还得时刻防着脚下绊跤子,上山下山的路又陡又滑,那其中的艰辛,非言语所能形容。
我现在只能感觉自己的语言实在太贫乏,说不出当时感受。
暴雨如注,打在人身上像石子。
好在暴雨来得猛去得快,前后持续不过两个小时。
太阳出来了,大地格外清新,我听得张大彪重重的舒了一口气。
我们又越过了一个山坡,离县城还有最后的几里路,实在太疲乏了。
张大彪看了看担架上的老乡,情况还算稳定,命令战士们就地歇息十分钟。
我一听顿时全身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的喘着粗气。
风已经变得轻柔,长空碧蓝如洗,夕阳西下。
被雨水冲洗过的山林青翠欲滴,那些野草、山花都现出了精气神,蓬蓬壮壮的生长着。
左侧一处缓坡上,青绿的矮草树丛间点缀着许多金黄色的花朵,鲜灵灵的在微风中摇曳。
我精神大振,知道那是一片黄杜鹃。
黄杜鹃是我特别喜欢的山花之一,本该五月底才开花的,如今才五月中旬就灿烂起来了。
难道是因为地震让他们提前怒放了么?
19
到了部队设立的临时卫生所,我见到处都是伤残的病人,所有的人都忙忙碌碌,趁着天色未暗,悄悄离开了营房。
根据杨大鹏的口头指点,一路问到了他的“家”,一个用木棒搭建的大帐篷。
一位外表长得五大三粗大姐正在旁边忙碌着煮饭,很久没吃到热气腾腾的米饭了,嘴里不由得起了唾液,肚子也咕咕咕的叫。
她抬头发现了我,起身问道:“你找谁?”
我问:“这是杨大鹏杨大哥的家吗?”
她疑惑的看着我,点点头回答:“是,我就是杨大鹏的老婆。有事吗?”
我从包里拿出纸条递给她,幸亏没被雨淋湿。
她看完说:“你是柳县长的表妹?”
我点点头。
她一把拉住我,热情的说:“快进来,这么远你是咋个进来的?”边说边把我拉进帐篷,在床沿坐下来,手一直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