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周日。穆东和肖肖定好了酒店,宴请了学校和北方公司的同事。穆东没有在北方公司发请柬,只是相熟的同事,来了一桌。
接下俩几天,穆东陪送肖肖下班,其余时间陪着老妈四处走走逛逛。穆妈年轻时也是个喜欢交际的,现在年龄大了,但是手艺还在。不久和小区的几个老太太交了朋友,现在早晚都跟着她们在小区学跳广场舞。
穆东看到穆妈的变化,感受到她的精神面貌,心里感觉很欣慰。
一天傍晚,苏大爷打来电话,说县里出台了对绝产农户的补助政策,从柳编产业的税款,拿出500万,补助给全县大约一万亩绝产柳田,平均每亩地补助500元。
穆东听了很高兴,钱虽然不多,但是能让农户收回农药化肥的投入,也算意外之喜了。
穆东想开了,生意总是有人做的。自己不收购柳条,也会有其他人收购,与其让别人赚了这份钱,还不如自己来赚,最起码,自己不会太黑心。
心结大开,胃口也变得好了,穆东当晚多吃了一碗饭。
欣喜之余,穆东也有些鄙视自己,忧国忧民的,整的自己像个大干部似的。
最近一段时间,柳条的价格一直再涨,现在白条已经涨到了每斤4块多,蒸条已经涨到了每斤7块多。穆大国打来电话,说有人门打探,问柳条卖不卖。
当然不卖,穆东心想。
穆东仔细想了一下,现在自己面对的买家,绝对不是散户,而是各个柳编工厂,销售也绝对不会是零星销售,而是集快速销售。
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再等等。
穆东现在每天优哉游哉的陪老妈陪媳妇,没事找找韩勇,约约程强,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肖肖被穆东接送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自己驾车班。穆东一开始不同意,后来肖肖摆事实讲道理,说是孕妇适当运动,有利于胎儿发育,并且答应,到怀孕四个月以后,保证不再碰车。
穆东看着她开了几次车,发现确实没问题,自己是有些虚张声势了,也随了她的意。
转眼已经5月底了,过了端午节,穆东看到媳妇一切都好,老妈也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坐大巴返回了鲁南。自己的奥迪,一直都在老家放着呢。
穆东午到了学校,四处转了转,一切都顺利。穆东叮嘱大国几个人,现在柳条价格涨了,免不了会有些人眼红,值班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夜班。说到这里,穆东沉思了一会,让穆爸再招8个工人,以后夜班的执勤,增加到每晚4个人,确保安全。
确实有些人眼红这满院子的柳条,这个学校院墙高大,面还加了铁丝,到处都是摄像头,晚灯光明亮,能看到有人不停的巡逻。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四处看看,只能咒骂几声而去。
穆东安排完这些事,开车出去了,他去找苏大爷,商量一件大事,一件可以让自己心安的大事。
“什么?你要给农户低价提供柳条?”苏老头惊叫道。
“不是给所有农户,是给曾经销售柳条给我们的农户。”穆东纠正道。
穆东找到苏老头,提出了一个方案,苏老头被吓到了。
穆东的方案一共两条。
一,柳条绝产的农户,如果曾经在大东工艺品公司销售过柳条,凭着县绝产补贴的手续和大东公司的收购单据,每户提供低价柳条500斤;
二,资助100位50岁以的柳编民间艺人,每人可低价购买柳条500斤。
这个方案,让苏老头震惊不已,他望着穆东一脸的不可思议。
“小东子,你算过没有,这么弄,你的柳条够不够?”
穆东道:“我大体算了一下,全县的绝产面积是一万亩,现在柳条种植,都是大块地,基本每户最少也有五六亩,有的还有十几亩,算是平均每户种植六亩地吧,大约是1700户,这里面肯定有没卖过柳条给我的吧,算有三分之一,还剩下1130户,每户500斤,是56.5万斤,加第二项5万斤,大约61.5万斤。我现在存了大约300万斤,足够了。”
顿了顿,穆东又说道:“算所有绝产农户都去我那里卖过柳条,最多也不超过100万斤。”
苏老头佩服不已,这个小子,看来真是动了心思了,这是大善啊!
在穆东的计划里,绝产农户,拿到柳条后,不论是自用还是高价售出,都会有一些收益,可以减轻绝产带来的损失,加县的补贴,基本可以度过难关了。
至于没在穆东这里销售过柳条的,很抱歉,真的顾不了。
至于减产的,那更对不起了,今年柳条价格高,减产户几乎没有损失。
苏老头沉思半响,对穆东道:“小东子,我老头子佩服你的豪气,这样,我也拿出两万斤,陪你疯狂一把。”
穆东道:“老爷子,别,你和我不一样。我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挣钱的机会,你这是养老的钱,还是算了,心意我领了。我来找您,主要是第二件事,那100位民间老艺人,您负责考察推荐,没问题吧老爷子?跑腿可是个辛苦活,我给你派辆车,带着您四处转转。”
苏老头彻底无语了,自己出面推荐,落得大好口碑,还不用自己出柳条,这小东子,简直是把一份天大的人情,送给了自己啊。
想了一会,苏老头道:“我没问题。小东子,我提个建议,这个事情要在你的柳条大部分都销售出去以后进行,前期预留出来份额行。”
穆东道:“为什么啊?我还想先进行这件事呢。”
苏老头瞪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原因有二,第一,现在柳条价格还在涨,预计麦收以后,价格会涨到最高,你后期进行的话,优惠价和市面价格差距较大,效果更好。二,你搞这么大的动静,弄不好会引来几头饿狼,如果手里还有柳条,对你来说,是个大麻烦。”
穆东彻底服气了,第二条他是万万没想到的,只想着做些好事,没想过可能会引来恶意的觊觎。
只是第一条他不大明白,问道:“为什么麦收以后价格会最高?”
苏老头得意洋洋的说:“柳编行业是手工编织,麦收的时候,大家忙着收麦子,没人有空编织,收完麦子,大家都有时间干活了,这时候大工厂的订单会往农户手里分散发放,工厂需要大量的柳条,明白了?”
穆东确实明白了,也暗自庆幸,遇到这么一个行业前辈,让自己少走不少弯路。
一切商量妥当,苏老头给家里人打了招呼,随着穆东去了小学校。
第二天,穆东让穆大国开车,带着苏老头四处考察,确定需要资助的老艺人去了。
苏老头首先确定了自己熟识的同行里,需要资助的,重点是年龄大,手艺精,自己没有种植柳条或者柳条绝产的。这样一来,先确认了大约十几个人。其他的名额,需要去各个镇、各处村里到处走访了。
于是,苏老头到了陌生的村子后,宣称自己是大东工艺品公司的技术员,需要找一些年龄大的老艺人,加工一些精细的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