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爷已经在宿舍隔壁的屋子里,存满了自己收购的柳条。穆东去看了看,全是优质的蒸条。据穆晓霞说有大约八九万斤。穆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蒸条本来价格高,涨价的话,幅度更大,即使不涨价,保值率也高。这老爷子,确实老道。
看完学校,穆东去了堆场。
堆场最近销售很稳定,基本到达了春节前销售最好时候的水平。每天有约100辆大货车来装车,装车量3000立方米以。最近两三天,更是达到了3500立方米。
穆东大体计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速度,再有一个多月,这个堆场也能销售一空了。
穆大国告诉穆东,市区的沙场,价格又涨了。他打听了一下,已经到了65元一立方。
穆东知道穆大国是问涨不涨价,他略略沉思一下,决定还是不涨价。
“大国,我们还是不涨价吧,我们存货太多了,尽快卖掉,以后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穆大国有些不理解,我们这么多沙子,慢慢卖多好,价格一直在涨的啊。
穆大国自然不明白穆东的想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巨大的沙堆,能带了财富,也可能带来麻烦,还是变成钱较稳妥。
当天晚,麻烦来了。
穆化峰找门了,吞吞吐吐的说了一件事。
附近乡镇划归开发区以后,兴起了一阵建设热潮。由于天气慢慢变冷,热潮慢慢冷却下来。随着春节过去,气温慢慢回暖,很多人又行动起来,开始折腾自己的房子。
建房子要买建材,当然也少不了必备的沙子。可是这时候广大人民群众才发现,此时黄沙,已非昨日黄沙。
以前几十块钱一车的沙子,现在的价格,已经到了200元,并且听说还在涨。哪家建个房子不得用好几车沙,这回倒好,光沙子一项,要不少钱,其他建材还都没买呢。
有人想到了穆家的堆场。穆家发了大财,乡里乡亲的,盖房子需要几车沙子,难道不能支援一下?
我们也不白要,便宜点行啊。
有人撺掇穆化峰帮忙问问。
穆化峰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笑话,穆东对自己够意思,面子给着,喝酒请着,老婆还在穆老板那里拿一份工资,我去找这个不自在,帮你们出头,可拉倒吧!
一开始一两人说,十个八个的人说,再后来好几十个人在穆化峰耳朵里叨叨的时候,穆化峰受不了了。
好吧,我作势走一趟,成不成的,我去了,你们也别再烦我。
穆化峰听说穆东回来了,晚来了。
穆化峰的意思是,穆东你不用答应,我来走一个过场。
结果穆东答应了,穆主任一下子被雷的外焦里嫩。
是自己的面子太大了?还是穆老板的心太大了?
穆化峰后悔走这一趟。管那些贪小便宜的王八蛋干什么啊!这回好了,穆老板竟然答应了,答应了要损失钱财,我这不是门添堵吗?
看着穆化峰尴尬的样子,穆东觉得有些无奈,这算是很小的麻烦了。
穆东道:“叔,你也不用担心,我这么多沙子,不差这一点。这样吧。现在市面的价格是200块钱送门,我这里没有车,让村民自己找车来拉,100块钱一车,我们负责装车。还有是,每户最多供应5车,多了没有。”
顿了顿,穆东略想了一下,又道:“叔,人情是你来找我讨的,侄子我帮你兜着,谁家需要沙子,找你开条子,我认条子不认人。你看咋样?”
穆化峰无语了,这小子,怎么这么贴心呢?
穆东大体算了一下,村里拉沙的车是6立方一车,五车是30立方,一般的家庭建房,足够用了。全村有大约两百户人家,算每户都要5车,最多也一千多车,自己给得起。
关键是,穆东不想在这个时候,惹任何的麻烦,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这么一点小钱。
如果真的弄僵了,谁知道那些村民会怎么议论?会怎么算计?
别的不说,沙子也是矿产资源,经营是需要资质的,这一条,有心人能把自己折腾的酸爽不已。
所以,还是随了人心,顺了人气吧。
穆东第二天宣布了三件事。
一,村里人来买沙,凭穆化峰主任的条子,100元一车;
二,大货车装车价格,调整为50元每立方;
三,恢复对同行供货,180元一车。
消息一宣布堆场一下子炸了锅。不是说市区的沙子价格涨了吗?怎么我们还降价?给同行的价格才30元一立方,这不是明显的少赚钱吗?
老板这是怎么了?
穆大国直接跳起来,第一次和穆东争辩起来。
穆东无奈,把穆大国拉到办公室,用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让他明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自家堆场的辩证关系。
穆大国好像明白了一些,但也好像没明白,不过,他开始认真执行穆东的新政策。
穆东不想等了,这次的小麻烦,让他警醒,他需要尽快出手这个巨大的沙堆,套现离场。
司机们奔走相告,赶紧来,穆老板降价了!
同行们奔走相告,赶紧来,穆老板供货了!
同行们苦啊!都没多少货,眼见库存一点点减少,价格一点点涨,现在哪怕不挣钱,买一堆沙放在那里,大多数老板都愿意。谁都觉得,价格还会涨。
2月份的最后一天,穆老板给很多人发了一份大大的福利。
穆家堆场突然火爆了起来。
很久没有出现过的排队现象,重现了。
大货车,小货车,四不像,一直排到了堆场外面的道路。
穆大国看见那些同行的车辆来气,少卖接近一半的钱呐!他也有自己的精明和办法。他把50铲车和大量工人调去给大货车装车,让30铲车给同行装车,并且悄悄告诉开着30铲车的谢东林,慢慢来,磨蹭着点。
谢东林正不忿呢,一点通。
即使这样,当天晚的统计数字,可堪称恐怖了。
本村村民拉走了100车,收入1万元;
大货车装车5000立方米,收入25万;
同行买走了700车,收入12.6万。
全天销售9800立方米,38.6万元。
穆东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
穆大国对一部分数字颇为不满,他找到谢东林质问:“你怎么回事,怎么装了那么多车,明天控制在500车以内……”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司机们看到,30铲车经常趴窝,年轻的司机老是下去折腾着修车……
3月1日,消息在更大范围内扩散,穆家堆场更热闹了。截止到午,已经收款20万元,然后络绎不绝的货车依然陆续赶来,没办法,堆场加班,一直忙到晚九点,才完成装车。
从这天开始,穆家堆场天天加班了,晚9点10点下班,成了常态。
3月2日午,穆接到姑父王绍强的电话,肖肖的驾驶证发下来了。
堆场的运营正处在最后冲刺的时刻,穆东不敢离开太久。当天下午,他去县城取了肖肖的驾照,晚开车去了泉城。第二天都没等到肖肖起床,天没亮又赶回鲁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肖肖现在驾车已经游刃有余,穆东也可以放心的让她开车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