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日月_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节

安意如
总共103章(已完结

日月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节

走到哲蚌寺,桑吉在上课。长生同缦华在僧房等他,缦华对长生说起前事。

她说,那个晚上,我仿佛探测到某种真相:一个人,留下还是离开,世界一直是这样开阔浩大。说破,不说破,这世界都在繁芜开谢。因果不息。我们在梦境中跋涉,求取永恒,在幻觉中追求幻觉,还以为那是甜美的果实。世界让我领会真相,我体察到了。却还不能如实接受。

长生定定地看着她,叹了口气,我何尝不是?

缦华问,现在呢?

长生一笑,有时候好一点点,有时候退转,倒回去更多。

缦华没有再追问。相视无语,洞悉彼此的沉默。漫长的寂静中,桑吉来了。长生和缦华起身将供品给他。桑吉合掌感谢,笑呵呵地说,东西已经很多了,什么都有。你们来就很好了。如此干净的笑容,令人见而忘忧。缦华去向喇嘛们敬献哈达。长生与桑吉端着酥油茶,走到殿外的平台上活动身体。靠着栏杆并立交谈。远眺是拉萨一望无垠的蓝天,苍黄山脉。长生说,桑吉。你不知道我是如何地羡慕你。你像一尊古佛,与世无争,而我在尘世间费尽心机,上下求索,成了满身尘罪的罪人。

桑吉凝视着他,次仁,不要这么说。出离,但不要落入差别的执念。不要对自己厌弃,所有的心态和境遇都可以转换,如日月之轮转不息。从你离开的时候我就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重逢,你属于这里。

长生想起,尹莲带着他离开之前,他去跟桑吉告别,是如何地依依不舍。他并不清楚,两人从此会走向全然不同的两条路。彼时,他有着跃跃欲试的英勇和决然。挥剑斩断过往,跟随内心涌动的欲望,奔往未知的远方。

桑吉说,少年时,我羡慕你可以离开,去过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当我跟随罗布拉苦学经文和仪轨时,我常为自己的愚钝羞愧。我想,换作是你,你一定会做得好。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以你为念,我一直非常想念你。

长生想起,在差不多的年纪,当桑吉成为一个在寺庙中修行的英迥拉,苦苦想念他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尹长生,正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学习城市生活的种种规则。

相比桑吉,他是自私,世故,无情的。他握紧拳头,埋头向前冲。毫无疑问,他做到了,甚至成为佼佼者。然而,摊开双手,除了耗费的光阴在心上留下的沧桑印记。他一无所有。

长生摇头说,不,桑吉,如果说,当年的我比你聪明,那如今的你,比我智慧。你专注于修行,自性清净。我却沦身于欲,迷失了菩提。

桑吉笑道,仅仅是迷失。如今,你回来了,不是吗?“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栽莲终不坏”,次仁,请你记得这句话。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都只是经历。

作品简介:

这是安意如用纯美散文式语言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书中描写了一个久居北京的藏地青年三十余年人世沉浮的心灵史,讲述了主人公在西藏被收养,到北京生活和学习,融入现代大都市,求学经商,经历情感挫折,渐渐迷失自我,最终重回西藏,寻根故土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关于成长、超越、觉悟的故事。

本书也是一曲融宿命与情感,历史与现实于一体的人生咏叹,故事主人公索南次仁(尹长生)的此生,恰似仓央嘉措的今世。仓央嘉措虽未在书中真实出现,但却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全书的始终。

小说中,现代都市的浮华虚荣与雪域高原的纯洁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亦把书中人物的命运与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感悟相结合,使作品具有了非常深厚的哲理内涵。

“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如日如月,执障与觉悟,一体同源,它终将被人证得。”

作者:安意如

标签:安意如日月西藏修行

日月》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22节2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21节3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20节4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9节5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8节6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7节7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6节8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5节9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4节10第五章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第13节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