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古董局中局_第一章 为古董界掌眼的神秘组织五脉“明眼梅花”

马伯庸
总共11章(已完结

古董局中局 精彩片段:

第一章 为古董界掌眼的神秘组织五脉“明眼梅花”

事情发生的那一天,恰好是我三十岁生日。

小时候算命的说我命格是“山道中削”。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前半生好似一条山道,走起来曲曲弯弯,十分坎坷,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咔嚓”一声,眼前的山路被什么东西给削断了,没啦。你接着往前走,运数将会有一场剧变——究竟这剧变是福是祸,是吉是凶,算命的没说,我也没问。总之他的意思是让我在三十岁那年千万当心,有事。

我万万没想到,真让他给说中了。

哦,对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许愿,今年刚刚满三十岁,皇城根儿下城墙砖缝儿里的一条小虫,职业是倒腾古董。

古董行当在建国以后沉寂了三十多年,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文物和收藏市场升温。原来破四旧时蛰伏起来的买卖人们,就像是早春三月的蛤蟆,蹬蹬腿,扒开泥土,又开始活络起来。我仗着有点祖传的手艺,在琉璃厂这片小地方开了间倒腾金石玉器的袖珍小店,店名叫做四悔斋。

偶尔会有客人指着牌匾问是哪四悔。我告诉他们,是悔人、悔事、悔过、悔心。这是我父亲在“文革”期间自杀时的临终遗言,他和我母亲因为历史遗留问题挨批斗,一时想不开,步老舍的后尘投了太平湖。

我三十生日那天,大概是喜气盈门,生意着实不错,统共让出去了一串玉蟾小坠子和一方清末牛角私章,都是卖给广东客人,挣的钱够付一个月吃喝水电房租了,这对我这苦苦挣扎的小店,是件喜事。

眼看着天已黑下来,我估摸着不会有什么客人来了,决定早点打烊,去月盛斋吃点东西,好歹犒劳一下自己。我把店里稍微归拢了一下,刚要落锁走人,忽然听到外头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

开始我以为是房东催要房租来了,我拖欠了仨多月,一直没给,但很快发现声音不对。

这声音低沉,像是蚕吃桑叶的沙沙声,慢慢由远及近,虎伏着飘过来。橱窗玻璃随之轻振,里头搁着的几尊玉佛、貔貅像是看见克星似的,都微微颤抖起来,纷纷从原来的位置挪开,四周尘土乱跳。我赶紧拿大拇指按在橱窗玻璃上,让它停止振动,免得那些玉器掉地上磕坏了,心里有点犯嘀咕。佛爷挪窝,可有点不大吉利。外头黑咕隆咚的,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声音。

过不多时,声音没了。我正要探头出去瞧瞧,店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了,走进来两个人。

其中一个我认识,是这一带的片警小蒋。小蒋旁边站着的人约摸四十多岁,穿着公安制服,脸膛既瘦且黑,走起路来几乎没声。

我一看到他,眼睛就眯起来了。我虽不敢说阅人无数,起码的观察力是有的。人的气质就像是古董的包浆,说不清道不明,但一眼看过去就能感觉得到。这个人气度内敛,滴水不漏,不是小蒋这种嘴边毛还没长齐的片警,也不像那种眼神如刀子一样锋利的老刑警,气度根本不像是公安干警,整个人给人一种无懈可击的神秘感。

小蒋对我说:“大许,有人找你。”我还没回答,那个人就把手伸过来:“是许愿同志吗?我叫方震,小蒋的同事,你好。”

作品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古董鉴定、收藏、造假、设局的百科全书式小说。

字画、青铜、金石、瓷器……

每一件古董背后,都是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

而每一件仿冒品背后,都是机关算尽的机巧和匪夷所思的圈套。

古董造假、字画仿冒,古已有之。东晋时,康昕仿冒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连他儿子王献之也辨认不出来;宋朝皇帝宋徽宗喜欢造假,仿制了一大批商代的青铜兵器,摆在宫廷里,乐此不疲。

在古董斑驳的纹理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时代的风貌,它的价值,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但可怜的人类却只会用金钱去衡量它。

而本来一文不值的东西,精心涂抹一番,就可以价值连城;巨大的利益,令无数人铤而走险,更有一些家族,父传子,子传孙,世世代代在这个晦暗不明、凶险万状的江湖上营生。

许愿就是这样一个家族的传人,北京城琉璃厂一家古董店的店主,30岁,平时靠家传的半本鉴宝书混饭吃,青铜玉器、字画金石,一眼就断得出真伪,说得出渊源传承,靠这点儿绝活,过着平静而滋润的日子。

但有一天,一个突然到来的访客,把他带进了一个做梦都想不到的阴谋中,一件坊间传说的稀世珍宝,竟然和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几十年前做的局,竟然已经编排进自己的命运。许愿将使出浑身解数,置身生死之间,和蛰伏了几十年的各方神圣斗智斗勇,和古董江湖里造假做局的各种奇技淫巧一一遭遇……

翻开本书,了解古董行当里的文化传承与江湖险恶。

作者:马伯庸

标签:古董局中局马伯庸祥瑞御免

古董局中局》最热门章节:
1尾声2第十章 佛头到底是真还是假?3第九章 幕后主使人老朝奉浮出水面4第八章 真假古董的密码5第七章 寻找海螺山6第六章 拍卖场上鉴宋碑7第五章 《素鼎录》:金石鉴定的权威秘笈8第四章 智斗青铜器赝品世家9第三章 先有天津沈阳道,后有北京潘家园10第二章 民国文物大案——武则天明堂玉佛头失窃案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