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漂亮女孩的美德_第一章 别人眼中的世界

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
侦探推理
总共19章(已完结

漂亮女孩的美德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别人眼中的世界

普雷西萨·拉莫茨维小姐是来自莫丘迪☾1☽的已故的奥拜德·拉莫茨维先生的女儿,也是来自特洛克翁的已故的庞普哈密里特茨·马特科尼先生之子——马特科尼先生的未婚妻。已故的庞普哈密里特茨·马特科尼先生是农场主,还曾任铁路管理办公室的负责人。在当地人眼中,马特科尼先生和拉莫茨维小姐是一对天作之合。

普雷西萨·拉莫茨维小姐是博茨瓦纳惟一的为女性服务的侦探所——大名鼎鼎的“第一女子侦探社”的创立者;而马特科尼掌管着特洛克翁大街快捷汽车维修公司,并以博茨瓦纳最出色的机械师而为公众所知。“男主外、女主内”是传统的婚姻模式,男人主宰一切,支配着大部分家庭财产。当然,这种模式对于那些甘于在烹饪和照顾孩子方面,消磨时光的妇女来说正如鱼得水。然而事过境迁,越来越多的受教育的女性认为,应当有自己的生活。无疑,夫妻双方都有各自的事业已经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麦克特茨夫人是新式婚姻的典范。她的小工厂生意兴隆,专门生产给学生穿的卡其布衬衫。麦克特茨夫人的纤纤妙手奇迹般的将自家房后的一间破烂不堪、通风设备很差的缝纫作坊变成了如今博茨瓦纳最好的企业之一,当然,她雇佣自家堂表亲戚做工省了不少资金。麦克特茨夫人的工厂在与好望角的大型纺织工厂的激烈竞争中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向纳米比亚出口卡其布衬衫。她的丈夫塞德里克·麦克特茨在首都哈博罗内经营着两家饮料店;最近在弗朗西斯敦的第三家店也开门营业了。当地报纸颇有讽刺意味地评价了两人的婚姻,文章的标题堪称妙笔生花:袜子夫人与饮料商人联姻。麦克特茨夫妇都是商会成员。麦克特茨先生对于自己女人的经营成功十分自豪,他毫不掩饰这一点。

当然,商业女强人总是要提防那些甜言蜜语的追求者们动机不纯,此类婚姻也屡见不鲜,但拉莫茨维小姐发现这种婚姻几乎都以失败告终。丈夫们或是酗酒、或是豪赌,将太太的产业挥霍殆尽;即便他们也干点儿实事,参与经营,也常常起了反作用。拉莫茨维小姐认为:男人善于经商,可女人也精于此道,双方不相上下。女人们天生就勤俭节约,她们不得不如此,因为她们得精打细算、喂饱孩子们的肚子。孩子们的食欲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母亲们忙忙碌碌做成的南瓜餐和麦片粥似乎永远不够吃;而丈夫们对于肉的食欲更令人瞠目,他们似乎只有在美餐一顿价格不菲的肉食之后才会觉得生活美好。你瞧,女人能不精打细算吗?

听说了拉莫茨维小姐和马特科尼先生订婚的消息,人们都说,这会是一桩美满的婚姻。在大家眼中,马特科尼先生是个可靠的男人,拉莫茨维小姐是个善良的女人,他们的结合一定会美满幸福;以后,两个人会快快乐乐地经营生意,闲暇时悠然品茶。

普雷西萨·拉莫茨维小姐很清楚大家的普遍看法,她自己也深有同感。她的前夫诺特·莫科蒂是个爵士号手,整日沾花惹草;失败婚姻的阴影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她曾经决定不再结婚,虽说她从不乏追求者。实际上,她最初拒绝了马特科尼先生的求婚,六个月后才应允下来。她觉得,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对未来丈夫的最好测试。这是每个女人——至少是有位好父亲的女人——会提出的问题,而且她们对问题的答案清楚得很。拉莫茨维小姐曾扪心自问,答案是肯定的。

答应了马特科尼先生的求婚后,拉莫茨维小姐自问:永远安息的父亲会怎么看他呢?她如同站在岔路口的行路人,慎重地考虑着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她仍然清楚地记得那个犹疑不定的黄昏……独自一人徜徉在大堤附近的一条寂静的灌木小径上,拉莫茨维小姐猛然间驻足仰望天空,残阳如血,奇幻般地将清澈如洗的湛蓝色天空染成灿烂的红色;她大声喊出的那个问题撕破了黄昏时分的宁静,如同有人在与她对话……

普雷西萨·拉莫茨维小姐静静地望着天空,似乎期望在那里找到问题的答案。当然,她对答案清楚得很。已故的父亲一生中(在那遥远的矿上工作期间)见过各种类型的男人,对他们的弱点了如指掌,他会同意马特科尼先生成为女儿未来的夫婿的。父亲冥冥间的赞许让拉莫茨维小姐对即将到来的婚姻不再害怕。

现在,拉莫茨维小姐坐在第一女子侦探社的办公室里,看着她的助手——博茨瓦纳秘书学院某一届最优秀的毕业生——玛库特思小姐忙忙碌碌,脑子里萦绕着那些婚后必须考虑的问题。她认真思索着,尤为紧要的是决定婚后在哪里定居。马特科尼先生的宅第位于古老的博茨瓦纳防御俱乐部。应当承认,殖民风格的长廊和金碧辉煌的锡铁屋顶使这座宅第颇具吸引力;但普拉茨维小姐认为自己的塞普拉·特弗大宅更为舒适。马特科尼的花园稀稀拉拉的,小得可怜;相比而言,她的花园绿树成阴,木瓜树和金合欢树相映成趣,瓜田耕种得井井有条。马特科尼先生宅第的内部更无法与她的相媲美,那些斯巴达式的长廊和长期闲置的房间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她那令人心旷神怡的住所。拉莫茨维小姐回想着自己那舒适的小毯子,光洁的红色水泥地面,精致的壁炉架,曾任议会主席、州长和博茨瓦纳第一任总统的塞雷斯特·科哈马先生的纪念品,还有心爱的脚踏板式缝纫机,依依不舍、眷恋万分。

幸运的是天从人愿,孤儿院院长博托克瓦尼小姐说服了马特科尼先生,让他收养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跛腿姐姐。两个可怜的孩子搬进了拉莫茨维小姐的住所,这样,全家人都顺理成章地应该住在一起,定居何处也无须再议了。但是,马特科尼先生还将继续住在自己的宅第,只是全家人会共进晚餐。

有关住所的问题还好说,目前侦探所的生意更棘手。拉莫茨维小姐坐在椅子上,看着她的秘书玛库兹小姐把文件堆在文件柜里,满脑子想得都是摆脱生意的窘境。拉莫茨维小姐本性善良,所以减缩开支的决定对她来说实在是不易做出。但又能如何?生意就是生意,必须硬起心肠才行。

不花冤枉钱是做生意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一旦拉莫茨维小姐和马特科尼先生结婚,原来的两处办公室就多出了一间。虽说两人的生意毫不相关,但车厂的地方足够让拉莫茨维小姐办公。拉莫茨维小姐仔细考察过车厂的空间,还向建筑专业人士请教过。结论是令人满意的,只要在修车车间的某处加上一扇门,拉莫茨维小姐就可以正常接待侦探所的顾客,丝毫不会受到嘈杂的修车车间的影响。

如果可以将两处办公室合并,侦探所的财务危机就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了。第一女子侦探社的问题在于盈利菲薄。倒不是因为生意少——侦探所从不乏顾客来源;而是由于耗时太多,不易计算薪酬。人们可能会乐意为查清某件事情或是找到失踪的人支付两三百普拉(博茨瓦纳的货币单位),但恐怕不会为此花费几千普拉。疑惑归疑惑,但如果要花上一大笔钱才能解惑,那还不如不知道的好。

侦探所的财务状况本来就岌岌可危,还要支付给玛库兹工资。创业之初,拉莫茨维小姐认为,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要做好生意就要雇个秘书,所以聘用了玛库兹。但她渐渐发现这个其貌不扬的“四眼”小姐潜力非凡,于是提升玛库兹为助理侦探,这正是玛库兹梦寐以求的。可是职位的提升就意味着要加薪,这下子侦探所更加吃紧了。

作品简介:

如何才能直透人心?“第一女子侦探社”的社长普雷西萨·拉莫茨维小姐说:看眼睛;秘书玛库特思小姐说:看头颅,而《侦探调查守则》则告诉我们:“不要忽视直觉,直觉是另一种型态的知识。”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练习题,却也无须困扰,因为,就像这本故事告诉我们的,只要保持仁厚包容的心,即使猜错了很多事,我们仍可以做对很多事……

本集中,拉莫茨维在事业与家庭生活上都遇见难题。

侦探社的业务虽然令她觉得十分有成就感,却不得不面对现实的问题:收支难以平衡,经营难以为继。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多余的人事费用——亦即她其实不需要秘书玛库特思小姐。

然而,对珍视人才且看重情义的拉莫茨维来说,要辞去玛库特思小姐实在不符合她做人的原则。不过在这问题上,我们又看到拉莫茨维如何在现实与原则之间折冲,发挥她的巧智,暂时解决了她的问题。

何谓暂时解决了她的问题?因为任何问题也比不上这问题大——马特科尼先生突然对生活畏缩起来,放弃他钟爱的修车厂事业,一心只想回乡下种田……拉莫茨维这下也束手无策,只能求助他人。

不过,在这段没有马特科尼先生支持的时期中,拉莫茨维仍然坚强的接下一个政府官员委托的下毒案件,牵涉到大家族成员中的矛盾情结;还有一个来路不明、“闻起来像狮子”的小孩需要验明正身。

而最令人惊讶的是玛库特思小姐的表现,不仅没有让马特科尼先生的修车厂关门,还在拉莫茨维焦头烂额之季,自己独力调查了“美丽正直小姐”选美大赛的内幕……

书中两位女性面对挫折的处理能力令人赞赏,一点小小的智慧,一点小小的坚持,改变了视野,也改善了处境。

本书为“第一女子侦探社”系列之第三集。

作者: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

翻译:范蕾

标签: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漂亮女孩的美德第一女子侦探社英国侦探推理

漂亮女孩的美德》最热门章节:
1第十九章 非洲的语言2第十八章 第一步3第十七章 好女孩的典范4第十六章 厨师的叙述5第十五章 你希望怎样生活6第十四章 上帝决定博茨瓦纳是个干旱的国度7第十三章 选美比赛主席8第十二章 家族事务9第十一章 博托克瓦尼小姐的职责10第十章 小职员的叙述
更多『侦探推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