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_第十三章 死亡名单:疯狂屠杀功臣的始末与细节 第八节 大屠杀计划:为太子保驾护航

张宏杰
历史小说
总共122章(已完结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死亡名单:疯狂屠杀功臣的始末与细节

第八节 大屠杀计划:为太子保驾护航

专制制度的自私性使君权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君臣关系、尤其是开国君臣关系的脆弱性。皇帝与功臣的关系,经常在昨与今、情与理、势与义中纠结冲突,酝酿出一个又一个危机。

决定历代开国功臣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开国皇帝的年龄。学者郑宏卫在《开国功臣归宿论》中说,皇帝登基时年龄越老,对身后事就越担心,因此就越容易对功臣们动起杀机。比如刘邦,登基时已经五十五岁,因此他开了兔死狗烹的先例,开国时所封的七个异姓王,后来大部分或诛或伐,非死即亡,“至孝惠时,唯独长沙全”。

相反,那些青壮年的登基者,则对控制功臣更有自信心。比如李世民登基时没到三十岁,刘秀不过三十一岁,而赵匡胤也不过三十四岁。因此唐太宗李世民使用功臣勋旧,并无避讳。贞观年间,事无巨细,勋臣皆得过问。唐初开国功臣,绝大多数都大权重位,各展所长,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光武帝刘秀则取消功臣实权,保全他们的厚禄。光武之世,列侯只有“高密、固始、胶东三侯”参与国事,其他人都远离权力,但光武帝对他们礼貌周到,“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诸侯,而太官无余”,且“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至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更人我两便,被认为人情与形势两全,历代称为高明之举。

朱元璋开国之时,已经年过四十,不过仍算年富力强,所以他才高调宣布要保全功臣。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和健康状态的恶化,朱元璋与功臣们共富贵的信心越来越低。

长期紧张的战斗生活和繁忙劳累的国事,使朱元璋的健康受到了损害。

洪武初年,便“患心不宁”,害了心跳过速的病症,有时发高热,“每心火炎上,喜怒不常”。而对太子朱标能力的担心,使他在身病之外又患上了严重的心病。

虽然早就知道长子朱标性格柔弱,但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宗法情绪特重,对立嫡立长原则毫不动摇。早在称吴王后,他便立朱标为世子,即帝位后又马上立为太子。

为了把这个资质平庸的长子培养成合格的接班人,朱元璋费尽了心血。

洪武元年十一月,他下令在宫中建大本堂,搜集古今图籍充实其中,征聘四方名儒教授太子。朱元璋经常亲自布置太子的课程并亲自检查。洪武五年十二月,太子刚满十八岁,朱元璋即命“今后百司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知之”。洪武十年起又令天下大小事务,都要先由太子拿出处理意见,再报皇帝:“自今大小政事皆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然而,朱元璋的心血,并没有太多收获。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着时间的发展,朱标的仁柔懦弱不但没有什么改进,相反在朱元璋的严格而急切的要求下,变成了木讷胆怯,做事越来越畏手畏脚,没有主意,处理事情颠三倒四,经常惹得朱元璋发火。越到老年,朱元璋越相信,这个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开始怀疑在自己身后,朱标能否驾驭这些老资格的虎狼之臣。

对老友们的友爱之情,在冷酷的权衡下,日渐消淡。朱元璋对功臣们心态的变化,从史料中的一个细节表露无遗。

洪武初年,每有功臣去世,朱元璋经常感伤不已,对他们的后事安排十分重视。比如:

鄂国公常遇春卒,灵车之至,朕亲临奠……痛哭而还。

作品简介: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南京,四十岁的农民朱元璋,在万众瞩目之下,爬上龙椅登基称帝,大明王朝就此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276年,其中有七张独特的面孔,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我们: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人脉设计和高超政治手腕成功上位的朱棣,无视官场潜规则的硬骨头海瑞,在权力顶层呼风唤雨的大傻子魏忠贤,身兼政治墙头草和变态杀人狂的张献忠,在险恶政局中两面三刀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吴三桂,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反清复明并一举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作者:张宏杰

标签:张宏杰朱元璋明朝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朱元璋》最热门章节:
1第十二章 反腐风暴: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第一节 贪六十两剥皮实草2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五节 随心所欲杀文人3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四节 外国文字狱4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三节 洪武朝的敏感词5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二节 大明第一文学家6第十一章 任意摧残:对知识分子的软硬两种手段 第一节 “胡萝卜加大棒”7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第七节 刘伯温的悲惨下场8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第六节 我造反有理,你造反有罪9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第五节 创造“朱氏恩德论”10第十章 不许造反:从删《孟子》到给元朝皇帝磕头 第四节 构建“朱氏天命论”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