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终结篇_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四节 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

张宏杰
历史小说
总共125章(已完结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终结篇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四节 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

农民起义军的作风和军纪,是历史阅读者所无法回避的问题。

和我们在课本上和电视里所看到的不同,中国历史上历朝的农民起义军,真正秋毫无犯的并不多见。大多数起义军所过之处,难免玉石俱焚。

其实,农民军自己并不讳言自己的暴力和残酷。“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即是张献忠部一贯的宣传口号。

即使是以军纪严明著称的李自成部,在向北京进发的途中,也同样发布命令:义军兵临城下,不许抵抗。起义军放第一声炮,城中掌印官要出城迎降;放第二声炮,城中绅士要出城投降;放第三声炮,全城百姓要跪在街边,迎接起义军入城。如果略有抵抗,则破城之后,必大举屠杀,“寸草不留”。在史书中,并不乏李自成屠城的记载。

就连在《水浒传》中,那些用理想的笔墨塑造出来的好汉们,也视“洗荡”村庄为常事。宋江攻下有“一二万人家”的祝家庄后,立刻“与吴用商议道,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只因石秀说道,祝家庄里有一个老人,曾经给梁山好汉们指路,“不可屈坏了这等好人”。宋江这才大发善心,唤来老人,对他说:“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就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

对农民起义军的军纪作风,其实不能苛求。这些好汉们拿起刀枪前,手里握的是锄头。他们文化素质低下,聚集在起义的大旗下,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为了什么“纲领”,而仅仅是因为饥饿。很难想象,仅仅因为握住了武器,他们就会从“愚昧狭隘”的中国农民瞬间化蛹为蝶成“革命战士”。

作品简介: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南京,四十岁的农民朱元璋,在万众瞩目之下,爬上龙椅登基称帝,大明王朝就此诞生!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亲手建立的庞大帝国。明朝从建立到灭亡总共276年,其中有七张独特的面孔,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我们:

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凭借人脉设计和高超政治手腕成功上位的朱棣,无视官场潜规则的硬骨头海瑞,在权力顶层呼风唤雨的大傻子魏忠贤,身兼政治墙头草和变态杀人狂的张献忠,在险恶政局中两面三刀却始终屹立不倒的吴三桂,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反清复明并一举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您读懂这七个人物,就能读懂任何朝代,就能读懂今天的中国!

翻开本书,让您一口气读懂276年的明朝历史,了解朱元璋的本来面目和中国现状的历史根源。

作者:张宏杰

标签:张宏杰朱棣明朝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终结篇》最热门章节:
1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八节 一千七百双手掌2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七节 恐怖的一夜3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六节 集权体制的威力4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五节 屠戮成都5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四节 釜底抽薪之计6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三节 人命在我,我命在天7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二节 两个传教士的回忆8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一节 对起义者的再起义9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三十节 “贼之失势在止”10第四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二十九节 农民起义的三大功用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