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年轻人如何独立思考_第一章 积累·成长·专业 积累越多的人能力越强

吴晓波
随笔杂谈
总共12章(已完结

年轻人如何独立思考 精彩片段:

第一章 积累·成长·专业

积累越多的人能力越强

主持人:作为当下的年轻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思考?我们想这件事情,从您的这本书《激荡三十年》开始,最开始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本书的呢?

吴晓波:是2004年去美国去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我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当前经济和企业状况有很大隔膜,他们根本不了解。他们就在美国不断的给中国做预言,中国要垮了,中国犯错误了。当时觉得应该写一本这样的书,去的时候是一个基金会请我做中国民营企业的报告。后来就觉得应该把民营企业的报告,变成对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性描述的一部作品。我没有把它写成一本学术性的作品,是因为我是做媒体出身的。我自己的一种写作习惯。

主持人:你当时会想到这本书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吗?

吴晓波:没有。我当时写这本书的时候,给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秦朔打了一个电话,现在是《第一财经日报》的总编。我说打算花几年时间,一年肯定写不完,因为那么多史料的收集,有些还要做面对面的访谈核实。我跟他讲了这个想法,秦朔电话里跟我说这个想法很好,他说这个选题值得你花三年生命投进去做。

第二,他说其实全中国,大概会有5-6个人有能力写这个书。因为写这个书,需要实地去看过这些企业看过这些人。别的人可能都很忙,比如有的人当总编,有的人要当院长,有的人要办企业,就我最空。他说你有机会来写。

主持人:你当时会算笔帐吗?因为你没有想到后来会这么成功。

吴晓波:时间就是金钱。当04年秋天跟我太太回国我就跟她算帐,如果花四年时间写这一本书,如果这本书只卖五万册,一本书赚四块钱,我能赚二十万块钱。

主持人:四年的时间只赚二十万块钱?

吴晓波:对。这是我的风险边界,我觉得值得的。当时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别的工作,找不到更有意义的事。我当时的理想是办一本中国的商业周刊,中国到04年的时候只有半月刊,中国整个媒体界发展到半月刊阶段。因为我是学媒体出身,有能力来中国做一本商业周刊。但我碰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解决不了产权问题。

主持人:这是所有困惑中国企业家的难题。

吴晓波:每一个出版集团都说你来做我们非常欢迎,当我跟他们谈产权的时候,他们就出去倒茶了。因为我看过中国太多企业家因为产权问题最后掉到一个体制陷阱里,我绝对不能干这件事。

主持人:你当时很敏感,觉得没有产权一定不能做?

吴晓波:我一定不做。之所以我做蓝狮子是因为,这是一间百分之百的民营出版公司。

作品简介:

本书来自《在路上》栏目中,主持人以及现场观众与吴晓波的对话录,主题是“年轻人如何独立思考”。吴晓波的“成长是拒绝诱惑的过程”、“专业之外可以做个白痴”、“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等独特观点值得思考。

作者:吴晓波

标签:吴晓波年轻人如何独立思考对话录成长

年轻人如何独立思考》最热门章节:
1第四章 幸运·企业家·事务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务上2第四章 幸运·企业家·事务 企业家是一个冲动的动物3第四章 幸运·企业家·事务 60-75年出生的人最幸运4第三章 天资·神话·改变 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比造房子还难5第三章 天资·神话·改变 神话只有落到上才真实6第三章 天资·神话·改变 天资平凡是上帝最好的礼物7第二章 人生·穷人·富人 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8第二章 人生·穷人·富人 人生是一场持久战9第二章 人生·穷人·富人 人生跟赌博差不多10第一章 积累·成长·专业 专业之外可以做个白痴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