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为了报仇看电影_滋养灵魂的风景 琼瑶的第五个主人公

韩松落
总共113章(已完结

为了报仇看电影 精彩片段:

滋养灵魂的风景

琼瑶的第五个主人公

琼瑶电影里,永远有五个主人公。

前四个主人公不难理解——她的电影里,通常纠缠着的两对情侣四个人,而第五个主人公是谁?那便是琼瑶片里必然会出现的主题歌和插曲。1965年,《婉君表妹》和《哑女情深》被李行拍成了电影,琼瑶片开始成为文艺电影的品牌,但此时,这第五个主人公的出现并不频繁。大概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的流行音乐界,还是闽南语歌曲的天下,国语电影和国语歌,地位还比较微妙。况且,那时候的琼瑶,并没有完全获得自己电影的掌控权,在由她早期作品改编的《春归何处》、《陌生人》、《婉君表妹》、《花落谁家》、《明月几时圆》中,很少有歌曲。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国语歌渐渐占了上风,琼瑶电影也渐渐显示出商业价值。琼瑶和皇冠公司,在1968年组成“火鸟”电影公司,开始拍摄琼瑶电影,首部作品《月满西楼》中那首由刘家昌作曲的《月满西楼》就迅速流传开来。“火鸟”只拍摄了两部片子,但琼瑶电影里要有歌,却成了此后琼瑶电影的传统,也成为此后台湾电影的传统——隔着三十年的时空,台湾电影接上了四十年代文艺的脉搏,四十年代那些风行一时的“时代曲”,多半是电影歌曲。

为什么爱情文艺片里必须要有歌曲?因为“当故事的主角自家庭、社会、伦理的‘真实’状态中脱逃,音乐往往出现在这种伦理‘真空’的桃花源,帮助建构浪漫氛围。”更因为,当主人公漫步在海滩、草地、山冈的时候,必须要有一首歌,来将他们感情升温的过程一笔带过。多年后,关锦鹏在电影《愈快乐愈堕落》中,以刻意模仿的形式,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反讽。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琼瑶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是琼瑶歌曲的黄金时代,电影盛世里,琼瑶电影一部接着一部,《庭院深深》、《彩云飞》、《海鸥飞处》、《心有千千结》、《一帘幽梦》,但当我们听到这些名字,首先想到的却是同名的歌——电影已经被人遗忘了,歌却留了下来。琼瑶在1976年自组的巨星影业公司,更把这种模式推向极致。七十年代是民歌的年代,她影片中的主人公迅速披挂上了民歌手、吉他手的身份,出现一首歌甚至许多首歌也是理所应当。《彩霞满天》、《在水一方》、《我是一片云》、《金盏花》、《梦的衣裳》、《聚散两依依》、《月朦胧鸟朦胧》、《雁儿在林梢》、《问斜阳》……我们听到这些名字,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同名的歌。

台湾流行音乐界的知名作曲家,几乎都曾为琼瑶歌曲谱曲,比如左宏元、汤尼、梁弘志、刘家昌、陈扬、黄仁清、谭健常、慎芝、王福龄、叶佳修、周蓝萍、翁清溪,等等。台湾歌手,都曾经要争取琼瑶歌曲演唱权,以确保自己的地位,邓丽君,凤飞飞,李碧华,萧丽珠,蔡琴,刘文正,高凌风,钟镇涛,费翔,都是这张名单上的常客。

这一切都过去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一项后遗症,不论是看电影电视中的恋爱片段,还是自己和朋友在郊外漫步,心里总欠欠的,觉得应当有首歌配在旁边。我们都是仿照着爱情小说和爱情电影去爱,甚至连它的表述方式和音响效果,也一并学了去。

作品简介:

电影是真实的虚构

生活是虚构的真实

现实中无法兑现的诺言,无法实现的梦

让我们一起去电影里找寻结果

本书由韩松落的电影随笔结集而成。

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

本书共分为四辑。《人生的质感》,借助电影观察人生;《熊不是泰迪熊》,借助电影窥探时事;《滋养灵魂的风景》,探查与电影直接有关的人与事;《私房话》,表达个人与电影的亲密接触。

作者:韩松落

标签:韩松落为了报仇看电影随笔影评

为了报仇看电影》最热门章节:
1人生的质感 要怪就怪这是圆舞2人生的质感 爱自己身边的人更重要3人生的质感 逼良为优4人生的质感 完整的人5人生的质感 时间机器使用指南6人生的质感 刹时光芒7人生的质感 人生的质感8人生的质感 职业美感9人生的质感 都爱老男人10人生的质感 蚂蚁们的仪式
更多『』类作品: